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募资30亿元的时钟芯片企业奥拉股份IPO终止。近日,上交所披露,因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随后,记者致电宁波奥拉询问“此次IPO撤单的原因以及是否有重启IPO的计划打算”,对此,公司暂未给出回复。
宁波奥拉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浙江宁波。奥拉半导体专注于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全球共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宁波、上海、深圳、印度、英国等。公司的研发、运营、销售、管理团队均具有多年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工作经验。
应该说,宁波奥拉处于一条非常热门的赛道。就在几天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三期”)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人民币,规模超过一期和二期总和。随后,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国有六大行相继公告将参与大基金三期的投资成立。
那么,为什么在热门赛道高关注度以及IPO即将临门一脚的时候主动撤单呢?宁波奥拉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但存在产品收入结构“较为集中的风险”。具体来看,已实现量产销售的产品有时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芯片等,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时钟芯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27%、97.16%、95.96%和86.58%,时钟芯片占比非常高。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什么是时钟芯片,这并不是像大家字面理解的那样用于各种钟表里面的芯片,而是一种主要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和家居电器等电子产品中的核心部件。该芯片能够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并通过与系统同步来提供准确的时间基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简单理解,它更像是集成电路运转的节拍器,在电子系统中扮演着“脉搏”的重要角色。通过“脉搏”有规律地跳动,芯片内部各个电路按照时钟信号的节拍以及规定的时序相互配合,从而完成芯片在电子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
在各类时钟芯片中,去抖时钟芯片设计难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长期被以Skyworks1、瑞萨电子、TI、微芯科技等为代表的境外厂商垄断。因此,宁波奥拉经营的初衷十分简单,就是实现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根据MarketDataForecast数据显示,以2021年公司时钟芯片产品销售金额计算,公司在全球同类时钟芯片市场2份额为3.97%,在全球去抖时钟芯片市场份额为10.19%;公司在中国同类时钟芯片市场份额为23.51%,在中国去抖时钟芯片市场份额为61.27%。
实控人“跨界”而来营收增长但连续亏损
不同于许多半导体芯片公司的创始人本身是科班出身,宁波奥拉的实控人却是“跨界”而来。公司共有两位实际控制人,分别是WANGYINGPU(澳大利亚籍)及其父亲王成栋。
其中,王成栋本身是A股上市公司双成药业的董事长。股权结构上,奥拉股份控股股东为奥拉投资,持有宁波奥拉49.3%股权。WANGYINGPU通过奥拉投资、IdealKingdom间接持有奥拉股份50.27%的股份,王成栋通过宁波双全间接持有奥拉股份7.23%的股份,WANGYINGPU系王成栋之子,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成栋和WANGYINGPU,合计持有57.50%的股份。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奥拉股份营收分别为4.05亿元、5.02亿元和2.21亿元;净利分别为681.7万元、-10.96亿元、-4.66亿元,虽然公司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逐年亏损的情况。
众所周知,芯片行业是高研发投入的行业,如果芯片公司不能将产品上的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的收入,就会产生比较大的亏损。报告期内,奥拉股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持续研发芯片产品,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不含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5,922.66万元、11,626.18万元、20,288.70万元和10,405.4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34%、28.70%、40.38%和47.05%,金额及占比均较高。
奥拉股份坦言,“公司持续加大时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传感器芯片等新产品的研发,但由于芯片设计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封装难度大,研发投入能否形成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也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的研发项目存在研发失败或未能产生预期效益的风险,可能会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IPO监管趋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意见提出,要同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查实、严肃处置的监管链条,有力震慑财务造假。证监会介绍,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证监会和交易所近年来严把上市准入关,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举报信核查、征求意见等手段,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止“带病闯关”。统计显示,过去三年间,IPO撤否企业家数达755家,沪深交易所否决和撤回企业数量占审结企业数量的比例达34.6%、44.3%和51.5%,撤否率逐年上升。
4月以来,IPO终止(撤回)公司家数大幅攀升,上市申请频现撤销。多数拟上市企业是在交易所一轮、二轮问询后主动撤回材料的,也有不少公司在首轮问询后便宣告“撤退”。此外,还有多家过会企业撤回IPO。例如,深交所5月7日公告,因景创科技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此前,景创科技已在创业板IPO过会。
在市场人士看来,严把IPO准入关,发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申报质量提升,从源头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严格上市门槛等制度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整体质量,促进市场秩序规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