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股市,也是当下我们国家所处这个时代背景的映射,用几个关键词表述就是:分化、洗牌、重组,失望、希望,出清和崛起,这就是过去两年,甚至未来五到十年的时代特征。
映射到股市里,当下的股市是从2015年那轮大牛市后10年大熊市的末期,也是新一轮牛市的酝酿期,在这一时期股市还没有形成有大机会的中长期清晰主线,比如人工智能,虽然是大趋势,但具体公司还是不太很清晰。当前活跃的很多板块行业,大多也还是中短期机会,不一定有长期性。
下面我用行业特征作为主题,分析下A股的主流行业。第一个主题是科技突围,大背景就是国内产业升级,叠加美国西方科技战形势下的,科技行业突围和突破机会。A股科技行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汽自动驾驶,芯片,软件,智能机器人等,生物医药等。
这块毫无疑问这块具备政策支持,市场广阔,占据产业链和利润端的上游。但具体到股市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科技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眼下的很多细分领域公司,其实大多数最后都会失败,成功的是极少数。我个人投资科技股目标就是翻倍以上收益,太少了划不来,要分散投资,因为风险太大,要能承受百分之三四十的下跌回调,否则就不要碰科技股。买科技要注重成长性,不要太看重估值,股林园说他不碰科技股芯片股,是有道理的。
科技细分领域,比如芯片半导体,软件国产操作系统,目前还处于投入期,大多数企业在烧钱,最后谁能胜出还不好说,这些产业对国家战略非常重要,但对股民却很不友好,是个烧钱机器,只有真正到了成熟期,出现一两家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后才可投资,比如像华为,台积电,英伟达这样的。当然,也可能会因为政策和事件刺激,有一轮概念股炒作行情,就像2019年的芯片股,但最后还是会跌回去的,这个大家自己把握,总之风险巨大,芯片这块我是不会买的。科技行业的人工智能领域,机会主要看商业化应用领域,基础层的算力大模型,时机还远未到。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商业应用方面有较大优势,比如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家电、AI智能手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这些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多上市公司值得投资的。
我个人比较看好智能汽车这块,从特斯拉的FSD,到国内的华为智驾,智能汽车商业化是人工智能商业化最成熟,规模最大的领域,这块机会值得关注。还有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商业化落地也不错,也值得关注。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要滞后于汽车两三年时间,当前还是概念化阶段,产业并未大量商业化。
另外大模型细分领域的服务器液冷行业过去一年我也做过几次分析一直看好,我个人去年买高澜,赚了百分之四十多,但最现在我发现这个行业门槛并不高,服务器厂家也可以做液冷,但液冷的厂家比较难进入服务器的供应链,这是个问题,目前先观察着,后面可能会把液冷删除掉。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当前相当于90年代末互联网公司的炒作,还没有形成业绩,主要看题材概念,所以一定要分散投资,少量投资。
第二个投资主题就是垄断和避险,这块主要是去年以来炒作较热的中字头国央企股,和高息分红股。高吸分红股的投资逻辑,和科技股正好相反,科技股重成长轻业绩和估值,而高吸分红股主要看业绩分红和估值,但成长性就很差了。
这块主要是上游的能源和公共服务,主要有煤炭,电力,石油,燃气,电信,银行等,炒作逻辑就是股市熊市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下的,避险需求。像银行煤炭估值较低,业绩不错,还有每年5%左右的分红,这在当前国进民退,经济危机,市场风险较大情况下,偏债型资产,是机构的不错选择。加上金融反腐,基金经理偏好买大票,亏了说得过去,买小票,亏了可能就说不清。
所以科技股的命门是成长性,亚马逊可以二十年不盈利股票涨上百倍。汇丰银行可以成长性很差,但分红很好,股价也能长期上涨。所以中字头和高息分红股,我们要看业绩和估值,如果业绩不行了,那可能会发生杀估值、杀业绩的戴维斯双杀。目前看高吸分红股和中字头估值水平中上,我个人认为当前性价比不高,尤其是银行,当前信托已经出事了下一步可能就会波及到一些中小银行。
另外垄断行业的大宗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近期国际市场价格大涨,并非全球经济很好需求扩大,而是市场对美元信用的质疑,和对通胀加大担忧下的避险行为,还有战争风险扩大等等,包括比特币今年也大涨,都是这个逻辑。但这个逻辑支撑,能否延续很难判断,绝大多数人不具备这个判断能力,包括我,所以我目前不参与有色大宗股票。
第三各个主题就是产业升级。这块主要是高端制造业,相对比较分散,有新材料,低空飞行,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化工,军工,特高压电力设备等,这块买股票要轻行业重个股,因为很多行业要么是传统升级,要么是新兴过剩。比如化工是传统产业,但烟台万华是全球优秀公司,比如军工,不是看业绩,因为军工企业利润国家控制,不让赚太多钱,主要是炒概念,比如爆发战争和大牛市来了一起跟着涨。
电动汽车整车我不看好,巴菲特也从不买汽车,一些细分领域零部件是可以的,可以参考智能汽车那块。固态电池当前还是概念,顶多就是凝聚态电池,连半固态也算不上,估计还得三年吧。光伏、风电,还是产能过剩,前几年爆发式的抢装潮退去,后面怎么发展,还不清晰,另外欧盟可能后面要提高关税。低空飞行这块,也是概念,可以关注碳纤维材料。总之,产业升级这块,目前成果最好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
第四个主题是过剩和出海。产能过剩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普遍现象,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服务业,消费品行业,机会和出路中短期就是出海。过剩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建筑,建材,服装鞋帽,工程机械,燃油汽车,光伏风电,食品饮料,白酒,餐饮旅游,化工,造纸,家居家具,总之我们能看到的生意,基本都过剩,出路只有一个就是技术升级和惨烈出清后剩者为王,再就是出海,摆脱国内的超级内卷。所以这块的公司,我们只看龙头,就如化工,中低端根本就不要看,只看头部一两个公司。还有出海,比如工程机械行业,重汽行业,有的公司出海效果还不错,打开了第二个发展空间。所以,在未来三五年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很多行业的股票,可能就那两三个龙头在涨,其它都不行。
第五,就是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是教育和医药医疗行业,股市里主要是医药医疗,背景就是老龄化下民生需求的高要求,和医保资金紧张控费下的长期矛盾。这就必然会压缩药企的利润,会带来创新动力不够。很类似当年的日本,日本当年的大牛股武田制药,之所以后面股价大涨,是出海成功,而中国药企出海难度显然大于日本,所以医药机会中短期主要看前一两家龙头公司,和医保外的品牌中药公司。
第六,聊聊金融行业,一般来说反腐的行业都不会太好,比如之前的白酒。银行的前景,主要看地产,地产活则银行活,地产出大事,银行也会出问题,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当下地产的火已经烧到信托,保险,下一个就到银行了。保险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它买了数不清的实体企业,金融和地产的股权和债权资产,宏观经济好,股市好,房地产好,保险就好,否则保险就不会好。证券行业,证券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行业务、股票佣金和固收业务。在市场形成一两家寡头垄断的超级投行前,一般只有大牛市,证券股才会大涨,否则机会不大,所以我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不买证券股的,包括现在。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好像没有一个完美的行业。确实,这就是当下这个存量,内卷大环境下的现实。所以要在选股上下功夫。我个人当下的策略就是:先分散后集中,经过持股过程中的反复筛选和甄别,由当前的七八只股票,最后收缩到三四只,选出真正的优秀选手,也就是下轮大行情的主线和龙头,要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下一轮牛市大行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