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26年, 17岁就掌权的孙策, 因何结束了自己荡气回肠的一生

万事浮华2024-05-25 22:27:55  81

如果说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拓荒者是孙坚,那其中,承前启后、扫平江东、将一个初具规模的东吴交到兄弟手上的正是孙策。

他从17岁掌权,后来更是直接成为诸侯,短短九年时间,人生就达到了巅峰。

然而,也正是这九年时间内,孙策却因受奸人挑唆,年仅26岁就不幸去世。

他这荡气回肠又起伏不平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孙策因何17岁就掌权?

孙坚在讨伐董卓的行动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果敢,以及斩杀名将华雄的骄人战绩(“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的著名桥段,浓墨重彩、荡气回肠,只是被罗贯中移花接木,成了关羽关二爷一战封圣并笼罩其一生的炫人光环),让他拥有了巨大声望和人气,收获了程普、韩当、黄盖等一干部将的衷心拥戴。

即使在他身后,这份忠诚依然,成为子承父业的孙策横扫江东的最可靠的基本力量。孙坚执行袁术命令,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手下射杀。

父亲的意外阵亡,将年仅十七、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大男孩孙策推到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

成为诸侯,人生达到巅峰

孙坚死后,侄儿孙贲率孙坚旧部归附了袁术。孙策安顿好母亲、幼弟,也来投奔袁术。

袁术对之一见倾心,常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遂将孙坚旧部交还孙策。袁术虽然欣赏孙策,却并不信任,孙策率军攻下九江、庐江,袁术违背承诺,食言自肥,只管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太守,丝毫不顾及孙策的感受。

失望之余,孙策开始寻找脱离袁术的时机。机会,就像江南的梅雨季一般飘然而至。扬州刺史刘繇武力驱逐了孙策的舅舅、丹杨太守吴景,并拉开架式对抗袁术。

袁术调兵遣将进击刘繇,连年不克。孙策主动请缨,袁术并不相信这个颜值颇高的大男孩能够击败刘繇,索性乐得送个顺水人情,不但允其所请,还资助了千余人的军资、数十匹战马。

孙策扩军至五六千人,凭着这支新军,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先后攻克彭城、下邳、海陵等地,灭掉刘繇各部;随后横扫会稽、丹杨、豫章、庐陵、庐江等地,原本混沌一团的江东政治版图渐渐清晰起来。

孙策平定江东,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那就是曹操与袁绍全力争夺北方霸主,无暇南顾。曹操眼瞅着孙策在江东翻江倒海,鞭长莫及,又震惊于孙策战神般的战绩,哀叹:“猘儿难与争锋也!”“猘”是疯狗之意,“小疯狗太能打,惹不起啊!”孙策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袁术僭位称帝,作为曾经的部属,孙策立即致书袁术责其谋逆,彻底甩掉了这个不良的政治资产包;曹操投桃报李,上表奏请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正式确认了其诸侯地位。孙策的人生事业达到巅峰时刻。

受奸人挑唆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颂扬孙权大帝的词句,其实用在孙策身上更为贴切。

孙策是天才少年,荣誉和地位降临得太早、太快了些。少年得志,固然收获了“簪花只在少年头”的自信满怀,却也滋生着唯我独尊的轻狂和戾气。

孙策受奸人挑唆,误以为隐士高岱视自己为一介武夫而不屑与自己谈论《左传》,一怒之下将之囚禁。

本来这是小事一桩,孙策本不是文人、儒生,就事业论,开疆拓土与寻章摘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大可不必与人在经学上逞强斗气,只因为高岱求情的人太多,求情又演变为请愿,露天静坐队伍达数里之长,孙策不反思高岱的超高人气由何而来,却恼恨其收买人心,竟将这位人畜无害的学者杀掉。

孙策杀道士于吉如出一辙。于吉虽然有些装神弄鬼,却干的多是制符治病之事,因为灵验而为人所尊崇。某日,孙策大宴诸将、宾客,于吉自酒楼前经过,诸将和宾客争相迎拜于神仙而秩序大乱。

孙策恼怒于吉蛊惑人心、抢自己的风头而将之收押、处斩,众人求情,甚至请出孙母吴老夫人说情也无济于事。

其实,在孙策看来,有没有真学问、有没有真法术并不重要,甚至是不是好人也不在话下,你的“粉丝”比我的多就是对我的冒犯,就是你的罪,且罪不可赦。

孙策去世

三国志》评价孙策“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善于用人”是孙策的长处,也是其成就江东基业的重要基石,而说其“性阔达听受”则似显溢美。

曹操的谋士郭嘉就说孙策性格轻佻不稳重,并做出了精准预言:“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有些憨直、迂阔的吴郡太守许贡暗中上书汉帝,说孙策骁勇,类似项羽,应该召到京城,加以贵宠,否则恐为祸患。

当时,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若论国之祸患,最大的是皇帝身边的曹操,哪里轮得到孙策?而这份搞笑的奏书又偏偏被孙策的巡逻兵搜获,恼怒的孙策令武士将怀有二心的许贡绞杀。

许贡的门客有古侠士风,发誓要为主人报仇,趁孙策打猎之时进行偷袭,一箭射中孙策面颊。

面颊中箭,应该不是致命伤,医生诊治,嘱咐好自将护,百日勿动,自可痊愈。

然而,暴脾气的孙策揽镜自照,接受不了毁容的现实,高喊:“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悲愤得捶案大呼,面部创伤迸裂,当晚气绝身亡,年二十六岁。

临终前,孙策先是召来张昭等人,安排顾命托孤事宜,最后嘱咐孙权说:“率江东军队,与敌人决战两阵之间,一争高下,你不如我;选贤任能,让他们各尽其才,以保江东基业,我不如你。”三国之中,东吴国祚最为绵长,孙权作为守城之主当然功不可没,也印证了孙策的眼光。

然而,有人却疑心这段临终遗言更像是出自史官的杜撰,否则,那个将自家容颜看得重于泰山的大男孩,怎的就忽然老成持重得像是白帝城托孤的刘备?毕竟,正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许多帝王将相在正史中都是自带美颜功能。

有了这段话,孙策显得更像一个有责任感的君王,而孙权则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心安理得地接过兄长的这份锦绣江山(孙策毕竟娶了江南一号美女大乔且有了自己的儿子不是?),尽管还没有收拾停当,整理熨帖,四角平整地放进锦缎礼盒之中。

裴注《搜神记》的一则材料似可作旁证:“策既杀于吉,每独坐,仿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创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因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

孙策杀于吉后,似被于吉鬼魂缠绕,已有精神失常之征兆;在面部创伤即将痊愈、引镜自照时受惊吓而死,哪里来得及条分缕析地盘点、分析自己和兄弟的优缺点,像个组织干事一样?当然,《搜神记》是当时的聊斋,以谈神说鬼见长,也就是裴松之敢拿来作为正史的补正,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三国志》无载而被裴注采集来的这句话才是符合孙策个性的,也更显真实的话语。

三国魏晋时期是中国最看重男子姿容的时代,也是美男辈出的时代,似乎还是男子姿容仪表与政治成就联系最紧密的时代。

结语

诸葛亮和庞统号称“卧龙”“凤雏”,才华在伯仲之间,而最终二人成就判若云泥,难道跟二人的颜值高下没有关系(想想面目丑陋的庞统加盟刘备集团之初受到的各种刁难)?匈奴使臣来拜谒魏王,魏王曹操安排公认的美男子崔琰冒充魏王,自己则扮作捉刀人从旁侍立,以图得到异族的更多赞美和敬畏。

而到了东晋,王衍单凭万人迷的身材和姿容,手持拂尘,无所事事,只是口吐莲花般地说几句雅言隽语,就稳居三公之位若干年。如此,孙策被射中面颊如同被射中命根一般绝望就不难理解了在一个遍地豪杰的时代,你想当个出类拔萃的英雄,就先得是个美男子不可。

这样的时代,想想都心醉,难怪能让一生英雄梦未醒的苏东坡、辛弃疾们每每心驰神往、一唱三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80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