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光之翼
编辑|t
引言
20多年前,当炸弹落在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上时,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故意的,但美国仅用一句“误炸”就把事情敷衍了过去。
轰炸10年后,美方认定的当年导致“误炸”的责任人之一,在弗吉尼亚州神秘死亡。
一场轰炸,一种解释,随着知情人的死亡,就此被尘封起来……
(被炸毁的使馆大楼)
一、克林顿的道歉
作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入驻白宫8年,最大的挫败感除了和女秘书的糗事被曝光外,另外一个便是北约的飞机轰炸了中国的大使馆。
在几年后出版的回忆录中,克林顿将这起突发事件称之为“最糟糕的政治挫败”。
(轰炸之后,我方使馆人员从废墟逃离)
1999年,北约军队“误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中美关系再一次掉入冰点。
尽管克林顿在随后便多次公开道歉,但是美国的解释以及随后的行动却让人难以信服。一时间我国民众群情激奋,抗议声响彻在全国各地。
尚慕杰,时任美国驻中国大使,他作为美国在北京大使馆的主人,处在火山喷发的中心地带。
抗议声浪此起彼伏,尚慕杰发现自己身处漩涡之中,到处都是责问的声音。归根结底,中国人就一个问题:美国是不是蓄意所为?
(轰炸之后,美国驻我国大使馆外聚集了大量义愤填膺的民众)
接下来几天,克林顿公开的道歉,正是美方极力向我国所要传递的信息,即他们不会故意轰炸大使馆。
但是,不管是身处北京的尚慕杰,还是远在华盛顿克林顿,两个人都很清楚,这种说法既苍白又无力。道理很简单,连美国人都自认为很强大,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会犯误炸这种低级到近乎智障的错误呢?
何况,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各国大使馆的位置作为明显的外交地标,谁会相信美国将目标搞错?
所以事情再明显不过,是克林顿在内的美国高层,试图使用一种滑稽到完全站不住脚的理由来搪塞。
(三名遇难的记者)
轰炸发生一周后,白宫的电话还是接通到了北京。克林顿的态度一如既往,并在再次道歉后,希望中方相信,他作为美国总统,绝对不会下达故意轰炸使馆的命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作为一国之总统,事实上已经从责任的名单上被摘除了——真相的调查旷日持久,总会有具体的背锅人出现。后来事情的走向,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即使克林顿不用背负“下达命令之人”的责任,他还是得做些什么。
就这样,当中国时任驻美大使与克林顿会面时,他再次向3名遇难的记者及家属道歉,并请大使代为转达。大使当即掏出纸和笔,然后郑重的告诉美国总统,中国人重视文字凭证,道歉应该写下来,而且是向所有中国人民道歉。
(克林顿)
没有人知道克林顿当时的内心活动,但在美国人眼里,总统写道歉信的举动,犹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写检讨书。
因为,很快就有好事的美国记者,将克林顿和中国大使这次私下里的会谈报道了出来。
美国人自然觉得脸上无光,所以围绕轰炸事件,极力避免舆论渲染。事发11个月后,被处理的相关责任人,美国连名字都拒绝透露。
不过,媒体还是尽量还原了轰炸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国使馆和北约实际想要轰炸的目标)
二、3次讨论袭击的目标其实是中国使馆
物资与采购局,一个听起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部门。但是在1999年,这个位于南联盟的部门,却“有幸”成为白宫、五角大楼、CIA共同关注的目标。
牵头对南联盟实施轰炸的是美国,具体的执行人是北约为首的部队。而一线作战部队每次得到的目标,则是由五角大楼和CIA协同制定的。
至少在美国媒体当年对这起事件的报道叙述中,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都是一帮官僚饭桶。
他们坐在华盛顿的高级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或许连地图都不会看。否则没办法去解释,底下负责处理此事的人,用非保密级别的军用地图进行作战标注,为何高层始终没有提出过异议。
(美国五角大楼)
而且,当那位具体负责标注地点的目标官,将错误的物资与采购局位置打上红叉后,CIA内部的其他人员没有看出来。就这样,号称在世界上拥有一流情报搜集能力的CIA,对着“物资与采购局”,实际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地点,进行了三次正式的会议协商。
会议的次数不是空穴来风,是事发后媒体做过专门的调查。然而就是这样正式的高级情报会议,参会人员居然都没有发现那处地点其实是错误的。
CIA将正式的会商结果转交给了五角大楼,军方作为具体的执行部门,对于情报来源亦没有做任何审查,更没有提出过异议。错误的目标,就此被列入了正式的攻击名单,并且很快由五角大楼下达给了一线的部队。
(尚慕杰是时任的驻我国大使)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所有本该把关和审查的程序都已经走完。一线部队,只是具体负责丢炸弹的人,他们不会去质疑上级下达的命令和具体的目标。北约飞机向着错误的地方丢下了炸弹。至少在美国媒体的调查逻辑中,错误就是这样一步步酿成的。
而且顺着这样的调查逻辑,责任自然也不会被归纳到克林顿的头上。作为总统,他只需在事发后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道歉即可。
对经历过大选这种严苛考验的良好政客而言,道歉中再加上几段必要的深情并茂,效果将再好不过。所以说,按照美国媒体当年的调查逻辑,真正的责任,是美国特有的官僚主义,以及某个中情局情报员。
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当年在错误的地图上标注错误地点的人又是谁呢?
(烈士纪念碑文)
三、在地图上打叉的退役军官
对于轰炸事件,CIA当年处分了6个人,据说还有一名该机构内的高层官员被解聘。但美国却连这几个被处理的人的名字都不曾公布,如此敷衍的态度,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诚心想道歉。
威廉·班尼特,2000年被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名字。
事实究竟如何,还不是他们自话自说,要不是媒体深挖,班尼特这个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
(遭袭后的大使馆内部)
要求匿名的美政府官员后来向媒体证实,被解聘的人就是班尼特,因为班尼特就是在地图上做出错误标注的人。
班尼特不是CIA的人,多年来他一直是在军队服役的,而且在美国介入南联盟事务之前,班尼特已经退出了现役。所以,当1999年班尼特走进兰利(CIA总部所在地)的大门时,他的公开身份只是前中校。
据说,CIA之所以重新招募他,是由于班尼特具有高超的图上目标情报识别能力。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马上就要对南联盟展开大轰炸,军方自然希望情报机构能事前给他们提供价值更高的目标。
(轰炸事件后的报纸头条)
班尼特摇身一变,以退伍军人的身份,成为了CIA的特聘人员,专门负责和对接南联盟的战事。
不久,五角大楼知会CIA,要求他们标注出一份轰炸目标清单,其中就有空军方面特别要求的物资与采购局。
CIA提供了地图,而具体的寻找和标注工作,则有班尼特来负责。至少按照美方后来的说法,地图上的那个错误地点,就是班尼特亲手标出来的。自然,他一手促成的错误,也应由他一人来承担。按照CIA的说法,班尼特只是“合同雇员”,让他卷铺盖走人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根据媒体后来的调查,这位前雇员以及前中校,表面上是被CIA扫地出门了,可自2000年以后,他又以另外的身份,活跃在CIA负责的其他事务上。
(美国CIA总部大楼)
有媒体还给出了确切的消息,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班尼特具体负责帮助伊拉克人训练部队。
换言之,这是CIA玩了一处偷梁换柱和金蝉脱壳,班尼特非但不用为原来的错误负责,甚至以一个合同工的身份,在CIA还被重用了。
因为在知情人士看来,当年如果是能参与并负责军方牵头的海外训练事务,其中的油水之丰厚,绝对让人咂舌。
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人在后来就猜测,可能是涉及到了某些利益冲突,所以班尼特最终才丢掉了性命。
(抗议的群众)
四、我国大使馆被炸事件彻底尘封
在弗吉尼亚州的劳登县,班尼特和他的妻子丝毫不惹人注意。直到2009年3月22日,当他们夫妻双双倒在距离家不远的河边时,左邻右舍才得以知晓他们的身份不一般。
CIA和FBI来人了,一向更加神秘的五角大楼情报局,竟然也派员到了案发现场。班尼特不治身亡,她的妻子则身受重伤。劳登县的执法部门无法过问案件,班尼特敏感的身份,很快就引来了各界的关注。
尤其他是当年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责任人之一,所以案发以后各种阴谋论更是盛行。可结果就是,班尼特死于暗杀,至于被杀的原因,美国自然查不出原因,所有的秘密随着班尼特的死,一并被带走。
十分巧合的是,班尼特被杀的2009年,正值轰炸事件发生10周年。
(克林顿当年在悼念簿上的签字)
知情人和参与者死了,也就意味着,原本在未来还有可能通过当事人解密的某些内情,彻底成为了不可能。
彼时,劳登县警局还试图悬赏5万美元征集线索。但秘密连同凶手都已消失,10年前和10年后的死亡,都被尘封。
参考资料:
[1]克林顿自传《我的生活》第六章 中国使馆事件
[2]克林顿自传谈99年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内幕.新快报,2024-06-24
[3]炸我使馆“元凶”被杀之谜.人民文摘,2009年第7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