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王恺雯]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达佩斯总理府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外交中的高频词汇。目前,中国已经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2023年统计,中国建立的“伙伴关系”已超过20种类型,其中“战略伙伴关系”最为常见,中国对外关系中冠以“战略”字样的伙伴关系已逾80对,这些“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也存在差别。
当地时间2024年5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达佩斯总理府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 图源:新华社
匈牙利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49年10月6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017年5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
观察者网注意到,“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表述并非首次出现。2024年1月23日至25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访华期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发布关于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指出,中国的“伙伴关系”,除了冠以“战略”“合作”“友好”等一级定语,还可进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创新”等二级定语,从而对双边关系作出更加细致精准的定位,体现针对不同对象“量身定制”的独特性。
以“战略伙伴关系”为例,若前面冠以“全面”二字,意味着这种伙伴关系涵盖面更加广泛,包括政治、经贸、安全、人文和国际地区事务等各个领域,显示出双方对彼此关系更高层次的认可和追求。
“全天候”则表明双边关系能够经受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是以高度政治互信和友好感情为基础的一种“铁杆”情谊,不仅意味着双方各领域合作广泛深入,在国际地区事务中也相互支持,共同进退。
项昊宇将中国的伙伴关系分为5个类别:
一般性伙伴关系,如牙买加、芬兰等;
冠以“全面”或“全方位”的伙伴关系,如荷兰、以色列、新加坡等;
一般性战略伙伴关系,如印度、韩国、加拿大、乌克兰等;
冠以“全面”“全球”“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俄罗斯、越南、泰国、德国、英国,以及东盟、欧盟等;
冠以“全天候”“永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包括与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一些国家的伙伴关系的表述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与俄罗斯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2011年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战略协作”与“战略合作”一字之差,内涵却有了不小的变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2013年曾解读道,“战略合作”意为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在军事和战略方面进行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合作;“战略协作”指除“战略合作”的内容外,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协作互助。
中国的外交关系中,还有一些未提及“伙伴”,例如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与土耳其的“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等。
此外,中国与日本先后在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发表《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项昊宇指出,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概念,“伙伴关系”表明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但并非区别关系好坏的唯一标准。建立了“伙伴关系”的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分歧,没有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广泛的交往合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