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实战经验的说法,不过是一群战争理念还停留在农业时代的人们的刻板印象,不信,大家看看二战就知道了,二战就造成了实战经验的大规模贬值,39年的实战经验用在1941年就成了废纸。
二战时期最早感受到实战经验没啥用的军队应该是中国军队,当年中国军队的军长、师长们36%都是行伍实战派的出身,就算是黄埔军校、保定军校出身的军长、师长也都打过很多战斗,谁的实战经验不满十年,他都镇不住手下的老兵们。但这些所谓的实战派遇到了日军就损失惨重,这可不是日军实战经验更多。而是双方的火力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中国军人所谓的实战就是打了八年内战只打了33万5162发炮弹(1928年到1936年内地所有兵工厂的炮弹产量,有些炮弹是进口的,也有些炮弹压根就没用,这只是一个参考),遇到日军这种14年可以生产7169万9000发炮弹的敌人,那是真开了眼。
中国军队的师长、军长们打了十几二十年实战,手中的火力往往都没有一个炮兵营、炮兵团(云南的滇军和广东的粤军总共手中才有一个炮兵团的火力),更没有口径超过150毫米甚至200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农业国的现状制约了中国军人的想象力(北洋军和延安的队伍反而是少有的例外),也制约了他们的实战能力,他们就没有布置大规模炮兵阵地的能力,也没有防范敌人超强炮击的能力,只能以士兵的血肉为代价缴纳了高昂的学费。
长江后浪推前浪,二战各国军队的实战经验一年更比一年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经验又在苏军和美军那里成了 废纸。日军从卢沟桥打到武汉战役,他们使用的坦克大多是7.4吨的95式轻型坦克和3.4吨的94式超轻坦克,这些坦克最大的装甲厚度是12毫米。日军就用这些小笼包一样的坦克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于是日军在1939年找上了实战经验远不如自己的苏军……
即便是二战装甲战的顶级高手德国,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实战经验就一定管用。二战初期,德军使用的坦克主力可是一号和二号坦克。一号坦克的装甲厚度和日军95式轻型坦克差不多,只有13毫米,由于当时已经生产了1600多辆,占了当时德军坦克总数的近四成,它在波兰战役中中充当了主力。德军二号坦克装甲厚度才增加到30毫米,它装备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MG34机枪,在现代看来只是装甲车的火力标准,在当时的坦克中依旧可以算是中等水平。这两种坦克在1939年可是大杀器,德军第三装甲师一共有302辆坦克,这两种坦克就有278辆,三号、四号坦克只有24辆,德军打赢波兰积累的就是使用这两种坦克的经验。
但到了1941年苏德战争时期,一号、二号坦克在战争初期就靠边站,三号坦克成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最爱。苏军T34大量生产后,50毫米装甲厚度的三号坦克也成了过期网红。苏军、德军在比赛一样生产最新型号的坦克,二战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在它们的努力下,从13毫米暴涨到150毫米(虎王坦克正面装甲)。苏德两军的指挥官们就只能抛弃旧有的作战经验,总结研究新的战法。
苏军和德军PK后,装备全部升级,又跑到东北秒杀了关东军。关东军的军官和装甲兵们真有实战经验,但他们的坦克还是95式和97式(25毫米),面对美军的谢尔曼和苏军的T34,关东军装甲兵的实战经验也就成了废纸。
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日军的零式战机飞行员在战争后期也遭到了美军飞行员的屠杀,他们的实战经验败给了美军有针对性的技术进步。所谓实战经验不过是军人使用某些武器完成战役战术目标的经验,如果敌人的武器数量、质量都得到了飞速提高,这种经验也就成了废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