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千年寸草不生! 1965年村民取土, 挖出神秘大将军墓! 出土五百多件珍贵文物!

汉武帝的夜光杯2024-03-29 14:19:29  102

将军山,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的西官营子村,其独特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件艺术品。这座山峰与众不同,它既不像其他山峰那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反而显得异常荒凉,寸草难生。周围的山峦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将军山却孤独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遗世独立的隐士,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据当地的老人所言,将军山之所以如此荒凉,是因为山中安葬着一位威严的将军。这位大将军的威名远扬,使得生灵都退避三舍,不敢在此生长。因此,这座山虽然看起来荒凉,却充满了神秘和敬畏之情。

在1965年9月的一个平凡日子,北票西官营子大队第四小队的几名社员正在山坡上劳作,为村里修猪舍取土。经过半日的辛勤劳动,他们感到有些疲惫,便决定在地头稍作休憩。就在这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几块奇特的石头。这些石头一半掩埋在土里,一半裸露在外,表面平整光滑,显然是经过人工打磨的。

在这片荒凉的山坡上,既无房屋也无城墙,这些打磨过的石条的出现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他们开始猜测,这些石条究竟是从何而来?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好奇心驱使下,村民们决定顺着石条挖掘,看看能否找到更多的线索。

随着挖掘的深入,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黑洞深不见底,仿佛通向另一个未知的世界。村民们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惊得目瞪口呆,经过一番犹豫和讨论,一名勇敢的村民决定下洞一探究竟。他手持蜡烛,小心翼翼地进入洞内。在昏暗的光线下,他隐约看到前方堆积着一些物品。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堆盔甲,堆积得有一米多高。这些盔甲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这时,村民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可能意外地发现了古代文物。这个发现让他们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文物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感到有些担忧,因为这里流传着“将军坟”的传说,他们担心这些文物可能与那位大将军有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村民们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一发现,请求派遣考古专家前来调查。很快,省博物馆迅速派出了包括陈大为和冯永谦在内的8名专家,对这座古墓进行了紧急抢救性清理。

在考古队抵达现场不久后,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勘探工作。经过连日来的深入勘探,他们意外地发现这里竟然有两座古墓。两座墓之间的距离近得出奇,最近的地方仅仅相隔了20厘米,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其中一座古墓早已被盗墓贼先行光顾,留下了满目疮痍的遗迹。

面对这一状况,专家们迅速做出了决策,为了保护剩余的文物,他们决定立即对那座尚未被盗掘的古墓展开紧急发掘。为了方便记录和研究,他们为这两座古墓分别标注了1号和2号。

当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古墓的入口,深入其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壁上的一幅幅精美壁画。这些壁画从墓顶一直延续到墓底,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出行、家居等场景,仿佛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其中,丁家闸壁画尤为引人注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

壁画中,天空高远辽阔,日月高悬,东王公、西王母等神话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正在诉说着古老的神话传说。而三足乌、九尾狐、青鸟、神马等奇异生物则跃然壁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这样的壁画在东北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它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

在墓室的西角,专家们发现了一堆铠甲和兵器。这些遗物虽然历经千年,但依旧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而在这些遗物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珍贵的“木芯鎏金铜马镫”。这对马镫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马镫实物,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证明马镫至少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除了这对马镫外,墓室内还有众多珍贵的陪葬品。其中不乏玻璃器皿、碗、杯等日常用品,以及造型独特的鸭形玻璃柱等艺术品。这些陪葬品每一件都是上等的珍宝,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特别是那件鸭形玻璃制品,它光亮如新,半透明状,微微透出银绿色的锈迹,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的玻璃器中堪称罕见精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经过化学分析,这种鸭形玻璃注的材质竟然是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钠钙玻璃。这一发现让专家们陷入了沉思,这些玻璃制品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专家们发现这些玻璃器皿的原产地应该是古罗马帝国(即现在的意大利地区)。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神秘面纱。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东西方文化就已经开始了交流与融合,这些玻璃器皿就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见证。

此外,将军山古墓中还出土了各种金银器,其中一件名为金步摇的陪葬品格外引人注目。金步摇是一种男女通用的头饰,它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当佩戴者行走时,金叶子会随着步伐轻轻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件金步摇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顶位置,虽然墓主人的尸骨已化为尘土,但金步摇却历经千年仍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这个将军山古墓,犹如一个历史的长廊,将我们引领至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其中所藏的宝物之多,不禁让人惊叹。然而,这众多的珍宝究竟属于何人呢?尽管墓中并未留下任何关于墓主人身份的铭文,但通过对出土文物的仔细研究,我们得以窥见一二。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枚龟钮金印“范阳公章”以及鎏金铜印“车骑大将军章”、“大司马章”、“辽西公章”。这些印章为我们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原来,这位范阳公便是北燕的车骑将军冯素弗,他是北燕文成帝冯跋的弟弟,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兄长,身居高位,权倾一时。

专家据此断定,此墓墓主人为十六国之北燕范阳公冯素弗和他的夫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墓室内会有如此多的陪葬品了。这些陪葬品中,不乏珍贵的古代工艺品,它们见证了冯素弗生前的尊贵地位与非凡品味。

比如前面介绍的鸭形玻璃注。据史料记载,玻璃器在当时极为罕见,只有王公贵族才有机会拥有。而这件鸭形玻璃注不仅造型别致,更是寓意深远。

有人说,它有可能是古代史书中提到的欹器。在我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它被视为冯跋的座右铭,时刻提醒他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冯跋对其珍视有加,故将其带入墓室,陪伴自己长眠地下。

在《荀子?宥坐》中载: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 正,满则覆。”

孔子就经常在座位旁放置一个欹器,用来警示自己。

冯素弗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玻璃碗

冯素弗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钵

除了鸭形玻璃注外,冯素弗墓还出土了其他四件玻璃器,这些玻璃器各具特色,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都堪称一绝。它们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玻璃工艺的珍贵资料。

冯素弗在历史上的地位亦是不容小觑。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因国政操劳过度,加之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最终英年早逝。他的离世对冯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冯跋曾七次亲临吊唁,这在古代君王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足以可见冯素弗在冯跋心中的地位之高。

为了表达对弟弟的深厚情感,冯跋将冯素弗厚葬于将军山,并随葬了无数珍宝。其中就包括那件寓意深远的鸭形玻璃注。此外,为了不让鸟兽惊扰弟弟的安息之地,冯跋还下令放火烧山,将这里的一草一木烧得干干净净。接着又在山上盖上炒熟的焦土,使得这片土地毫无养分,这也是将军山千百年来寸草不生的原因。

冯素弗的墓葬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北燕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两墓出土遗物总计500余件,有陶、铜、玉、漆、玻璃等器物。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鸭形玻璃注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成为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2006年05月25日,冯素弗墓作为十六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01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