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日本借口琉球曾经称臣于日本,派兵吞并琉球,从此中国东南海防门户洞开,贻害至今。
琉球王宫
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决策层普遍缺乏海权思维和国家地缘政治思想,漠视琉球灭亡。
但当时还是有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官员刘长佑看出了琉球的战略价值,他向清政府指出了琉球的战略价值并提供可行的制服日本的方案。
爱国官员刘长佑
他在1881年的《熟审边情疏》中首先指出琉球对于中国的海防价值,他认为琉球作为中国东南的藩属国,是巩卫东南沿海的屏障,一旦琉球不保,日本可以此为跳板入侵台湾,南洋诸岛,进而封锁我东南海疆,中国不能坐视琉球灭亡。
“臣以为边省者中国之门户,外藩者中国之藩篱,树藩篱所以卫门户,卫门户所以固堂室,藩篱陷则门户危,门户危则堂室震”
刘长佑还为制服日本提供了三个方案。
上策是由宁波、舟山一带出发,调集海军,向东直抵日本长崎,威慑日本,迫使其放弃琉球,回援本土。“选明习韬略,娴熟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
中策是派出一支军队进军琉球,日本在琉球的驻军并不多,“琉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
琉球国民
下策是从东三省出兵,借道朝鲜釜山,抢占日本对马岛,威慑日本西南诸岛,同时以对马岛作为筹码与日本谈判,换取日本放弃琉球,由于对马岛长期对朝鲜称臣,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也可以有样学样拥有对马岛的主权。“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朝鲜以扼其西”
刘长佑还驳斥了清政府决策层中的畏敌情绪,针对主和派拿当年忽必烈三征日本失利为例主张对日妥协;刘长佑认为首先忽必烈当年征日是侵略战争,而现在是清政府维护藩属国独立的正义之战,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或有惩元世祖日本之役……以为东夷伉劲,势不可撄;则不知元世祖好勤远略,所用者骄兵,非义兵也。
其次,刘长佑还指出清朝自1864年开始洋务运动,国力已有所增长,正好借此机会检验改革成果。
“同治以来,讲求洋务,设立海防,习水师,修炮台,购铁船,造枪炮,费帑藏以百万计,而曾不得一日之用,亦安知兵力之果精与否?”
刘长佑最后苦劝清政府应先发制人,打服日本,威慑西方列强,从而达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效果,不能因为害怕耗费军饷而放任日本做大,到后面列强主动打上门来耗费的财力和精力更大。
琉球灭亡
可惜刘长佑的一腔肺腑之言最后还是石入大海,被清政府留中不发了。琉球最终被日本吞并,而14年后刘长佑担心的事情在甲午战争中应验,清朝被日本打翻在地,国运被彻底打断。
琉球也再没有回到中国的怀抱,反而成为围堵中国出太平洋的锁链,危害影响至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