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上海芯化和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化和云”)全体人员喜迎“大事件”。该公司以数据资产质押的方式获得上海银行150万元授信。这是化工行业首单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对于芯化和云来说,这一“大事件”的意义远大于授信本身。该公司更希望通过这笔授信,向市场证明自己的数据资产是具有价值的。
数据资产融资需要经历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入表(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资产)、质押、评估等环节。相较常见的固定资产融资,这是个崭新的尝试。
芯化和云运营总监李川参与了整个过程。他们先在上海数据交易所(下称“上海数交所”)完成了场内登记,接着进行数据资产入表。企业自行聘请审计机构对报表中的资产进行审计,之后进行资产评估,让第三方评估公司和银行参与进来,完成质押融资闭环。
放眼全国,除了上海数交所,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以及一些数据交易平台或者交易中心,都在提供类似的准入服务。
像芯化和云这种大数据服务类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重数据”的特点,数据要变现,关键是要让数据变“资产”。企业各项数据要素需要经过权威机构的分析、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确权、评估后确认其价值,才能变成可以用来质押的资产。
李川表示,数据要素市场还没有形成官方的统一市场,目前数据资产有融资需求,但是没有哪家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能被资金供给方普遍认可。数据资产今年刚开始入表,相关案例比较少,还需要时间探索。
在银行机构看来,在数据资产的应用中,确权、估值和合规安全一直是两大难题。数据资产品类复杂导致其价值评估较为复杂,银行需要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对数据资产市场价值、独特性、变现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关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下,随着该业务模式的日益成熟,会有更多银行加入这一创新业务之列,数据资产融资将实现更快的发展。
寻求合规身份
作为一家专注于化工上下游产业链的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公司,芯化和云目前的数据产品涵盖了企业数据、仓储物流数据、价格行情数据和产业链数据等,主要为地方政府和化工企业提供产业分析服务。
服务地方政府时,李川发现,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各地化工产业的特点也不一样,产业链上某一个环节可能有缺失的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非常希望能把产业链补齐(强链补链)。服务企业时,芯化和云有一个针对化工企业的产业链数据产品,通过算法模型能掌握更多企业的经营数据,例如哪个化工企业在经营和销售产品,产品是否有采购需求等。
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公司开出80.26亿元的巨额罚款,为数据行业敲响了警钟。芯化和云的管理层深刻地意识到数据合规的重要性。但作为企业,自己研究数据合规与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他们想到了上海数交所。该机构成立于2021年11月。对企业而言,上海数交所像一个指导单位,为数据企业如何更安全合规地经营业务指明方向。
2022年,芯化和云着手在上海数交所进行登记。在李川看来,登记的难点在于数据确权过程。公司需要提供与数据相关的证明,如数据持有权、数据合法采集的证明。如果数据是外采的,公司还需要提供相关合同等。
李川告诉经济观察报,企业想变现某个数据,就必须有数据的持有权或者经营权。确权是个难点,因为在相关法规出台之前,数据类的业务已经开展一二十年了,以前很少有人能知道每一个数据的来源,而且企业也难以确保其所有数据完全合规。
上海数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企业需要通过数交所一整套确权规则体系的审核和确认,数交所还会引入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数据服务商。
李川表示,律师事务所会从各个纬度对企业的数据产品进行认定,确认相关的证据链完整,才会为企业出具合规评估报告。
整个数据确权持续了一到两个月,芯化和云通过了评估,完成了登记工作。芯化和云入驻上海数交所后,其数据产品可以挂牌上市。挂牌后,芯化和云的数据得以进入场内,相当于拥有了“产权证”。数据业务更加合规,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登记完成后,芯化和云团队在思考如何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真正反映出技术的价值。芯化和云的研发投入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会计入“支出”科目,但这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技术团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2023年8月,财政部下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芯化和云的管理层学习相关政策时发现,数据资产入表,能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技术团队的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
2024年1月1日,《暂行规定》开始实施,芯化和云就着手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的工作,聘请审计机构对数据资产进行审计。
据记者了解,目前,根据会计准则进行入表的资产,采用的是成本法。根据芯化和云的产品属性,该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技术服务器、数据资源等,这些都以成本的方式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科目。
上述上海数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对自身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并计入会计报表后,可成为在上海数交所交易的资产包。
从资产评估到融资
资产入表后,如果企业有质押融资的需求,上海数交所会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托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根据场内企业的交易数据等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上述上海数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评估机构无法拿到市场交易的数据,在数据资产评估过程中,大多数评估机构采用的是收益法,即通过预计数据资产所带来的收益来评估其价值。
据李川介绍,评估主要看的是数据带来的经济价值,即数据是否可以变现。无论是开发的数据产品还是撰写的数据报告,通过一定的计算,证明其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变现,这些数据才能成为有用的数据资产,否则它们就是躺在数据库里的“垃圾数据”。
上述上海数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估的时候还会考虑数据资产的独特性和增长潜力,也会考虑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和在数据资产管理上的先进程度。
入表完成后不久,芯化和云决定在上海数交所参与评估,进行融资。李川表示,对于芯化和云来说,质押贷款的初衷是证明公司数据资产的价值,以获得市场的认可,为化工行业内大数据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至于融资额度的多少,芯化和云并不太在意。
芯化和云此次参与评估,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多月。在此期间,该公司与上海数交所和上海银行开了多次会议,不断磨合。李川记得,他们会抛出一个想法,但是银行会有自己的考虑。毕竟数据资产不同于传统的固定资产,银行需要关注产品目前的价值和未来能够实现的盈利空间,也需要保证质押资产的安全,基于此才能为企业进行放贷。上海数交所作为牵头单位,在评估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协调,并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参与评估。
无论是上海数交所,还是第三方评估公司,都会有一整套评估模型和流程,但如何能被不同银行所采纳和接受,在李川看来,这些都需要磨合。银行内部会有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对报告里的某些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无法完全按照第三方评估公司对资产价值的评定来确定贷款额度。企业、银行与第三方评估公司需要逐步理顺这些质疑点,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数据资产与固定资产属于两种不同的资产,数据资产评估在行业内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因此,机构在评估的过程中会更加审慎,会抠很多细节,所以整个评估流程比固定资产的评估耗时更长。”李川称。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通过上海数交所对数据资产的形成、确认、估值等工作,帮助盘活企业数据资产的模式名为“数易贷”。目前,“数易贷”落地了7个案例,主要合作方除了上海银行外,还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模式探索的意义
除了交易所能提供登记和评估的服务外,市场上的第三方评估公司也可以提供确权登记、评估和出具报告的服务。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公司(下称“中金浩资产评估”)的一位评估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企业进行数据资产评估,需要先把数据盘点和数据资产入表这两个工作完成。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数据盘点和入表的方法。在企业的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后,他们会授予企业合规证书,再进行资产评估。
上述工作人员称,企业在做数据盘点时,应按照数据资产类型进行整理,并确认数据是否可以归入数据资产中,最好先梳理出具有可变现价值的数据资产,以便后续评估。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在与中金浩资产评估的共同推动下,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于今年3月27日落地了四川省首单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为企业提供贷款500万元。
一些银行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物,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兴业银行从2023年底开始探索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产品服务。而2023年4月,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合作,已经成功落地了全国首笔小微企业数据资产融资业务。
企业、评估机构、数交所和银行在数据要素资产化方面的探路,让数据资产“活”了起来。
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数字化进程深刻地影响着金融行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
平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数据资产价值,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金融行业数据要素的资产化可以有效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知识扩散、价值倍增,推动数据资产金融服务的创新。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拥有大量数据而缺少厂房、设备等传统抵押物的科技型企业而言,这些探索可以解决他们有融资需求却又缺少合格抵押物的问题。对于一些既有固定资产、又有无形资产的大中型企业,该模式丰富了企业的抵押质押品,更便利其进行融资。
兴业银行相关人士亦认为,随着中国数据要素市场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利用数据资产融资的新模式,展现了数据资产金融化的巨大潜力。在相关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下,数据资产融资将会实现飞速发展。
更多未解的难题
中国的数据要素的资产化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数据资产的确权估值、安全合规使用、风险把关,以及贷后风险处置等,还在探索当中。
经济观察报从采访中了解到,金融机构普遍感到方向明确、资金充足,但抓手不够。受成本、能力等限制,部分中小银行的基础数字化能力仍相对落后,需要低成本、高效的第三方平台来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此外,数据资产品类复杂导致其价值评估也较为复杂,银行还需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对数据资产的市场价值、独特性、变现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上述平安银行人士认为,数据资产的确权估值以及安全合规使用依旧是阻碍数据资产应用的两大难题。由于数据资产的无形性、复杂性和技术依赖性,构建合适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建立明确的数据权属制度等,对加速数据资产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数据资产要用好也要管好,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数据资产,也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
如何对数据资产的风险进行把关,又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经济观察报从上海数交所了解到,上海数交所目前能够依托场内数据,定期用市场法对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为银行提供风险预警。市场法是一种基于市场行情的数据资产评估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或者相似数据资产的近期或历史成交价格来评估其价值。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数据资产的价值波动性较强,贷中实时的价格监测、跌价风险预警难度较大。
兴业银行人士认为,做好数据资产风险管理,主要关注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数据资产价值变动,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此外,数据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决定了数据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未来,数据资产的变现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上述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通过定期对数据资产进行风险评估,能够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此外,银行还可以持续投资最新的数据保护和管理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处理效率。并且,阶段性更新系统和软件,利用最新的安全特性和修补安全漏洞等方式,持续进行数据资产评估和技术更新,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数据资产,可以减少数据相关风险。
对数字资产进行风险把关,是银行在做这项业务时的重要考量。如果数据资产融资贷款出现风险,该如何处置?在董希淼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后续需要解决数据资产如何定价和转让、流通等问题。如果该业务案例渐渐多起来,对数据市场的转让和流通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完善数据资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交易转让流通平台、推出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如打造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交易所),否则数据资产就很难发挥真正的价值。
“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尚处于培育初期,如何处置数据资产暂未有标准模式和参考案例。”上述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建议,在法律层面,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资产的权属登记、交易流转等规则;在监管方面,需要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管控、信息披露等管理制度,防范道德和操作风险。随着相关工作和配套措施的完善,数据资产才具备大规模金融化利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