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裁员、老板跑路、被迫失业, 未来是「超级个体」的时代

程序员说未来2024-05-07 19:56:14  106

本期我们邀请的程序员是张立强,裸辞、裁员、老板跑路、被迫失业,管理层利益争夺,职业转型,工作五年,攒出了十年经验。程序员如何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不妨听听立强的看法。

裸辞失业

大家好,我全网的ID都是Cellinlab,意思就是像实验室里的一个细胞一样,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洞察事物的一个本质,去观察事物背后的一个规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思路。我的名字叫立强,出生在西北农村,大学在东北辽宁的测绘学院,读的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2019年毕业,到现在工作五年,裸辞、裁员、老板跑路、被动失业、加班、职业转型,各种坎坎坷坷都经历过了,工作五年,攒出了十年经验的那种感觉。前端,后端,Node js,Javascript都做过。今年开始去探索一些自媒体与独立开发相关的一些内容。

我第一份工作是一个类似于国企的公司,你可能熬个10年、20年,人家才给你北京户口,给你编制,福利才好一点,级别高一点,然才会比较稳定一点。

我是测绘学院的那个地理信息科学出身的,自己学了前端,去转程序员,在这家公司做WEB开发,一开始公司的业务是借助国家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去做一些增值服务产品,这些数据是免费的,很容易就能赚到钱,后来因为政策收紧与利益争夺,数据不免费了。我们就开始转型去做政府项目,相当于外包,但又不是传统的那种外包。

很多项目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做的东西很虚,立项了不怎么干活,领导来检查了,开始疯狂的加班,身体很累,又觉得做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干了两年,陷入一个很迷茫的状态,疫情第一波高峰快到了的时候,我就裸辞了。

裸辞之后,大概不到一个月,我就开始慌了。没工作、没收入真的会很慌。然后我就开始投简历了,运气还算比较好,赶上了在线教育的最后一波小高峰,那家公司在快速增长,快速扩展团队,降低了很多门槛。我就以薪资翻倍的一个涨幅,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直接转成Node js后端了。

我去了之后,双减政策就已经在吹风了。待了大概5、6个月吧,就被裁员了,赔了1.5倍,第二份工作以我被迫失业告终。

《重来》三部曲

被迫失业之后,正值疫情特别严重,有时候望京和顺义之间的交通都是被切断的。我就想索性先歇一段时间吧,呆在家里没事干,了解了很多远程工作与独立开发的东西,把《重来》三部曲都看完了。心里对那种小而美或者远程工作有着无限的憧憬。

两个月之后,我又开始慌了,当时正谈恋爱,我们在一起四五年,虽然还没有领证,其实跟结婚差不多。家庭责任的压力,父母也比较偏保守的,顶不住他们的唠叨,还是没有勇气直接干自由职业。

又开始准备简历、面试,两周之后,一家中等级别的互联网公司给我发了offer,本来是抱着潜心学习的心态去的,但去了之后,发现环境氛围很糟糕,没干三天,我就撤了。之后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短视频智能生成,在当时来说,产品业务还是挺前卫的。

我们去给那个影视剧打上标签,通过那个脚本或者一些工程化的东西,去匹配上那些标签所对应的素材,很机械的把它给组装起来,然后给它套上模板,叠加出来,最终能够自动化生产短视频。这个业务当时已经跑通了,当时还接了好多单子,美团优选、腾讯视频,还有其他广告公司。

业务有了,但是技术不到位,交付不理想,渲染引擎不行,质量不高,片子出来之后还需要人工精修,还有一点生产出来的视频太刻板,模板化,点击率、转化率非常不理想。

虽然融资融了好几轮,老板也很厉害,业务也能拉进来,但是技术问题一直没能解决,达不到智能化生成视频的效果,我进去之后两个月的时候,公司就开始拖欠薪资了,就这么干了半年,过完年,老板直接发公告说公司没钱了,干不下去了,到现在还欠着大概6、7万块钱。

后面去了一家做矿山数字化厂子,当时在炒工业4.0的概念,很不幸在第一年的派系斗争里面,我们整个部门的绩效被打了D,中层管理人员的争斗已经开始失去理智了。还疯狂的要求我们加班,不想成为利益斗争的炮灰,再次跑路了。

目前在一家做GIS国产化的公司。经历这么多,我已经确定以后要做自由职业,但目前需要给自己攒够一定的资本,这就是我从毕业到现在的一个工作经历。

程序员第二曲线

没事的时候就会研究各种自由职业的东西,很幸运,今年我加入了卡松老师做的项目,程序员第二曲线社区,自己开始有了一些方向。

未来的职业有几个趋势,第一,AI把个体的能力加了一个杠杆。原来的杠杆是自媒体,你靠写作、你做IP、你写代码,可以实现指数级的增长,现在有了AI,这是一种新的杠杆。另一个趋势是职场环境的变化,大的经济环境下行,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去做独立个体、自由职业、灵活用工。

程序员第二曲线就是帮助你去做自由职业的一个社区,卡松老师是原来是在360,带过团队,出过书,在职的时候副业收入已经上百万了,现在出来全职做这个社区的。

我本来打算今年去做独立开发的,和卡松老师聊完后,他觉得我更适合去做自媒体,去搞流量。因为做独立开发,它有一个变现周期,产品能否变现是不可控的,另一个做自媒体,业余时间也可以做,比如我做推特、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你写个100字,编辑一下,马上就可以发了,但是写代码就不一样,得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把电脑打开,然后把环境跑起来,你才能进入状态,我个人也不属于那种有产品偏执或者技术偏执的人,所以我可能更适合去做流量产品。每个人应该找到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领域。

那天晚上跟卡颂老师聊的比较晚,从大年二十九聊到了大年三十的凌晨一点多。我就把之前写的2024OKR全部推翻,把原来的做产品改成做流量了,定了一个目标,比如今年推特粉丝要涨到5000多,小红书粉丝涨到多少,做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调整,在程序员第二曲线社区里面,我们一直提倡一件事,先别想那么多,想,都是问题,做,才有方法,你先下场去把手弄脏,再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目前我在做一个「超级个体组团联盟」的社群,通过海量的自由职业者与独立工作者的案例,结合具体的方法与实践,让更多的人去看见,相信,独立工作者或超级个体是一个可能的事情。它的愿景是能让三分之一的打工人,跳出传统的雇佣关系,作为一个独立工作者去和市场交易。这是新的生产力下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昆仑巢

在做这个自媒体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自由职业者,机缘巧合,认识了昆仑巢的CEO,在杭州的良渚,有个自由职业者的线下聚会,是图拉鼎发起的疯狂星期四,受此启发,我们就在昆仑巢组织了疯狂星期六,本来每期活动的主理人是轮值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所以我就成了这个活动的主理人了。

昆仑巢是由苏菂和鲍岳桥发起的一个平台,他们原来都是中关村车库咖啡的一些前辈,相当于是再次出发,去做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实体空间。它的愿景是希望这里变成一个大家的共筑之巢,大家一起来共建、共创、共享,做成一个大的社会路由器。以开放共享的方式,去建一个大型网络,人和人之间,社区和社区之间,让这些信息能够流通起来,运转起来,大家来到这里,能找到自己匹配的一个资源或人。他的运营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发起人,另外政府也会对房租进行补贴或减免。

另一方面,现在大环境有种躺平的趋势,有些人觉得自己看不到希望,感觉自己上升空间不大了,就有种躺平的心态。昆仑巢想搭建一个积极的场域,把那些有想法的聚在一起,有一个场地去碰撞,让他们的资资源去互补,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昆仑巢想做一个非盈利的组织,2000多平的一个地方,去那儿办公也好,举办活动也好,都是免费的。

上周的疯狂星期六,我们一起讨论了昆仑巢到底该怎么运营,让这个地方成为国内自由职业者的标志性聚集地。

1000个铁杆粉丝

超级个体或独立工作者,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最近VC投的一些项目,很多类似于一人公司。或者两三个人做起来的一家公司,借助于AI的这种力量,完成一个小的、细分领域的商业闭环。昆仑巢之前有Facebook的一个员工过来做了一些分享,硅谷那边也在流行一人公司。AI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升级,那你的生产关系也需要迭代。

另一方面,现在好多公司确实没钱了,传统的雇佣模式,对于公司来说,成本太高了,对一个小公司来说,养五个程序员。一年就是上百万,我之前那个公司没了,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养了一个算法的团队,又是在望京soho租的房子,一个月。必须的支出至少在60万到80万,融资的1000多万很快就烧没了。项目制,灵活用工,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趋势。

有一个争议是独立开发者先做流量还是先做产品,我的思路是先做流量,做流量本质上是在做影响力,影响力大了之后,流量自然就上去了。

凯文.凯利曾经在《技术元素》里面提过一个著名理论: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即无论你有什么产品,他们都愿意花一天工资来买单的人,这样,你就可以安心于创作,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在国内这样的环境,创业公司也好,独立开发也好,你得先解决温饱问题,才有坚持下去的资本。

最近的失业真是太疯狂了,两个月里,我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自四家不同级别公司的朋友同事,直接干着干着公司就没了。放到整个行业来说,上周发生了一个事情,我们GIS技术行业一家top级别公司,有员工去前台去拉横幅了,还我血汗钱之类的,就是这么残酷。

上周六的时候,在昆仑巢见了一位朋友,他说他已经失业两年了,现在焦虑的不行,这里有一个建议,大家失业了之后,要多找人沟通,跟别人去聊天,一个人在家或者闷声做一些事情,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各种负反馈叠加起来很容易把一个人弄崩溃。有一个韩国电影叫《破产之日》,很多人在经济崩溃之后,对人生也没有希望了。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圈子里比较火的鱼皮老师,自己也开公司了,现在也做的挺好的。也有一些靠接单子、做远程、做Web3的开发的也还不错,甚至有人去地铁口卖烤肠的。我个人认为,独立工作者不一定是独立开发,他的本质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没必要去追求形式。卖吉祥物也好,卖草莓也好,做直播也好,都是独立工作者,不要把自己思路太局限了。

我对程序员是没有偏执的

原来的先进生产力是信息化,数字化这一波红利里面,程序员借助这波红利起来了,那下一波生产力可能是AI。

蒸汽时代,在纺织行业里,做纺织机的人,就是一个有红利期的生产力职业。在数字化时代,程序员就是一个有红利期的职业,在AI时代,也会有很多有红利期的职业,需要大家去发掘,程序员依然是其中之一。比如是做算法的。

我最开始选择成为一名程序员,出发点就是增长率,初中的时候,历史书里面有个章节是讲大跃进的,就讲亩产万斤,虽然那个数据就是假的,但是我觉得增长率好神奇。上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个纪录片叫《互联网时代》,里面提到很多增长率数据,那个东西刺激到了我,让我感觉多巴胺分泌,现在回头去分析原因,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作用。

我对程序员是没有偏执的,对职业是没有偏执的。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尽可能借助你能积累的资源,不断的去和世界互动,去体验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想要体验世界的多样性也好,产生更多的交互也好,前提是你这个有机体是存在的,所以要好好保护你的有机体,好好锻炼身体,然后吃好喝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252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