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陈冠柏编辑严粒粒沈听雨
出版社供图
节选自《长城脚下有野杏》
鲁冠球关注山,也关注水。有记者说,在涉及“三农”的问题上,他的“燃点”是很低的。
2003年5月,正在北京开会的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上有条消息《湖南洞庭湖区“小龙虾”成生态公害》。他有些纳闷,“小龙虾”怎么成了公害呢?他把报纸剪下来,传真给公司,让他们马上安排人去调研。
原产于美国、墨西哥的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在南方水网地区扩大生长。作为一种外来生物,它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下来,大量繁殖,对长江流域的水坝造成隐患,也形成对水稻等农作物以及鱼苗的生态侵害。去往江西鄱阳湖调研的同事回来汇报说,当地人不喜欢吃小龙虾,鄱阳湖堤岸上龙虾一度满地走,成了一害,老百姓愁得不行。
“那有什么办法呢?”鲁冠球问。
“小龙虾可以食用,尤其是鄱阳湖的小龙虾纯天然,无污染,味道鲜美,在国际市场上,比其他产地的小龙虾每吨贵500美元呢!可以考虑将小龙虾肉就地加工,做成冷冻食品,供应市场,同时出口。”前去调研的同事汇报说。
鲁冠球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就在那里建一个小龙虾加工厂,既能帮当地消除公害,又能让农民有收入,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万向马上派员到了江西鄱阳,和当地政府、农民协商尽快建厂。万向带了资金来,也带了“万向速度”来。从2003年7月签订合同到2004年5月试生产,不到一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在鄱阳湖边出现了。万向以“公司+农户+加工”的一条龙方式,全数收购农民抓捕来的小龙虾,产出品质优异的冷冻水产品。最让农民信服的是,公司从来不打白条,有时还给预付款,这在当地赢得了好口碑。
作为万向集团企业文化重要窗口的企业报《万向报》,2005年7月25日这样报道记者的见闻:
鄱阳县濒临鄱阳湖。湖泊港汊,迤逦相望;荇藻蕨泽,密布其间;鱼虾蟹贝,滋育茂繁。全县拥有水面141万亩,在全国县级排名第二。自古以来就有“银鄱阳”之美称。
下午两三点钟,开始有零星前来送虾的老表。他们脸上的喜悦,是一种真正的“多收了三五斗的笑容。
我们来算一笔账。小龙虾从去年的收购价0.5~0.8元/斤一路攀升到现在的3.7元/斤。以小龙虾平均收购价2.1元/斤计,万向江西工厂一个生产季节就要用掉1500吨。这样同去年比,等于光收购价要多出390万~480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全部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口袋。你说他们能不喜悦吗?
当问起具体有多少人因此而受益时,就连来送虾的“大户”也直摇头。这个还真不好算,你看啊,光我牵头的就有72条渔船,每条渔船下面至少还有6~7条小船,每条船上多的7~8人,少的也有2~3人。像我这样的“大户”还有很多,你说怎么去统计啊?
少估估,至少有1万农户吧!
就面上的统计看,万向的小龙虾收购加工带动了当地22万亩低洼地的开发,给4万多农户、10万多农民增加了收入。万向的这一投资行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还为此专门写来了感谢信,感谢万向此举带动了乡镇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现在,我们该从鄱阳湖起身,回到长城脚下的燕山,看看承德露露的收购团队如何回答鲁冠球的提问:“原料从哪里来?”
投资公司团队来到承德,来到北纬39°线以北的长城内外,实地调研野生杏仁的来源。调查得知,在东起山海关西至新疆的漫长国土线上,都有野山杏的自然生长。三北防护林建成后,也开始人工栽培。每当春末夏初,麦子熟了杏儿黄,农民开始翻山越岭采摘野山杏。野杏仁纯野生,不施肥,是非常好的有机果仁,可榨取食用油,用杏核油烙的饼,奇香酥脆,是华北一带农家珍贵的美食;还可以腌制后用于凉拌佐餐,也是农户的家常小菜。
1987年,鲁冠球(中)兴致勃勃地陪同杭州市农业系统领导考察万向农业车间。出版社供图
有记载,1974年,农垦部领导到河北承德罐头食品厂考察,说到了野生杏。他说,他在何香凝女士家里喝到过杏仁茶,香味浓郁,非常好喝,令他记忆深刻。他提议罐头厂可以依托承德地区丰富的杏仁资源,开发杏仁饮料。据此,工厂研发出了杏仁露饮料,这也是世界上首例植物蛋白的杏仁露饮料。
这款饮料除了独特的口感,在保健、养生、美容等方面的功效也很明显。产品引导了市场,市场又催生了需求,由于生产量连年扩大,野山杏原料采购也随之增加,采摘野山杏成了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以“露露”常年采购的原料统计,需要有近280万农民在农闲时节参与采摘。
“确定有280万吗?”鲁冠球在调查人员汇报到这里时显得很激动,“你们要把这个数字搞准,这可是涉及几百万农民利益的大事!”
鲁冠球明白,野山杏大都长在高寒地区,农民普遍贫困,生计不易,如果能够把这280万的数字再扩大,让更多的农民因此受惠,会是一件多好的事!他曾经很严肃地对来访者说:“万向不是去选择一个赚钱的行业来投资,也不像有些报纸说的,我鲁冠球要做饮料了,我们关心的只是它与几百万农民的收益关联!”
听完调查汇报的第二天一早,鲁冠球在电话里对万向投资公司总经理说:“你一定要明白我的心意,这件事,我是冲着有280万农民这一点去的,要扩大规模,争取产量,今后搞到300万、400万农民,这样受惠面就大了。还要发动农民在山上栽种,绿化荒山,沙尘暴起来了,还可以挡一挡。我的愿望是让农民增收,让荒山变绿,让生态变好,我们做不到彻底改变,多一分力量,多一分绿色,总能改变一点儿,哪怕就一点儿!请继续帮助搞清,国内到底有多少地方产山杏,以杏仁为原料的产品有多少种,同时产量为多少。”
电话那头,总经理听着听着,眼眶湿了,他还很少接到鲁冠球这么动情的电话,他在心里说,主席啊,你真是为天下农民操心呢!他有一种自责,自己考虑的是商业可行性,鲁冠球却是别一种境界,心里想的,除了农民,还是农民!
2006年,万向以42.55%的占比成为承德露露的大股东后,公司对于野山杏的种植投入逐年增加,千方百计地引导农民扩大栽种与采收,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进行品种优化,将新品种交给农民。在承德境内的长城沿线,野山杏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露露的收购范围也扩大到甘肃、新疆一带。
我问承德露露的副总经理丁兴贤,怎么来计算野山杏扩大收购带给农民的直接收益呢?
他给出的数字很直白:以前公司用于直接收购野山杏仁的资金大约1亿元,2021年达到5.2亿元,相当于派到农民手里的现金年增加4.2亿元,直接惠及长城沿线数百万农民。
丁兴贤继续给我算账,2021年,露露杏仁露产量达到10亿罐,越来越接近全国每人每年喝1罐的量。30亿元的销售收益中,用于野山杏仁收购的5.2亿元直接给了农民,制罐成本4亿多元,这又带动了原材料及加工产业,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他们的劳动收入也回到了农村家庭。承德露露还在进一步研发野山杏仁露的新品,如杏仁露+麦片、杏仁露+咖啡、杏仁奶等,随着市场扩大,野山杏收购量预计会增加1倍以上。
2002年,河北省委书记来万向考察,对万向收购承德露露赞赏有加,说万向这一投资看得准,带动了承德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陪同前来的浙江省委书记有些意外,说:“万向控股‘露露’?我不知道啊!”
鲁冠球说:“我没有宣传,怕宣传出去,人家说我不务正业,去搞饮料。其实,我是想实实在在为农民办点儿事,让农民富起来。”
有一次,鲁冠球看到一幅航拍的新疆野杏林的照片后,写信问:“新疆有大片野杏林,航拍的伊犁杏花沟美极了。新疆的野山杏与承德的野山杏有什么不同?”
看他心里的那个野山杏!
鲁冠球年轻时。出版社供图
节选自《心里总装着穷人》
鲁冠球16岁那年,还在上初二,放寒假时,家乡正遇上一股寒流,一场大雪,冷得人发抖。回家路上,经过西江塘堤“八个坟”时,忽然从一个空生廓洞里传出惊惶的尖叫声,鲁冠球给吓得半死。
“谁?谁在里边?”鲁冠球一声大吼,怀疑遇到了坏人。
小孩的哭声传了出来,一个妇人哀求道:“同志哎,我们不是坏人,是贫农,家乡苏北闹灾荒,出来要饭的,我们有大队证明,赶上这么大雪,又快过年了,回不去家了,求求你行个好,给孩子一口饭吃吧,我们快冻死了……”
眼前这一幕,也让鲁冠球顷刻“冻”住了。愣了一会儿,他转身抓住自行车手把,飞也似的骑回家去。
“大妈,给你送饭来了!”不一会儿,鲁冠球气喘吁吁地钻进洞口,拿手电照着,从口袋里取出两个饭团,送到母子俩手里。
他还从车架上解下一捆稻草,给他们垫上,又把草包拦在洞口挡风。
这一夜,少年鲁冠球翻来覆去没睡着,老想着风雪严寒中那对母子,甚至恍惚觉得那孩子已经冻死了。
他一骨碌翻身下床,在娘房间柜子里翻了个遍,想找到值钱的东西。
他果然发现了一对小锡烛台和一只银手镯。他拿在手里,掂量一会儿,没再迟疑,将它包好,一扭头出去了。
“大妈,这点儿东西你去变几个钱,早点回家,孩子爹爹、爷爷还等你们过年哪!”
妇人一听几乎傻愣住了:“不,不,使不得,你家里人知道了会打死你的!”
几天后,当母亲得知柜子已经空了,真个撩起手来想打他。鲁冠球跪了下来,扯住娘的腿:“打吧,打吧!妈,你好消消气。我是心疼人家母子,快冻死了,能不救吗?”
鲁妈妈也哭了,她的手打不下去。只听鲁冠球说:“妈,儿子对不起你,等我长大了,我打副金手镯孝敬妈!”
很多年后,鲁冠球眼前,那个苏北要饭大妈得到手镯后的感激眼神还一直在晃动。一对将要倒毙于风雪中的母子因为获救而显现出的激动,让他感到这世界该有多少值得去做的好事!
以前穷,偷了娘的镯子。现在富了,自当把更多的“镯子”拿出来,接济天下。
2008年4月28日,鲁冠球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讲到泰顺县柳峰乡卓宅村一位卓姓村民给村里建希望小学校舍时,不慎从房梁上摔了下来,造成瘫痪。他妻子是从贵州山区嫁过来的,看这家境无望,带着乡社捐助的3500元出走了。家里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一对儿女要抚养,几乎陷于绝境。
第二天早上,鲁冠球把集团党委办的工作人员叫到办公室,说:“这户人家很不幸,你带人马上去看看,情况属实的话可以考虑纳入救助。”他还特意关照,报上说,卓家儿子讲,家里已经好久没吃过肉了,去的时候带上几斤肉,别忘。
那时从杭州到温州泰顺的450多千米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泰顺段山路蜿蜒,道路时常坍塌,但为了落实这件事,工作人员半个月里先后去了三次。
第一次到村里,工作人员顺山坡走近卓家,看到那是一排老木梁结构的两层长屋中的一间,100多年历史了,几近坍塌。那位卓姓村民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已年过八旬,女儿和儿子因此辍学,情况确实困难。
鲁冠球即刻同意将这一家纳入万向“四个一万”工程,每年资助总数7500元,包括资助姐弟俩上学,此外,更要帮他们盖一间新房,预算20万元。
考虑到这一家困境见报后可能会得到其他救助,鲁冠球特别指示:“注意,不要和别人争,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尽量做别人不做的小事。”
万向工作人员第三次进村时拿了刚绘制的新房建筑图纸来,还把施工的各项要点细细和村里交代了,落实了。
3个多月后,一栋白瓷砖饰面的3层小楼在卓家危房旁建立起来了,里外蹦跶的姐弟俩没法相信,家里做梦一样忽然有了彩电、风扇、席梦思、卫生洁具、煤气灶,就像在城里看到的人家。
卓宅村也好像从来没那么欢腾过,为新屋落成,办了全村的喜席。
还得提一笔,在规划建房时,村里书记说自来水接不上,原来的一个水渠太小太老了,容量不够。万向说干脆也给村里建一个大的,让全村都用上,这又多花了2万元。和每家每户一样,卓家水龙头拧开后哗哗流出的,就是新水渠供来的清澈山水。
有了助学帮扶,姐弟俩重新回到了学校。姐姐期中语文考了89分,数学考了87分,她说不是太好,争取期末都要考到90分。她给万向写信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报答帮助过我们的人。”
鲁冠球读到了来自偏远山区女孩的信,高兴地说:“我只想让孩子接受应该有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希望他们有感恩的负担。”
我在记述上面这个故事时隐去了受助者姓名,这也是遵循鲁冠球做公益的一个规矩,要尊重受助人,保护他们的隐私。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凡涉助人均用了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