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随州市的殡葬改革因向居民“强制”推广公墓受到舆论关注。
今年1月,《随州日报》发布《政策问答》,表示从2024年3月20日零时起,在该市随县、广水市、曾都区行政区域内,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的10个少数民族外,所有的遗体都必须火化,而且必须进公墓安葬或骨灰寄存,包括3月20日零时以前已经去世但还没有安葬的逝者遗体。
此事在随州当地民众中引发了争议。有支持者认为,“丧者进公墓,少了棺木费、抬棺费,总体开支在减少”;但也有村民表示,政策过于急切且“一刀切”,“在制定这项殡葬改革政策前,按理要有一个充分了解民意的过程,如问卷调查和新政的宣传引导等。这么做是对群众的尊重,也有利于政策推广。但政府的这些前期工作是没有做到位的”。
湖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相关工作,该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北省民政厅已成立调查组,于5月6日去随州开展调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次殡葬改革难度太大”
随州此次殡改的执行是有一定难度的。
随州曾都区一位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一些受传统观念影响特别深的老人,当地的农村人并不排斥火葬,但很多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他称,与曾都区、广水市交界的孝感安陆市,现在还允许农民将骨灰葬在自家山上,而随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行“一刀切”的殡葬改革,有些不现实。
在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金鸡岭村,已有4位过世者安葬在了公墓。村党支部书记郭金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殡葬改革难度太大,有的老百姓不支持、不理解。”
他们安排了村里红白理事会的人去全程跟踪办白事的农户。“一是督促他们节俭办丧事儿,此外也是为了确保完成‘三个100%’的殡改目标。”郭金洲说。
“三个100%”是《政策问答》中提出的目标,殡葬设施建设覆盖率100%、遗体火化率100%、骨灰进公墓安葬率100%。
今年4月底,上述曾都区村民的亲戚去世了。他同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办白事期间,村委会就安排了一个人几乎24小时全程盯着,火化也跟着去,将逝者骨灰安葬在公墓时,此人还拍照发给村委会报备。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随州此次殡葬改革的措施,很多老人去世后无法和配偶合葬。这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
《政策问答》称,夫妻双方一方去世已土葬,并为另一方预留了墓位,另一方在2024年3月20日零时之后去世的,不能与之前土葬的一方合葬,遗体必须火化,骨灰必须进公墓安葬。“否则,会引起攀比,造成全域火葬政策难以保证公平执行。”
随州市一位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前些年,他爷爷去世后,葬在了自家的山上。听到新政后,他奶奶不太能理解。“夫妻合葬是传统,我们不反对火化,但为什么不能照顾下丧偶老人的感受?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按照老政策合葬?这样既能体现政策的温情,也能降低推广阻力。”这位村民称。
公墓定价合理吗?
从随州的火化率来看,随州推动殡葬改革有其背后的原因。
《随州日报》发布的《政策问答》提到:该市丧葬旧俗影响深远,私自土葬、散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现象十分普遍,土葬用地趋于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祭祀山火时有发生,丧事活动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给群众造成极大负担。“全市原有火葬区火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目前更被大家所关注的,是公墓的强制性购买政策。《随州日报》发布的一则视频报道称,近三年该市各县市区共投资2.7亿元,建成了县镇村三级公益性公墓,不承包私人经营。
该市规定,公墓只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包括两项,即公墓建设成本费和一次性收取20年管理维护费,两项费用需一次性缴清。初步核算,村级公益性公墓单穴一般不超过3000元,镇级公益性公墓单穴一般不超过4000元,县级公益性公墓单穴一般不超过10000元。20年后不再收取公墓建设成本费用,若需收取管理维护费,再按国家政策和村民自治政策执行。
上述村民表示,前几天他的一位亲戚去世后,这位亲戚的儿子去看公墓,发现墓穴做的非常简陋,“两三千元的价格虽然不算多,但应该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个价”。
关于价格,郭金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州市并没有对下辖县、市、区做硬性要求。据其了解,曾都区建成的公墓中,单人墓为1800元,双人墓为2000元,包含了20年管理费。
据他所知,定价是经过开会讨论的。2023年,曾都区民政局的干部曾到镇上开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部分村民代表(主要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参会。洛阳镇开会时有一二百人参加,最后经过共同商讨,定了这个价位。
不过,郭金洲也表示,此次确实没有向公众公布该定价的计算过程。关于为何强制购买公墓、公墓为何这样定价等问题,广水市长岭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事件引发网络舆情后,已接到通知,不便接受采访。记者多次拨打随州市民政局相关业务科室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记者:周群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