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212: 奇瑞狠狠给北汽上了一课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2024-04-29 15:03:59  88

提起北汽212,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心痛。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传奇,它曾两次被毛主席乘坐检阅,是县团级干部用车,在被民用后畅销30年,是中国汽车的文化符号、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但就是这样一款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意义的车型,在2000年以后的设计中,被丢失、遗弃掉经典的设计元素,充斥牧马人、卫士等的“借鉴”,又因粗糙的内饰、落后的性能被用户称为“工业垃圾”、“移动的废铁”,实乃心痛。

谷仓注意到,奇瑞近期发布的iCAR V23却颇有212的神韵,比如其前脸三段式的设计有种212“三横格栅”的大气,但是又增添了立体感、层次性,这样的细节在全车还有很多。

iCAR V23或许能给北汽一些危机感,但更重要的是给传统车企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以及中国品牌资产需要更多关注的警示。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离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包括停止向中国部队出口“嘎斯”吉普车。

嘎斯69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自力更生,自行设计车的外型以及生产制造,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北京汽车加工制造厂(北汽集团前身)。

北汽全力以赴,当即投入到了紧张的研制过程中,在技术和资源等显著落后的情况下,研发人员搜集了当时国内所能找到的所有国外吉普车的技术资料和实车,开始了自行设计。

据212的设计师魏忠印老师回忆,之所以要坚持自己的设计,是因为我觉得汽车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漂亮不漂亮,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做人家的影子。

在某论文研究中也显示,实际上,这种汽车的造型设计是最难的,比轿车难,因为可造型的手段太少,不能像轿车那样有过多的双曲面,不能有装饰,要用最简单的手法创造出个性。

从造型上来看,北汽212并不像外界流传的那样抄袭了美国的威利斯车型,它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更偏向于一种借鉴。

比如嘎斯69和威利斯前脸是竖的,是“骷髅脸”,被当时很多人评价为像“老鼠”,这肯定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所以研发团队把212的机盖设计得宽一点,稍微有些体积感,上面有四条筋,突出力量感。

左:嘎斯51 右:Willys MB

有个性,有坚固的结构感,“虎头虎脑”,像武器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汽212最初的样子。

北汽212

1966年,毛主席两度乘坐BJ212检阅,北京吉普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后续BJ212从军车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民用车辆,甚至后期演变为地方县团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

在那个年代,开北京吉普、为人民服务,是那个年代人最朴素,也最强烈的渴望。而后几十年,BJ212经过几次改型,累计产量超过12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车型。

就是这样一项意义深厚的民族资产,在后来的几十年改革创新中,丢失了自己的基因和传承,成为不伦不类的杂交产物,更是被消费者称为“工业垃圾”。

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克莱斯勒合资组建了北京吉普(BJC),在前期的继承和革新中,BJC的系列车型基本延续了212的造型基因,并进行更适合当下路况及环境设计的改进。

比如军转民之后不需要整体式的前风挡,车顶更为稳固的包裹顶棚,车尾侧部及尾部的开窗设计,双侧后视镜等细节,还有最经典的前部三道杠设计以及圆形车灯,双向转向灯等。

左:BJ-2020系列 右:BJ-2020V系列

直到BJ-2020V系列车型出来,成为BJ越野车型设计的重要转折点。经典的前脸设计基因不复存在,转而越来越JEEP化的设计风格。

比如打着传承212基因旗号的几款车型,BJ40在造型上多方面借鉴了JEEP牧马人等设计元素,乍一看和牧马人有多分相似之处;BJ20在车型设计上虽然有很多创新设计的成分,但是与自由光型号的造型特征略微相似。

左:BJ-40系列 右:BJ-20系列

包括近几年新推出的BJ80,也有很明显的奔驰G500的影子。总体来说,北汽在延续212设计基因的这条路上有很多名不副实,甚至有种过度消费212历史的嫌疑。

左:BJ-80系列 右:奔驰G500

如果说外观造型因人而异,那么212的驾驶体验则出奇的一致,“工业垃圾”、“移动的废铁”等评论不绝于耳。

首先,这些评论大都出自它的内饰,在燃油车高速发展这么多年,豪华、精装非常成熟,新能源车都进入下半场的时候,212的内饰还保留着上个世纪那种简单的粗糙感。

据b站的某些博主反应测评,在他小时候陪爸爸开212的回忆中,开2天修3天是标配,当你摸索完212之后,已经从初级汽修毕业了,最让他们诟病的是车的工业水平不尽如意。

比如车的噪音很大,颠簸感很重,开起来有种酒吧“DJ”的感觉;座椅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很硬,没有舒适度;篷布不隔热,空调发动机的热打进车里,丧失了空调存在的意义。

同时,因为它的离合很重,方向盘框量大等因素,被一些博主反馈操作感为0 ,像是一坨铁一样。同时,车子的质量问题,也被一些车主吐槽,漏雨、漏油、掉螺丝,似乎很常见。

总之,在建国初的特殊历史时期,212的确是凝聚了我们所有的智慧结晶,受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212在那个时代其实圆满的完成了时代的任务。

但是随着中外合资汽车大发展,入世以来燃油车工艺的普及,以及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工艺的大发展,北汽212在舒适度、操控性与工艺水准上显然已经不太符合用户的需求,所以难免有那些称呼。

这一阶段,212品牌资产的流失,不仅是北汽之痛,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损失。

2000年以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制造迎来全面爆发,中国越野车阵营已经加入了越来越多像坦克300、捷途旅行者、方程豹、仰望等性能优越,各有所长的强劲选手。

近十年,随着国潮的兴起,民族和文化自信的增强,国货崛起成为工业制造、文化创新的新趋势,而在硬派越野的舒适性与SUV的硬派越野风格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奇瑞iCAR V23的发布,iCAR V23是奇瑞和智米苏峻博士团队深入合作打造的硬派越野风格的纯电小型SUV,定位于短途休闲、通勤,车本身的玩乐属性很强,不输212的越野乐趣。

并且在外观造型上,奇瑞iCAR V23也有致敬212和很多军车的影子,比如车型方方正正,沉稳之余更添硬朗感,前脸的立柱做得比较竖直,驾驶视野更好,从外面看大气感、野性更足。

此外,iCAR V23隆起的机盖也向212致敬,但是在这基础上又融入了科技感的线条、颜色,所以机盖前脸有种复古与科技对冲又融合的奇妙感觉。

两个大圆灯似乎比212的还要大一点,如果说这两个圆灯在212初代作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和平年代,iCAR V23稍微放大的效果就像“硬汉”身上的两只“大眼睛”,在硬派感之余增添了萌趣。

不同于212的“三横”,iCAR V23的前脸采用了三段式的设计,中层封闭式格栅向外突出,并且两侧延伸与轮眉连接,这样设计的目的更显锋利性、层次感,不管是从前面还是左右侧面看,都会有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212的底层设计基因就是大气磅礴,兼具威武与典雅,所以你能看到它的硬派感与俊俏的线面特征,这是我们自主第一次做出的带有东方韵味的汽车设计。

在这一点上,212可以看作是我们汽车设计的瑰宝、先河,且宝贵财富。

iCAR V23的致敬,是在吸收212稳重威武、庄重典雅的文脉上,融入现代科技的性能、工艺美学等,所以你去看iCAR V23会有种神似“故人”的感觉。但仅仅是神似,更多是21世纪的东方科技韵味。

为什么iCAR V23描得了212的精髓,背后有哪些启示呢?

1.工业设计上尽精微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时间不长,现在好不容易在新能源动力与产销上稍稍领先,但是在汽车设计上没有很深厚的积累,而历史上的德日或许能给我们些启示。

世界上最高设计奖项起源于德国,像我们谁都能随口说出几个德国车企的品牌,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等等,它们不仅摘得上个世纪汽车的桂冠,如今依旧笼络着豪车市场。

德国的工业设计在二战后便呈现出功能主义的倾向,所谓功能主义,并不是追求产品最实用最好用,而是在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后,舍弃所有的修饰,采用最简单的工艺。

并且在之后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转向追求“优良造型”,在功能主义里加入理性的美学思考。

同样是极简,日本的设计因受到我国唐朝“禅”文化的影响,它的设计通常给人一种温润的、朴实无华的、细腻又实用的人文感。

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设计,它们的精髓或者灵魂都是“极简”、“精微”,这也是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当代生活方式潮流的。

但是囿于我们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一些工业设计上,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他们的负责人、老大的审美眼光跟不上,但是又因为他们掌握产品的决策权,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满足不了用户的审美需求。

212后几版迭代的车型直接“借鉴”JEEP、牧马人,奔驰等,直接丢失了其三道杠、圆形等设计基因,难免让用户失望。

而此次奇瑞iCAR V23在吸取212造型基因的基础上,让原来囿于时代因素的粗糙在现代工艺的制造下,尽显极致与精微,这正是所有传统车企需要注意和学习的。

2.精确的产品定义

奇瑞iCAR V23不同于传统车企出品的,还有它精准的产品定义,所谓产品定义就是把用户的需求和市场机会转化成产品的特征、功能参数等表述,为后续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提供依据。

比如SUV中偏向硬派越野的受众,通常都是年轻人或有“年轻人的心”的人,所以iCAR V23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icon宣传等,都示意“年轻人的车”,强化品牌形象。

其次,作为为年轻人打造的车,目的就要解决年轻人的核心痛点,诸如车贵、不好看、空间太小、不好改装等。所以iCAR V23的四轮推向四角增大内部空间的设计、预留改装口、复古与科技碰撞的外观等,都是很打动年轻人的点。

再次是让年轻人强感受的“价值感”,或者说“值得感”,就像iPhone和山寨机对比,任何人都能感受到iPhone的质感,iCAR V23就是想呈现汽车的电子精致感,所以你在它的很多细节、设计上,都能感觉这像个让人把玩的精致的“消费电子”。

很多传统车企,习惯堆砌很多功能点、卖点,有些功能或许不差,但是在过多的堆砌中,在混乱的产品定义中被“吃”掉了,更别提让用户感受到。

用外科手术式的产品定义,来校准凭感觉的、模糊的功能设计、来倒推提效供应链改革、来提炼感动人心的营销卖点,这是传统车企要迅速补上的课。

3.团队建设融合创新基因

就像我们所了解的,奇瑞iCAR V23是奇瑞联合智米苏峻博士团队深入合作打造出来的,据坊间流传,奇瑞此前想过和小米合作,当时小米可能已经有自己造车的打算,所以这件事儿不了了之。

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奇瑞的高层在产品与团队创新的思路是正确的,那就是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人才。自己的强项是汽车工艺制造以及动能研发,那就整合外部懂用户研究、产品定义、新营销的人才。

苏博士带领的智米是小米内部首批孵化的生态链企业,并且做出了空气净化器破单款家电销量记录的爆品,苏博士本人是工业设计的博士,所以苏博士本人是既有互联网思维、爆品经验,又懂工业设计的综合性人才。

传统车企想要创新,不妨借鉴奇瑞的思路,要么内部孵化,完全采用不同于传统车企的班子、管理、运营等;要么整合外部资源,用鲜活的、具有冲击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或团队,来激活整个池塘。

结语:

燃油车时代,德系车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各具特色,他们各自沉淀品牌基因,穿越了时间的周期,共同推动了德国汽车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如今,中国的汽车市场恰如百年前的德国,北汽、一汽、奇瑞、吉利、小米、蔚来……百花竟放,我们希望资历老的前辈能接受新时代的打法,也希望新同学稳固自己的产能。就像雷军在微博说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一起向前!

参考资料:

北京212设计基因的延续与创新平衡性研究 刘洋 20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路变革的引领者《中国车企名录之北汽集团》 刘跃 WORLD CAR

德国和日本的工业设计,谁更甚一筹?设计大师哥

工业设计三大强国介绍及其国家工业设计特点解析 品拉索产品策划 2019

北京212到底是工业垃圾还是难忘的情怀 逗抖车 bilibili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454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