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有这样四个人,他们名动天下,贤名得到世人的赞美,因此众多能人异士纷纷投效,这四人就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然而,在我看来,这四人之中真正能被称为君子,就只有魏国的信陵君,其他人根本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齐国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在继承自己父亲田婴的爵位后,开始广交好友,他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因为他为人豪气大方,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归附于他,到后来,田文就有了几千人的食客,至此,田文的贤名流传天下。
公元前299年,齐湣王派田文到了秦国,因为秦昭襄王早就听闻田文的贤名,想要让他担任秦国宰相。后来有人说服秦王不能立田文为秦国宰相,但是秦昭襄王又不希望田文为其他国家效力,因此想要将其软禁甚至除掉对方。
为了逃脱秦国的魔爪,田文的食客起到巨大作用。有两人利用鸡鸣狗盗之术,成功让田文摆脱秦国的追捕。
公元前298年,田文担任齐国宰相后,想要报复秦国,因此与韩国、魏国联合,进攻秦国的函谷关,逼迫秦国签下城下之盟,虽然田文是为了报复秦国当初的所作所为,但这一次出兵也大涨齐国的威名,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后来田文的一些所作所为完全暴露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
当时,秦国的逃往将领吕礼来到齐国担任宰相,田文为了逼走对方,联络秦国穰侯魏冉,让秦国进攻自己的国家,这才逼走了吕礼。由此可见,田文没有容人之量。
后来,田文名气越来越高,引得齐湣王不满,齐湣王借田甲挟持案,嫁祸田文,让田文逃到魏国担任宰相。而他为了报复齐湣王,曾与秦、赵、燕、韩共同攻打齐国,差点让齐国灭亡,齐湣王也因此身死异乡。
后来,田文公开表示以薛邑自立。而在其死后,周边的国家就将他的封地瓜分。
从上面孟尝君的经历来看,他完全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根本没有国家大义,虽然有着侠义之风,但是根本算不得君子。
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在赵国有着很高的地位。后来他学着孟尝君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也有数千人。
平原君让人诟病的地方是与后来的长平之战有关。在公元前262年,韩国将上党割让给秦国,然而上党太守不愿意降秦,于是想要投靠赵国。赵孝成王因此与平阳君和平原君商议此事利弊,平阳君认为这会引来兵祸,然而平原君认为平白得到土地是机不可失,赵孝成王认为有到底,于是让平原君去接收上党的土地。而这就引起秦国的报复,随后就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赵国精锐丧尽,就连国都邯郸都差一点就被秦军攻破。如果不是信陵君及时赶来救援,可能赵国就要灭亡了。
虽然在上党这件事上,平原君所展现出的军事眼光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在秦军兵围邯郸的时候,正是因为他倾尽家财,拼死抵抗秦军,为信陵君的救援赢得了时间。
因此,平原君的不足之处就是能力不够。
魏国信陵君
信陵君是四君子中真正全能之人。他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非常愿意投效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贤能,引得魏安釐王的忌惮。
信陵君作为魏国的贵族深知魏国的实力,但是因为总是遭到魏王忌惮,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做,因此非常无奈。
长平之战后,赵国国都被秦军围困,因此向各求援,当时的魏王虽然派了军队,但是在途中就让军队驻扎观望。然而救兵如救火,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不能对赵国见死不救,不断劝说魏王,但是没法说动。原本他都打算自己带着宾客前去救援,不成功便成仁,不过他听从侯嬴的计谋,成功盗出魏王的兵符,带着停滞不前的魏军救援赵国。赵国在得到诸侯救援后,这才没有亡国。
因为窃符救赵这件事过大于功。信陵君明白这一点,因此留在了赵国,这一住就住了十余年。
不过,信陵君对于魏国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后来秦国攻打魏国,魏王只能请信陵君回来主持抗秦,信陵君没有迟疑,返回魏国,同时向各国求援。当时各国听闻是信陵君支持抗秦,纷纷派兵支援,最后在信陵君的统率下,诸侯联军击溃秦军,并一路打到函谷关下,秦军只能闭门不出。
此一战,信陵君更是名扬天下,但是这也更加引得魏王忌惮,不再让信陵君执掌魏国军政。信陵君从此彻底心灰意冷,不久后便离世了。
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本是楚国大臣,他能被封为春申君也是机缘巧合。黄歇凭借优秀的口才帮助楚考烈王离开秦国,回到楚国继位,因此得以被封为春申君。
后来,黄歇学着孟尝君等人那样,礼贤下士,也招募了大量的门客,数量更是四君子中最多的那个。但是其门客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是逞强好斗之人,真正有才华的人很少。后来,更是招募了一个祸害,黄歇自己也是因此灭亡。
这位门客名叫李园,他借着黄歇的门路得以进入楚王的视野当中,并进献自己的妹妹得到楚王的器重。
楚王离世后,李园在棘门埋伏下刺客将黄歇杀死,并将黄歇满门诛杀。
战国四君子的名声十分响亮,但是他们真的能对得起自己的名声吗?说实话,除了信陵君能够真正被称为君子,其余的几人不是性格有缺陷就是能力不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