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坠落的审判》, 我才明白北大董教授和陈铭的发言有多可笑!

时间中的减点2024-03-25 23:06:56  136

北大这次的首映礼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审判”了!

北大学生不愧是北大学生,为他们敢在现场直接对陈铭提出异议的勇气鼓个掌[击掌]

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坠落的审判》,又看完北大首映礼上的采访发言,我突然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我对这部电影的鉴赏水平要高于陈铭和董教授~

我很迫切地想知道一个答案:这两位男士真的看完这部电影了吗?

董教授对于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是:真实和深刻。他要是接下来从这两个词延伸说说哪里真实哪里深刻,我还觉得情有可原,但他非要剑走偏锋,一个大转折绕到导演身上去了,夸导演比他想象得要年轻……

我觉得这是刻板印象也是代沟。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压根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当时脑袋空空,才临时把话题引向导演。

而戴老师是强调女性电影这个概念。

我看完电影的感受是人性,确实有一些男女性别的因素在里面,但另一些是脱离性别后的人性现实和选择。

戴老师对于电影的叙事结构的发言我也感同身受,它有悬念,剧情一步一步走下去很自然,没有人工营造的痕迹,但也有很多预料之外的反转。

我和戴老师一样,特别喜欢看得入迷的时候突然出现意外和反转,把我之前所推测的结果都推翻的那种惊喜感。

比如说妻子在法庭上面对录音,被曝光曾经有过婚外情和“剽窃”丈夫小说,当场让我动摇了对她的同情。包括妻子对手臂上的伤的证词前后不一致,隐瞒夫妻吵架的事实让我推翻她完全是无辜的想法,有一种我不杀伯乐,伯乐却因我而死的感觉。

当然我觉得丈夫的去世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一种,这次吵架妻子把他的面子里子都撕开时,他真的崩溃了。

陈铭对于电影的“女强男弱”的想法,好肤浅!突然意识到有一部分男性可能有实力有才华,但是骨子里还是留着传统大男子主义的那套糟粕!

他说这是本末倒置。我觉得不能单纯地理性和感性去形容男性和女性,男性也可以足够感性,女性也可以足够理性。

电影里夫妻吵架那一段剧情,只能看出丈夫弱吗?他要是弱,不可能说服妻子千里迢迢跟着他从伦敦移居到法国,而且妻子明显法语不好,在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也不顺畅的地方定居,这是妻子为了丈夫在妥协!

而且丈夫一直埋怨自己很忙,又要装修又要照顾孩子还想写小说,结果每一件事都没有做好,还把责任推给妻子。

相反妻子对丈夫的计划一直非常支持,搬家听他的,装修听他的,他想写小说鼓励他,他想照顾孩子又没时间,妻子建议找个保姆照顾。如果男女身份对调,我能想象到有一部分男性对自己妻子想做出点成就的想法会用打压式的话去贬低。

我觉得电影里的妻子是很有想法很自由很有才华的一个人,结婚生子,成为小说作家,对自己丈夫侃侃而谈的计划也是鼓励支持的态度。就是她有过婚外情我不能接受,这可能是丈夫崩溃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她而言婚外情不觉得是错误,她并不需要婚姻来维持生活。

对于“坠落”的解释,董教授的言论我看不懂他想要表达什么,倒是戴老师解释的“跳楼”让我豁然开朗,言简意赅地把这个案件的本质说出来了。

“坠落”和“坠楼”不是主观性的,可以是物体被动抛下楼,或者说一不小心意外坠落。而“跳楼”是人主观意愿上的“跳”,这就解释了丈夫是主动跳楼,而不是妻子有预谋地推下去的。

陈铭提出来对于法庭上的争吵戏的感觉,回答就更有意思了。

董教授提出来听到父母吵架对于孩子的影响,终于有一个观点说到点上了。

戴老师后面说的孩子在狗身上做实验,和孩子在父亲去世后想保下母亲的想法更深刻。

记得孩子把母亲赶走自己独处的周末,陪审团小姐姐对孩子说的话:“想要摆脱疑虑,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决定偏向其中的某一方。当你需要相信一件事,但存在两种选择时,你必须作出选择。”

孩子周一在法庭上的发言:“如果要我想象我妈妈killed him,我无法理解;但如果想象我爸爸是killed himself的话,我觉得我可以理解。”

孩子已经作出选择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67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