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资无形资产经济?

慧颜苏苏2024-04-26 20:18:19  98

投资者要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要想战胜市场,难度非常大。我们不要认为,找到一个貌似有道理的投资策略,就能轻松获得超额回报。

如果我问大家,波音公司的资产里,是有形资产多,还是无形资产多?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造飞机的公司,当然是有形资产更多。但事实上,波音公司的绝大部分资产是无形资产,也就是知识产权。从波音创办至今,公司在研发上的花费累计超过了1000亿美元,占到了资产负债表75%以上。

再举个例子,根据一些基金公司研究人员(Wu, 2021)的计算,可口可乐公司的资产里,大约有60%属于品牌权益,即可口可乐这个全球知名品牌的价值。另外20%属于人力资本,10%属于知识产权。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大约90%的资产都是无形资产,只有10%是有形资产。

这两个例子表明,世界上的很多经济体,特别是服务业比重比较大的经济体,其公司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有形资产。

投资传奇巴菲特在2018年曾经说过:“当今市值最大的四家公司不需要任何净有形资产。它们不像AT&T、通用汽车或埃克森美孚那样需要大量资本来产生收益。我们(指美国)已经成为了轻资产的经济体。”

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投资者意味着什么?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要从定义出发,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无形资产。

在国际会计准则里,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不具实物形态、可辨认、企业可以控制的非金融性长期资产。大致来讲,任何企业的资产,都可以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个大类。有形资产看得见摸得着,比如企业所拥有的办公楼、厂房、机器、汽车、仓库里的各种半成品和成品,这些都属于有形资产。

而企业拥有的其他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则可以被归类为无形资产。大致来说,无形资产有这么几种:

第一、品牌权益。这个很好理解,像麦当劳、星巴克、苹果、耐克这样的全球闻名的品牌,本身就带有品牌权益,对于企业来说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

第二、人力资本。在这里,人力资本指的是企业所聘佣的有技能和经验、能够为企业带来生产率进步的员工们。

第三、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企业内部的自有知识和技术诀窍、以及科技和数据等。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APP收集到很多用户的信息,这些数据都可以归入知识产权的范畴。

第四、网络效应。指的是基于大量的用户和供应商所建立的一套生态系统,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市场(比如淘宝、亚马逊、滴滴打车、携程)、即时通讯APP(比如微信、Whatsapp)、社交媒体APP(比如Facebook、领英)和用户评价平台(比如大众点评、Tripadvisor)等。

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无形资产的比重,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根据咨询公司Ocean Tomo(Berman, 2021)的统计显示,在1975年时,美国标普500指数中500家公司的市值里,大约有17%来自于无形资产,83%来自于有形资产。而到了2020年,标普500指数中的500家公司市值,约有90%来自于无形资产,只有10%来自于有形资产。

1999年底,美国差不多有15%的上市公司,其有形资产净值(资产-负债)为负。但是到了20年后的2019年底,有形资产净值为负的公司数量,上升到了40%左右(Authers, 2019)。对这些公司,如果今天就进行破产清算的话,即使变卖公司所有的有形资产,也无法偿还他们所欠的债务。

上面这些数据意味着,我们投资者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特点的变化来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事实上,如果我们跟踪观察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轨迹,就不难发现这两位世界上最有名的价值投资师徒的策略变化。远在1930-40年代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以“捡烟屁股”为主,专注于投资那些市净率比较低的便宜公司,而这些公司往往来自于有形资产比较高的行业,比如铁路、汽车、石油化工等。接下来快进到1980年代,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风格开始有所变化,他们不再一味追求购买估值便宜的股票,而是选择购买那些有内在价值的公司。有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不一定便宜,关键是其内在价值高于市价,有很强的护城河,有长期上涨的潜力。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可口可乐、时思糖果和华盛顿邮报。然后我们再把时间轴向前移到2010年代,巴菲特买入了其投资组合中最重要的股票之一:苹果股票。如果用传统的估值标准来看的话,苹果公司不一定符合一个典型的价值股的定义。但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显然已经进化了。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今天使用的会计准则,并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停留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计算方式。比如笔者在上文中提到,有四种主要的无形资产。针对第一种品牌权益,企业为了建立品牌知名度而花掉的市场推销成本,被作为费用一起归入销售及行政支出。第二项人力资本,在财报上我们只能看到工资、奖金和员工福利支出,可以作为一个人力资本的近似估计,但两者并不相同。第三项知识产权。一般来说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比如说新药的研发,信息软件的开发等,所有的开发费用都是被计入当期费用里面,降低当期盈利,而非资本化计入资产。第四项网络效应,被完全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报表上看不到网络效应带来的无形资产。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如果想要正确的计算某家公司的净资产,那就需要对财报进行修正,把未被记录在内的无形资产加回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并基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和来计算公司修正过的内在价值。

这样的一种投资方法,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来说显然有些过于复杂和耗时耗力。举例来说,投资者需要想出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去量化上文中提到的无形资产,比如某家公司的人力资本值多少钱,在资产负债表中占到多少;其网络效应值多少钱,折算成多少资产等。想象一下用这个方法去重新计算标普500指数中所有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话,得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个间接的投资方法是购买那些基于无形资产的ETF。相对来说,这个领域还是属于比较前沿的细分市场,目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ETF很少,而且历史比较短,资金管理规模也很小。比如相对来说规模最大的ITAN,从成立至今大约近3年,资金管理规模才3300万美元左右。其他两个Simplify的无形资产ETF,只是在这个月刚刚成立,每个的管理规模才不到300万美元。

【注:笔者和以下提到的ETF公司无任何推荐合作协议,不收取任何推荐广告费。本文目的为投资者教育宣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那么这些ETF是如何基于无形资产去选股票的呢?在这里我以ITAN为例,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基于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逻辑,ITAN设计了一些标准,来定量计算每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比如用研发/公司市值的比例来计算公司的知识产权,用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公司市值来计算公司的品牌权益,用博士生数量/公司市值来计算公司的人力资本。算出这些比率后,再基于这些比率去算出每一项无形资本的分值。然后把四项无形资本的分值相加,得出一个总的无形资本分值,并基于该分值为公司排序,最后选出排名最高的150家左右的公司,选入投资组合。

基于这个方法选取的公司,主要以科技公司为主,比如亚马逊、Meta、甲骨文、谷歌等,这些公司的无形资产综合分数都比较高,因此在ITAN中的比重也比较高。

一个非常有趣和重要的发现是,如果我们从ITAN的挂牌日(2021年6月29)算起,截至2024年4月15日,ITAN的累计回报为+7.66%,而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回报为+15%,差不多是ITAN的两倍。当然这背后有很多解释,比如对比的时间比较短,如此短时间的回报中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过去三年有一些重资产的石油股票表现相当出色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笔者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我们要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明白要想战胜市场,难度远远高于大部分人的认知程度。我们不要轻易的认为,找到一个貌似有道理的投资策略,就能轻松战胜市场获得超额回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类似于ITAN这样的无形资产ETF背后的投资逻辑和智慧,采取一个谦逊的态度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对于市场的认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957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