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5月4日电今年初,当记者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采访马克·德尔佩什教授时,他刚结束为期两周的中国之行。
“自1994年起,我每年都会去中国,主要是到上海的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授课,也去过武汉、西安、昆明、重庆等许多城市。我很庆幸能够通过医学交流深入了解这个东方大国。”德尔佩什说。
德尔佩什教授既是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以下简称:中法联合医学院)法方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他与中国已结缘30年,从更大的背景看,这也是中法医学界百年交流合作史的一部分。
百年来,上海交大医学院与法国医学院校的合作历程堪称佳话。据中法联合医学院官网介绍,自上世纪初上海交大医学院前身——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以来,双方医学合作持续至今。当时震旦大学医学院以法国医学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都参考法国医学专业。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交后,当时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即今天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开设了首届临床医学法语班。
历经变迁,上海交大医学院与法国一流高校的教育合作不断发展。1997年,临床医学法语班项目正式纳入两国政府合作渠道,每年法国医学教授前往上海任教;2013年,交大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法语班本博连读项目”正式成为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10月,上海交大医学院与法国合作院校共同建设的中法联合医学院正式成立。
作为中法联合医学院法方副院长,德尔佩什“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中法医学交流的参与者”。他说自己每年都会前往上海授课并参加学生论文答辩。“目前临床医学法语班大约有30名学生,他们既要学医,还要学法语,非常勤奋也很有天赋,适应能力出色。”
持续的法语教学和大量的人员往来带来了国际化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内容,让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拥有了众多法语医学人才。中法联合医学院专职副院长张寅说:“中法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如今,上海最负盛名的医院里有许多负责人和医生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曾在法国学习深造,或曾受益于法国学者授课,形成了上海医学界的“法语圈”。“法语在上海的医院和医学院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德尔佩什说。
中法联合医学院另一位法方副院长帕特里克·梅尔滕斯与中国有着20余年的交集。他在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中说,中法医学界合作之广、交流之丰富令人惊讶。“中法之间深厚的友谊,文化上惺惺相惜、相互尊重的理念,都是合作的助推剂。”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中法联合医学院执行院长沈柏用说,中法医学界交流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早期,法国医学领域很多领军人物比如血液学家雅克·卡昂等,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或在法国培养中国留学生,帮助中国医学界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实验平台等,协助中国在多个专业领域实现起步、发展,乃至今天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今,中国也开始促进法国相关领域的进步。
“中法医学界从推动全人类健康的共同理念和信仰出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互相信任,成为推动长期合作的原因,也是今后继续合作的动力。”沈柏用说。
迄今已有多位中国医学专家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或外籍通讯院士,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学术棕榈骑士勋章等。在法国授予外国人的外籍院士或荣誉勋章等头衔中,中国医学专家占据较高比例。
去年5月,沈柏用教授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据悉,仅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此前就有邝安堃、王振义等近20人获得了法国各种荣誉勋章和荣誉称号。
沈柏用认为:“法国政府和医学界对中国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同,代表着中法双方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一致认同。同时,中法两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通互认,也成为一种以文化内核推进世界医学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在德尔佩什看来,医学和医生致力于人类福祉,使命超越国界,因此,中法医学交流传统值得珍视和传承。近年来,德尔佩什亲身见证了中国医学领域的飞速进步,“我观摩过上海医院里借助机器人完成的外科手术,其先进水平甚至超过法国。”
传统中医理论也让德尔佩什着迷。他说:“西医是在生病后再寻找治疗方法。中医理论则大不相同,是通过人体机能的平衡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采访中,德尔佩什笑道,吸引自己频繁前往中国的,除了作为医生的使命感,还有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上海餐厅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云南乡村漫山遍野的银杏树……“中国如此丰富多彩,美景和美食都令人难忘。”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展望未来,沈柏用表示:“感谢多年来法国老朋友给予中国的无私帮助。未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