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找邓子恢谈话, 为何主席说: 我被训了一个半个小时

怪识历史2024-05-08 10:33:52  64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毛主席找来中国农业问题的专家邓子恢进行了一番谈话。在两人的对话结束后,毛主席感慨地说道:

“好一个邓子恢,我和他谈话谈了一个半小时,被他训了一个半小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邓子恢“训”了毛主席一个半小时?毛主席和邓子恢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争执?

毛主席与邓子恢两人,因为什么吵了起来

1955年,毛主席与邓子恢两人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两人的谈话结束后,毛主席有些生气地说道:“邓子恢和我谈了一个半小时,我被他训了一个半小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与邓子恢两人发生了争执?

1955年,是共和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1953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每一位农民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田地,翻身做起了自己的主人。与此同时,毛主席认为共和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在土地改革完成之际,主席号召全国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在1953年提倡开展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在毛主席看来,在经过土地改革后,虽然中国的农民都获得了自己的一份田地。

但是,中国的农业经济还是依赖人力的小农经济,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都是看天公的脸色吃饭,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等意外因素,农民个体的抗风险能力实在太低。

一些在歉收之年的农民为了生计,将不得不出卖国家分给他们的土地,这不仅会使一些农民重新陷入赤贫,更会让农民群体内部重新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

毛主席认为,如果中国全境普及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那么情况将大不相同。毛主席主张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号召农民们将自己手上的生产资料汇集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农民们的抗风险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国家对粮食产品进行统购统销,让农业经济推动当时共和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到1955年,毛主席号召的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已经颇有成效。但是,距离第一个五年计划截至已经不到2年的时间,毛主席认为推动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的脚步应该要再快一些,因此在1955年毛主席提议:要将过去全国6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再翻一番,增加到130万个。

但是,130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的共和国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推动大规模的改革也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毛主席在计划将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准备增加130万个的同时,也联系到了中国当时的农业专家邓子恢,希望他能够提出一些推动改革的建议。

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邓子恢不仅并不认同毛主席推广的农业合作社改革,还给出了一套和毛主席当时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截然不同的建议。

在邓子恢看来,毛主席推广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农民集体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农民们吃“大锅饭”,在公共的农业田上干多干少都一样,这不利于鼓励勤奋的农民,也会有损其他劳动者的积极性。

因此,邓子恢认为毛主席当时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的脚步可以稍微放缓一些,中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暂时保持在65万个左右。

此外,邓子恢还提议,应当鼓励农民进行分田,让不同的农民承担各自的责任田,如此一来农民干完活交完国家需要的公粮,剩下的都可以留给自己,这样的办法不仅能够推动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当邓子恢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毛主席时,毛主席认为邓子恢让农民分“责任田”的行为会导致农民重新陷入贫富分化的境地,不是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万全之策。所以毛主席和邓子恢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双方互相谈了一个半小时,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毛主席与邓子恢交谈结束后,毛主席无比感慨地说道:“好你个邓子恢,和我谈了一个半小时,训了我一个半小时!”

毛主席为何称赞邓子恢是中国农业第一人

1955年,毛主席与邓子恢两人就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数量是否继续增加这一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毛主席说邓子恢和他谈了一个半小时,训了他一个半小时。

但是,毛主席也曾经称赞邓子恢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人,“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对邓子恢欣赏有加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被任命为共和国的农村工作部部长,不仅当时统筹全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且还负责全国的农业防汛工作,为共和国初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邓子恢主持中国经济的建设工作,最早还是要追溯到他投身革命时期。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抗日战争尤为艰苦的一段岁月。在历经百团大战后,国民党因为恐惧八路军、新四军与日俱增的军事实力,不仅中断了对我党武装部队的后勤供应,而且还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严密的封锁。

而日军更是将在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的八路军、新四军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对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严酷的扫荡。

在这样的情景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困难。邓子恢在关键时刻向中央提议,应该将一部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上来,确保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建设能够“自给自足”。最终,毛主席等人采纳了邓子恢的建议,在陕北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部队不仅能够基本上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而且还有额外的余粮来培育属于自己的骑兵部队,这为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在解放战争时期,富有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邓子恢,再次活跃在了革命根据地后方建设工作的前线。在河南省解放后,邓子恢全盘负责河南省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当时诸如河南洛阳、开封等大城市的工人,多数以拉黄包车谋生。

有不少解放干部认为,靠人力拉车的黄包车是过去旧社会剥削人的体现,在河南全境解放后,黄包车这个工作岗位应当予以废除。

对于一些干部想要废除黄包车车夫工作岗位的想法,邓子恢说道:

“一些旧的工作岗位,虽然有过去社会剥削和压迫人的因素,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人们还不能迅速摆脱这种工作岗位,许多人民群众还需要依赖这个工作岗位谋生。所以,我们应该把解放的工作和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

在邓子恢的建议下,许多干部们带头坐起了黄包车,以此推动河南省当地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在邓子恢的努力下,河南省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经济恢复最快的一个省。

正是因为在革命战争期间从事经济建设工作的种种成就,让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心大胆地将中国农业经济的建设工作交给邓子恢。

虽然毛主席和邓子恢两人在关于是否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上存有分歧,但毛主席深知他和邓子恢两人之间的分歧,仅仅是在意见之争上,本质都是为了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受毛主席重用的邓子恢也深明大义,在毛主席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受到多数干部的支持后,邓子恢也不遗余力地践行毛主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政策,最终使中国在1957年顺利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也得以超额完成。

邓子恢身后结局究竟如何

邓子恢和毛主席曾就中国是否应该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争执不下,两人甚至一共争吵了一个半小时。那么,邓子恢身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虽然邓子恢并不同意毛主席的观点,但在党内多数人同意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的情况下,邓子恢还是积极践行了毛主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到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之际,共和国的经济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这一时期,邓子恢紧跟着彭德怀,提出了许多关于共和国农业经济改革的宝贵建议。

这些建议本来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建设性作用,但遗憾的是,邓子恢的这些观点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邓子恢也因此深陷在了历史的漩涡之中。到1969年,邓子恢被人从北京调往广西,在此期间,邓子恢因路途颠簸患上疾病。1972年,邓子恢与世长辞,享年76岁。

邓子恢对共和国经济建设的种种观点,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十分具有前瞻性。因此,在1972年邓子恢去世之际,他就恢复了历史名誉,被毛主席称为“大管家”的纪登奎亲自主持邓子恢的葬礼,叶剑英为他献上悼念词。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子恢所设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迅速推广和普及。每当有人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时,邓小平都会称赞率先设想出“责任田”制度的邓子恢,当属中国改革的第一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52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