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拜登开始猛打中国牌。这一次,他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车企。没想到,中国还没出手,美国先遭德国“背刺”。
一、美国剑指中国车企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扬言,美国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禁止中国联网汽车进入美国,或对其施加限制。
其实,在这件事上,美国蓄谋已久。
今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中国联网汽车展开调查。拜登宣称,这些汽车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为上面的联网操作系统,可以收集美国公民以及基础设施的敏感信息,并将其传回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
拜登一声令下,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进行了调查,就所谓的“潜在国家安全风险”征求意见。
意见还没看完,雷蒙多就急着对中国车企放狠话。
不仅如此,雷蒙多还积极配合拜登,再三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把中国联网汽车比作“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称其可以搜集大量信息。甚至发表“如果美国的路上有300万辆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中国能让它们同时熄火”的惊人言论。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早就想好了,要对中国车企下手。所谓的调查,不过是走个过场。
不过,这并不奇怪。
毕竟,中国在电动汽车等联网汽车领域取得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车企已经把车卖到了全世界。
而这当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为了遏制中国汽车的发展,美国选择将其拦在国门之外。
关键时刻,美国却惨遭德国“背刺”。
二、德国公开和美国唱反调
拜登政府将矛头对准中国车企,德国却公开和美国唱反调。
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维辛明确表示,德国不想封锁市场,他们愿意参与和中国车企的竞争。
(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维辛)
维辛也给出了这么做的原因。德国严重依赖国际贸易。对于德国来说,确保国际贸易在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中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中国车企采取限制性措施,显然违反了这一点。
而且,人为地设置壁垒,拒绝与中国车企竞争,将严重影响德国自身的汽车产业竞争力。甚至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中德在其他领域的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德方这番表态,无疑是相当中肯的。
美国这种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禁止中国车企将联网汽车出口到美国的行为,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这么做,势必会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当然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信息——中国的布局生效了。
在中德友好关系,以及中德经贸合作上,中方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态度。
前段时间,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豪华阵容访华谈合作,就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接待。
值得一提的是,维辛正是跟随朔尔茨访华的三名内阁代表之一。
期间,维辛与中方多部门负责人会面。中德双方还续签了在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声明。
现在,德方放弃追随美国,公开反对给中国车企设置壁垒的错误行为,显然与中国此前的布局有分不开的关系。
这也给拜登政府提了个醒,不管美国搞多少小动作,其遏制中国汽车发展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三、美国不要白费力气了
近些年来,美国没少对中国汽车下手。
(美国频频对中国汽车下手)
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就开始对中国汽车加征高额关税。27.5%的关税成为了中国汽车难以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通过限制政府采购、出台歧视性补贴政策等措施,人为地给中国汽车设置障碍。
最近这段时间,美方更是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将中国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的成绩,归结于中国采取了所谓的“不公平做法”。
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靠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练出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品质。
美国如此处心积虑地遏制、打压中国汽车发展,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去年,中国成功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向好)
以中国电动汽车为例,尽管受到了美国的制裁,但这并不妨碍它开拓其他市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下的伙伴国家,就是中国车企找到的更具潜力的新市场之一。
所谓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于2020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借助该协定中的相关优惠政策,中国车企得以更加顺利地向伙伴国家出口电动汽车。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对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加了10倍和7倍。
显然,事实已经证明,美国对中国汽车的遏制、打压,并不成功。
拜登政府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千方百计地阻挡中国汽车发展,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9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