崇祯皇帝: 朕非亡国之君? 如何评价崇祯皇帝?

书童读史2024-05-30 14:37:55  129

如何评价崇祯皇帝,还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崇祯做人如何,这事不好说。评价一个皇帝,是看他的治理水平,如果用人品不行来评价一个皇帝,你就想想,古代史上,哪个皇帝手上没有沾染鲜血?

就算是被人认为过于仁慈手软的朱允炆,他削藩的时候,那也是雷厉风行。只不过选错了削藩的对象。既然皇帝手上沾染了鲜血,那你能说他是个好人吗?

就像有人评价朱祁镇,用一个好人来形容,这评价我就不认同。一个好人,哪能让那么多人跟着他遭殃?土木堡之变的责任,王振得背,朱祁镇也跑不了。

明朝的宦官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的授予。做决定的朱祁镇,所以朱祁镇也得承担这个责任。

对于古代的皇帝,我向来不赞同用好人坏人,人品好坏去划分,就看他的能力。在其位,谋其政。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他就是个有能力的皇帝。

对于崇祯皇帝,他身上的这种悲情色彩,显得更充足一点,尤其是最后的殉亡,他这气节是保住了。

明亡的原因,也确实挺复杂,包括处在小冰河期的影响等等,如果把原因都归结为崇祯,那确实也不公平。但是如果说明亡的原因,没有崇祯的责任,那也不公平。

就像崇祯的那句话,朕非亡国之君。其实说这话,从《明史》的记载看,已经是在崇祯十七年了,这句话就像崇祯给他自己的盖棺定论。

崇祯说这话的言外之意,他觉得他做得还挺不错,主要是没遇到能臣。

但是世上有千里马,那也得有伯乐发现千里马。世上有能臣,那也得有能臣生存的土壤。

崇祯一朝的臣子,其实也挺为难。到底是先对付起义军,还是先对付虎视眈眈的女真人,明朝政府就左右摇摆。

对待农民起义军的态度,到底是强势围剿,还是招安,崇祯皇帝也没拿出来个能一直执行下去的方针。

我甚至觉得,他有一种天真的想法,以为凭借着某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对付那些起义军,所以他任命了那么多人去围剿起义军,但是实际上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明末的起义军又不是只有一地才有。

农民就是为了活下去,又赶上崇祯时期的天灾也多,赈灾不力,那农民想活下去,就会手段激烈。

崇祯对于怎么治理这个国家,也属于束手无策了,所以才会频繁换内阁成员,就像病急乱投医,指望着有人可以收拾摊子。

偏偏内阁这帮人,就算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还在争权夺利呢。

崇祯对于宦官的态度,从不信任,到后来的信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于文官的失望。他指望不上文官了,所以就又指望宦官了。

他拿下魏忠贤的时候,他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依赖宦官。历史有时候真的是充满了无常。

这种无常,体现在崇祯身上特别明显。其实崇祯是有危机意识的,他也怕大明王朝在他手里亡了,所以政策频繁更换。一段时间政策执行不见效果,那就换下一个。他的这种心急,也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在一些人看来,崇祯都做了那么多事情了,明朝还是灭亡了,崇祯也属于是尽力了。

所以在亡国之君里面,崇祯还真是算命名声比较好的。而且崇祯这人还有一点特别不像亡国之君,在皇帝里面,他生活算是简朴的。

而且他也不懒政,他还挺勤政。

在一些人看来,他属于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生活简朴,但是明朝就在他手里灭亡了。

照着我的理解,如果崇祯不那么努力,不那么勤政,是不是明朝不一定就亡在他手里了?

历史最残酷的地方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无可更改。无论如何,大明王朝就是亡在崇祯手里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在李自成率领军队攻进北京后,缴获了崇祯帝大量的“内帑”,这个数额还真不少。当然,这个数额未必就像史料上列举得那么多,但是崇祯也不像他说得那么穷。

人的努力,得找对方向,如果找不对方向,甚至会发生反作用力。

崇祯最后也没意识到,他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应该负的责任。他就是觉得,大明王朝亡在他手里,对不起列祖列宗。

他最后殉亡了,他没有苟全性命活下去,没有投降,他最后的这些选择,让他保住了气节,但是明亡了。

史料参考:《明史》《明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61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