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从工信部官方获取了第383批新产品公示,除了不少车型推出了升级改款外,还发现了很多全新车型,我们来看看比亚迪。
海豹X
作为占据销量半壁江山的比亚迪海洋系列,又将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海豹X。在外观方面,海豹X采用了海洋系的最新设计语言,整体的线条更加的流畅与干练。前脸处的层次丰富,前杠两侧形似胡须状的开口,搭配上富有锯齿感的异形大灯,整体的辨识度颇高。
侧面的线条进行了大尺寸的上扬,门板下方也进行了比较大力的内凹设计,搭配上紧凑的尾部设计,整个车侧呈现出前低后高的俯冲姿态。在尺寸方面,海豹X的长宽高分别为4630/1880/1490mm,轴距为2820mm。
车尾同样进行了重新设计,与现款在售的其他车型区别不小。贯穿式的尾灯,两侧的造型形似弯钩,点亮以后的视觉效果不错。车尾下方同样是有形似扩散器的黑色塑料装饰,与车身形成了鲜明的撞色对比,看起来运动且时尚。
依照申报信息来看,海豹X提供的选装配置并不算很多。除了轮毂、饰条和尾标等外观件外,剩下的主要都是一些雷达系统,这应该也是区分高低配车型的配置差。
在动力系统方面,海豹X提供了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不同的版本,两种动力版本均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组。
在最大功率方面,单电机班车车型为160kW;双电机版车型搭载前交流异步/后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10/200kW。
腾势Z9 GT
腾势Z9 GT作为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重磅新车之一,凭借着超高的颜值,吸引了一大波观众前往展台打卡。但在车展上,腾势Z9 GT展出的是纯电版车型,而本次在申报图中我们看到了腾势Z9 GT混动版的身影。
相比之前的纯电版车型,腾势Z9 GT混动版在外观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前脸处进气格栅的面积有所增加。修长的大灯,配上前脸处富有力量感的筋线,看起来相当具有冲击力。前杠两侧的开口,看起来应该是一边一个的激光雷达。
侧面的线条很流畅,后翼子板进行了明显的外凸设计,搭配上前后不等宽的轮胎,整体带来的肌肉感,尤为强烈。而前翼子板处也进行了开槽的设计,让空气能够顺畅的流动,提升颜值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空气阻力。
尺寸方面,腾势Z9 GT的长宽高分别为5195/1990/1500(1480)mm,轴距为3125mm。
车尾的造型延续车头的设计风格,但是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不过修长的尾灯组也占据了尾部的绝大部分宽度空间,所以从醒目的角度出发,是完全够用的。车尾的上方双领航灯,电动尾翼,以及造型复杂、层次分明的后杠,也进一步提升了车尾的视觉辨识度。
在动力系统方面,腾势Z9 GT混动版由一台2.0T发动机+前/左后/右后三个电机组成。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52kW,前/左后/右后三个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200kW/220kW/220kW。这样的配置,能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腾势Z9 GT作为一款侧重于操控和运动感的车型,拥有充沛的动力,才是其他系统得以发挥的基础。
腾势Z9 GT的选装件同样很丰富,就目前的申报信息来看,智驾方面,可选装车顶及前杠两侧的激光雷达,不出意外腾势Z9 GT应该会用上三激光雷达的智驾方案。电动尾翼、全景天幕是全系车型的标配,空气悬架是选装配置。
而轮毂则是有多种样式,除了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轮毂外,还能选择是否使用前后不等宽的轮胎。
方程豹豹8
继豹5之后,年轻的方程豹又推出了全新车型—豹8。相较于豹5来说,豹8虽然沿用了方程豹家族的设计传统,多为平直与硬朗的线条,但它整体的造型,我觉得反而有点向“机甲风”靠拢。
侧面依旧是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盒子造型,A、B、D柱进行了熏黑处理,遍布车侧与轮眉的黑色塑料防擦板,保证实用性的同时,也为整体增添了不少的“野味”。但是豹8却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虽然这是时下新能源车型常用的设计,但是作为一款定位硬派的越野车,我觉得保留实体门把手应该会更好些。
车尾的“小书包”同样没有缺席,对于这么大的一个车身来说,豹8的尾灯尺寸看起来比较秀气。豹8支持选装拖挂钩与电连接头,而这项配置,是影响整车接近角与离去角的主要因素。作为参考,豹8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30/29、30/23、30/18度。
尺寸方面,豹8的长宽高数据分别为5195/1994/1875(1905)mm,轴距为2920mm。
与豹5一样,豹8依旧基于DMO越野专用混动平台打造,整车的动力系统由一台2.0T发动机和前后双电机组成。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00kW;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00kW和300kW。在底盘方面,豹8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搭配上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支持四轮高度独立调节、软硬调节等功能,越野能力强悍。放眼市场来看,它的主要竞品车型是坦克700 Hi4-T。(文:Jim)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1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