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丹
编辑| 哆啦B梦
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的青年,在拿到文凭后,却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这一场景在突尼斯几乎处处可见。
但就是这样一位青年,引发了中东的政治变革,使连续执政突尼斯 23 年的总统垮台。
艰难的生活条件
在突尼斯,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年轻人,在学业结束后,找不到营生的方式,成了失业者。为了维持生计,他在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济德的街头开始摆小摊。他只能通过卖果蔬来赚钱,每月赚取大约140美元,而这些钱要供应母亲、弟弟、妹妹一家子人生活。
这种风餐露宿的生活每天都在摧残他的意志。
在卖果蔬时,布瓦吉吉经常遇到警察的干预,他们时常找他的麻烦,但他为了活下去,只能尽量躲着这些人,这样的生活似乎看不到尽头。
在这些人中,一名45岁的女性市政官员的行为最为严重。在她的带领下,其他官员一同殴打布瓦吉吉,甚至向他甩巴掌、吐口水。由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习俗,女性的身份加深了对他的侮辱程度。
走投无路的选择
有一次警察又来到小摊前,他们终于找到了压迫布瓦吉吉的“正当”理由,以“无证经营”为由把他的蔬果打翻,摊位全部没收,还不解气似的把布瓦吉吉打了一顿。
布瓦吉吉觉得不能再忍耐下去,或者说他的摊位被没收,已经走投无路了,便想去讨个说话。
2010 年12月17日,布瓦吉吉前往市府,但总督拒绝接见他,也不听他的投诉。他的遭遇和陈情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没有人理会他。看到这样的情形,布瓦吉吉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提着一桶汽油来到市政大楼门前,选择了浇油自焚。
市政人员见到此景,怕惹出麻烦来,便连忙将他送到医院,并想方设法掩盖这一事件的真相,找了各种理由想要说服群众。
但事实总是难以遮掩的。
在路透社采访中,布瓦吉吉的姐姐曾说:“那些没有关系可靠,也没有钱来贿赂官长的,只得受尽屈辱,失去活路。”
群众的反抗
虽经被送去了医院,但是悲剧还是不可避免,这个年仅26岁的青年带着对这个社会的怨恨和绝望死去。不过死去的布瓦吉吉不知道,他的这一行为触动了许多和他遭遇相似、处境相同的青年。
无论是看到还是听说这件事的群众,都对布瓦吉吉的遭遇感同身受,数名失业的大学生效仿布瓦吉吉的行为,以自焚或爬电杆触电等方式自杀,不同的是自杀方式,相同的是对当时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不满和愤怒。
这种现象逐渐蔓延开,有些民众开始游行示威,控诉着政府滥用职权的罪行,以及布瓦吉吉命运的不公,也有许多人抬着他的棺材在大街上公开悼念,群情激愤。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爆发了全国性抗议骚乱,面对大规模的反抗和动乱,政府官员束手无策,甚至十分畏惧。接二连三的事件终于使政府承受不住压力,总统本·阿里在动乱中逃走。
连续执政突尼斯 23 年的总统彻底垮台。
突尼斯的国花是茉莉花,因此这一事件被称作“茉莉花革命”。
而西方媒体将2011年初春发生在阿拉伯国家的这一场剧变称为 “阿拉伯之春” 。
产生悲剧的原因
从时代背景上看,阿拉伯国家受到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经济问题接踵而至,飞涨的物价和房价导致这个人口膨胀国家的民生问题更加严重,再加上国家的专制统治,不合理的政治体制,便引起了民愤。
青年人口的存在本来能够缓解经济问题,他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但国家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为青年人口提供足够的岗位,反而让青年人口承担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少得可怜的工资和高昂的物价导致青年人无法生存,才会出现那么多像布瓦吉吉的人对生活绝望,最后产生动乱。
事件的发酵
而“茉莉花革命”也只是一个开端。
这一事件对也门、埃及、利比亚等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发了多个国家的抗议示威运动,因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也有相同之处,青年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布瓦吉吉自焚事件便像星星之火一样,以燎原之势推动了各个国家的反政府浪潮,“火势”蔓延到了整个中东地区。
在引起中东政治变革过程中,也少不了互联网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各类信息得到了迅速传播。网络传播加上传统媒体,使阿拉伯各地的冲突情况和动乱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便加速了“火势”的蔓延。
并且,网络途径所展现出的信息形式多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强了事件的真实感,更容易激发青年们的情感。
“阿拉伯之春”逐渐演变成 “阿拉伯之冬”
在“阿拉伯之春”事件后,普通民众开始对今后的美好生活产生期盼。
但现在,当事国并没有达到所期盼的成果,不仅没有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反而加大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各种矛盾引发的冲突无法得到解决。中东地区所期待的“阿拉伯之春”,反而变成了境况萧条的“阿拉伯之冬”。
在事变过程中,群众虽然推翻了许多现有的专制政权,但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失业青年有增无减,由于失业率增加,并没有改变失业青年流浪街头的命运。
并且,在阿拉伯各国家推行民主制度时,美国总是试图在其中加入美国式民主。而新政权的成立也没有实现美国所宣扬的“民主”,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动荡产生,比如教派冲突、恐怖主义等。
同时,政权的更迭势必会引发国家中各派系间权力的冲突。在阿拉伯各国政权过渡阶段,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开始争夺执政权。
严峻的经济形势、民主制度的落空、各方势力的权力斗争等因素导致“阿拉伯之春”难以实现,逐渐加剧了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
参考文献及链接
[1]和静钧.小人物的大政治[J].世界知识,2011,(03):27.
[2]马丽雅.阿拉伯的“布瓦吉吉”们——青年在阿拉伯剧变中的影响和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12,(03):54-60.
[3]刘勃然.“阿拉伯之春”的历史回眸[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6):14-18.DOI:10.14045/j.cnki.nmsx.2015.06.003.
[4]王刚.从所谓“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26-29.DOI:10.16580/j.sxlljydk.2015.11.01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