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版图迅速变动的当下,许多国际大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和布局其全球生产线。苹果和富士康等巨头正是其中的代表。
当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设立众多代工厂,依赖于大陆高素质的劳动力、成熟的物流体系和良好的商业环境,迅速崛起为全球代工业的龙头。然而功成名就之后,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却公开表示,其成功并非单纯依靠中国大陆,这种毫无感激之心的言论被网友们怒喷为“吃饭砸锅”。究其原因,不过是有苹果给他撑腰。
今年4月,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访问了越南,不仅承诺将大幅增加在当地的投资,同时也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声明中,苹果指出自2019年起,通过其供应链伙伴在越南的投资已累计接近400万亿越南盾(大约160亿美元)。这不是苹果的直接投资,而是通过推动其供应商在越南加大投资而实现的。
随着苹果的推动,包括富士康和和硕在内的多家代工厂也开始加速向印度转移产能。据报道,苹果上一财年通过在印度组装的iPhone,产值增长了一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到了全球iPhone生产的14%。展望未来,苹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印度制造”的iPhone产量增加五倍。
另一家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也在调整其全球生产战略。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曾是特斯拉快速扩张的见证,上海政府在特斯拉遇到产能瓶颈时伸出援手,促成了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迅猛发展。然而,最近的动态显示,特斯拉宣布全球将裁员10%,其中中国区的影响尤为显著,裁员比例可能超过20%。部分部门的优化幅度甚至达到了30%-40%,特别是销售部门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正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就在印度建立新工厂进行商谈。据悉,特斯拉计划在印度的投资可能在20亿到30亿美元之间。这一举措不仅可能加强特斯拉在亚洲的生产能力,也可能是企业响应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战略部署。
在这场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布局中,外媒普遍持有一种观点:美国企业正在头也不回地改变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这种转变背后,不仅仅是寻求成本效益的最优化,更是对未来市场环境的深远考量。然而,这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引发了关于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实力增强的体现,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
随着国内电动车制造商如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兴势力的崛起,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配置和用户体验上迅速追赶甚至超越了特斯拉,还在性价比和本地化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也迫使国际品牌如特斯拉在全球竞争中重新定位。
面对美国企业的撤离,公众及行业内部人士对此有着复杂的情绪和多样的看法。一些人担忧这可能对就业和经济造成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本土产业发展和技术自立的重要契机。我们邀请读者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对美企撤离中国以及中国产业链崛起的看法,进一步探讨这一重要话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