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家明星小店的手工青团有多火? 队伍排成“贪吃蛇”将考虑限购

钱江晚报2024-03-28 07:01:06  6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詹程开文/摄通讯员胡潇雯

清明节快到了,杭州很多“网红青团”纷纷出圈。

最近,杭州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的“王蓉粽子店”,这家曾上过潮新闻“小店写真”第二季的明星店铺,突然不卖粽子了,甚至连日常的早餐也暂时停售,而这一切,只为了给店里热销的手工青团让路。

这家小店的手工青团有多火?

想要吃上这口味道,排队是标配。队伍最长的时候,犹如“贪吃蛇”游戏一般,需要折回好几道。

店长说,如今每天都在超量供应,担心店里的原材料储备不够用,接下来,可能会考虑“限量购买”。

每天卖出5000只左右青团,接下来可能考虑“限量购买”

早上6点,小店的大门早早打开。第一锅蒸好的青团被拿到销售台上,瞬间,热气四散。飘散开来的香味让很多早起的人瞬间有了精神。

第一波赶来的客人,很快就把这些青团包圆了。

有人把它当早餐,买完当即就打开品尝起来,一脸满足。也有人打包带走,给家人品尝,或者买去送给亲人朋友。

时间慢慢过去,店门口的队伍也渐渐长了起来。

“今年,我们是从3月8日开始售卖青团的,每天生意都很好,基本上都要排队才能买到。队伍短的时候,差不多十几二十人,人多的时候,队伍需要折回好几道呢。”店长郑赐恩说。

为了让排队的客人尽快买到青团,位于店内的“生产车间”也是一刻不停地在忙碌着。十几个工作人员,围绕在大桌子前,揉面、称重、包青团……分工有序,基本都是熟练工,大家的手脚都很麻利。

客人们一边排着队伍,一边可以亲眼看到青团制作的全过程,也觉得很放心。

目前,店里销售的青团一共有三个口味:鲜肉笋雪菜、白糖芝麻、细沙,售价统一都是每个4.5元。

“鲜肉笋雪菜是现在卖得最好的,其它几个口味也都不错。本来我们预想是每天卖出三四千只,但从最近的情况来看,每天都会卖出5000只左右。”郑赐恩说。

郑赐恩原本计划,店里的青团一直售卖到清明当天。但是根据目前的原材料储备和销售情况,他有点担心,很怕店里的供货“撑”不到那一天。

“我们的艾草都是从金华、龙游等地提前订购的,是按照去年的销量采购的,没想到,今年生意特别好,几乎每天都在超量供应,最近盘了一下货,发现原材料有点吃紧,补货肯定是来不及了,我已经想过了,实在不行,从下周一开始,可能会考虑让大家限量购买。”郑赐恩说。

馅料足、食材好的手工青团,一口咬下去就是春天的味道

这些年来,小店的产品种类越做越窄,但生意反而越来越好,从粽子到青团,款款都是爆品。

到底有啥秘诀?

郑赐恩笑了,“真的没有秘诀,如果一定要说我们有啥流量密码,可能就是坚持传统做法和传统口味,另外就是食材新鲜吧,我们店里的产品都是现做现蒸现卖,没有任何防腐剂,大家吃起来会比较安心。”

每天早上三点,店里的员工就起床开始忙碌,到市场买来新鲜的笋和猪肉,然后就是剥笋、清洗、制作馅料。

“五点左右,我们的员工就开始包青团了,这样才能赶上六点准时售卖。”郑赐恩说,店里的芝麻馅和豆沙馅,也都是自己炒制的,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炒制好,做好的量,刚好够第二天使用。

“一个青团,馅料和皮是1:2的比例,蒸煮好是100克左右。”对于自家青团的味道,郑赐恩还是十分有底气的,“馅料足、食材好,这个手工青团味道就不会差。”

前来排队购买的客人中,除了小区周边的居民外,还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粉丝,远一点的,来自萧山、下沙等地。

张女士专门坐地铁前来购买青团,而且一下就买了好几盒,每种口味都选购了。“我之前品尝过这家的青团,觉得味道很不错,就专门赶来买一些,准备给亲戚都送几盒,家里的老人也可以省下包青团的功夫。”

吴先生买到热乎乎的青团,轻轻咬了一口,面带笑意。“一口下去,感觉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很香甜。”

青团和粽子如何出圈?一切都源于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王蓉粽子店”的老板娘俞姣妹是郑赐恩的丈母娘,今年56岁的俞姣妹是金华人,1986年,她和丈夫两人来到杭州,并以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自家的小店。

当时,店铺还只有10来平方米,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早餐店。

“来到杭州一段时间后,总是会想念家的味道,尤其是到了清明节、端午节这样的节日,就会特别想念老家的青团和粽子。”俞姣妹说。

刚开始那几年,为了一解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俞姣妹每到过节前,都会自己包一些粽子和青团,也常常会分给街坊邻居品尝。“邻居们都说好吃,给了我不少信心,后来,每到端午节前后,早餐店就开始卖起了粽子。”

没想到,粽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0年,俞姣妹做了一个决定,小店开始主营粽子生意,兼营早餐,只有到了清明节前的一个月左右,才会把店里的拳头产品,从粽子暂时替换成为青团,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我们最早的店铺也在这里附近,后来因为拆迁搬了过来,就一直没有再搬过,这样,回头客们才方便找到我们。”俞姣妹说,从最早的10平方米到现在70平方米,生意越做越好,店面越来越大,员工也越来越多。

2016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和女婿决定回来帮助俞姣妹。

“老妈年纪大了,对网络也不太了解,短视频、外卖这些技能他们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就回来帮助老妈一起打理,把‘王蓉粽子店’的招牌做响。”郑赐恩说,几年下来,在丈母娘手把手地教导下,他也学会了包粽子的手艺。

“之前,我们还在街道的帮助下做过一次直播,效果很好。还有很多美食博主来我们小店打卡,让我们的产品从线下到线上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郑赐恩说,“丈母娘来杭州37年了,我在杭州也已经七八年了,我们希望能扎根在这里,把我们的小店长长久久地开下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20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