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马思泳通讯员荔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秋明
5月19日,“荔泮芳华”2024年度之名家讲座第二场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国家档案馆、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承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协办。
本期讲座主讲嘉宾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教授、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程美宝。程美宝的讲座主题为“芙蓉涧与荔枝湾:《何惠群叹五更》的时地人”,这是程美宝的最新研究。
活动上举行了荔湾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聘请仪式,为程美宝颁发了聘书。
为何要研究《何惠群叹五更》?程美宝说,基于对唱歌的兴趣,以及作为历史学者的本分,希望能区分掌故与史实。希望将研究做到言必有据,据有轻重,反复推敲,做到合理合情之诠释,建立史实间与史料间之联系。
《客途秋恨》《男烧衣》《除却了阿九》《大闹广昌隆》《何惠群叹五更》……讲座上,程美宝展示了多本经典粤语歌册图片。
其中,《何惠群叹五更》是一本自清末流行于粤语地区的歌册,一般用地水南音的唱法进行演绎,流行程度可媲美《客途秋恨》和《男烧衣》等作品,但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能知晓此曲与荔枝湾关系的老粤曲迷不多,大多数人很少考究歌册背后的历史事实。
在本次讲座中,程美宝专门用粤语讲解,围绕着《何惠群叹五更》的三大要素,即作者、年代、地点展开,带领观众们从此类文本的认识出发,丰富对广东地区特有的曲艺文化——地水南音的整体了解。
“叹五更”式的唱词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五更调”民间小调,在各地都有传唱。清初至20世纪上半叶,广东地区类似的粤语歌册的出版多如牛毛,但大都作者不明,年代不详。其中,《何惠群叹五更》就是这样一个歌册。
何惠群是广东顺德羊额人,嘉庆九年(1804)解元,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程美宝从网上流传介绍何惠群的文字出发,通过对比不同版本《顺德县志》,找寻官方档案资料、解读何惠群本人的诗,以及走访何惠群家乡的祠堂,考察其世系,综合考证,大致还原了何惠群的生卒时间、生平经历等,推断出《何惠群叹五更》歌册的作者很可能就是何惠群。
随后,程美宝又对《何惠群叹五更》中记载的地名,考证芙蓉涧、荔枝湾以及漱珠桥等地理位置,进一步推断出《何惠群叹五更》的创作时间。结合南音在广东地区的发展,推断《何惠群叹五更》的创作时间应该不早于1810年,不晚于1840年。程美宝细致的考证和多种史料的运用,也为历史学研究这类歌册文本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发。
据悉,“荔泮芳华”荔湾历史文化科普系列活动的目标是打造荔湾区历史文化品牌,聚焦历史性、专业性和本土性三方面,以荔湾为切口,辐射湾区,全国乃至世界。通过名家讲座、青年课堂、品读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讲好荔湾历史故事,深化广州城脉、文脉、商脉的研究,传播好岭南文化声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5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