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有人认为绝对不可能,评论区一定会有骂声,随便骂,我能理解。
因为这个账很好算,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中国十年后人均GDP将是2万美元,而现在日本人均GDP是3.3万美元,德国人均GDP是5.2万美元。
从数学规律来算,未来十年中国人均GDP超越德国、日本,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数学规律失灵。
对的,我们就说的是数学规律以外的事情。谁说经济规律一定是按照数学规律走的?
从经济规律来看,超越日本要不了十年。
我们来看曾经的日本有多辉煌。
1992年,日本的人均GDP高达3.1万美元,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瑞士、卢森堡和瑞典,而当时美国只排名第十,仅有2.5万美元。中国则更低,根据统计数据,1992年中国的年人均GDP是 334.35美元,相当于日本的约百分之一。
如果按照数学规律,打开计算器算的话,中国追上日本不知道要几百年时间。
那时候,领先于日本的三个国家的人口规模都很小,其中瑞典的人口仅有866万,瑞士的人口为670万,卢森堡更是只有39万,这三个国家的总人口不到1580万。
也就是说,除了这1580万人之外,全球其余的人都比不过日本的人均GDP。
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到世界各地旅游、置业,出手阔绰,被当成财神爷一样对待。
看完历史,再看现状。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模式,一年多的时间内将基准利率由0提高到5.25%。两年内,日元的贬值幅度高达37.4%。
2022年日本人均GDP为3.4万美元,按照当前汇率换算的话,当前日本人均GDP应该是3.4万美元×62.6%=2.1万美元。
这个数据已经不到当前中国人均GDP的两倍。
从人均GDP为中国的约100倍到2倍,过去多长时间呢?32年!
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在这里再次被验证了。
既然中国能用32年时间从相差日本99倍追到1倍,那这次从1到0,再花10年时间应该是足够了。
为什么中国进步这么大,而日本退步这么大呢?
说到底,经济背后是产业。
日本原来领先的家电、造船、纺织、钢铁、化工,一样一样失去竞争力。
以电子产品为例,智能手机的功能代替了很多的产品,比如手表和闹钟、电子计算器、数码相机和传统照相机、家用游戏机、车载GPS导航仪、VTR和CD以及DVD 播放器、随身听、电视机、录音笔、传真机、电子词典等。上面十多种产品,日本企业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但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产品也都不需要了。
原来日本工业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只剩汽车制造苦苦支撑。
据统计,汽车制造已经占日本工业制造总产值的40%。
这很可怕,汽车制造万一再丢失,日本就再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了,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超越了日本,夺得世界第一。
对别的国家来说,这是个小事件,对日本来说,这是事关国运根本的大事故。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汽车制造业崛起的时间和日元贬值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
日本的前途在哪里?
日本没有资源,也没有市场,先天条件决定它竞争不过中国。但是它有产业基础,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科研人才,它应该积极转型,为中国产业做配套,从对抗转为合作,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但是目前没有看到日本有这样的站位意识。
所以日本继续衰落下去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说完日本再说德国,如果你能接受中国人均GDP必将在10年内超越日本这个观点,那么也就能理解中国超越德国了,道理是一样的。
德国GDP自1961年超越英国,历经半个多世纪,德国经济总量一直稳居欧洲第一。
德国排第一的产业还是汽车制造。
德国是全球燃油汽车制造第一强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听听下面这样名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保时捷。没错,这些好车都是德国造的,德国汽车制造在全世界有口皆碑。德国高档汽车占据全球市场的70%。
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重新定义了汽车,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德国和日本并无二致。
现在,奔驰宝马奥迪开在街上已经没有人看了,但是一辆仰望U8能成为焦点所在,和中国制造的汽车一比,日德的汽车就像古董一样。
德国汽车制造的落败也会接踵而来。
日本和德国都是靠汽车制造维持高GDP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崛起,会把它们从云端打落凡尘。
中国人均GDP超越日本和德国,只在10年之内。我们这代人只要不暴饮暴食,不抽太多烟不喝太多酒,坚持锻炼身体,定期检查身体,保持心情舒畅,就一定能够亲眼见证。
好好生活吧,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到时候拿着相当于现在几万块钱的工资,去全世界看看,去看阿尔卑斯山,去看布拉格广场,去看香榭丽舍大街,去看古罗马竞技场,你随手打赏过去的小费都能让当地人开心一整天。
到时候他们看我们,就像盛唐时,外国人看我们的目光一样。
相信吧,中国人总有重新站回我们历史地位的那一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