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蒋介石说红军有四大名将, 其中有三个是黄埔学生

追梦的年2024-04-24 22:48:59  88

1936年末的西安事变,让蒋介石改变了战争策略,两党开始就民族统一战线相关事宜进行谈判。

不过在老蒋心里,最大的敌人始终是中共,和谈也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所以,他拼命想要削弱我党的独立性以及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双方在细节方面商议了很久。

直到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都已发生了十天,蒋介石才同意让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给出三个师的编制。

但在跟周恩来谈判时,老蒋仍说共产党要交出指挥权,八路军的部队长官由国民政府委派,共产党员只能担任副职。

周总理当场反问了一句:你这么做,是怀疑我军没有优秀的指挥员吗?

老蒋想了想,说贵军刘伯承、陈赓、林彪、左权都是难得的将才,指挥能力很强。但抗日要服从大局,经国民政府统一委派,指挥才能顺手。这个做法,我党自然不能接受。

7月20日,毛主席致电周、博(古)、林(伯渠),“我们决定采取蒋不让步,不再与谈之方针”。

后来华北局势恶化得太快,蒋介石就于7月27日让蒋鼎文传达口信:红军迅速改编,出动抗日。

最终在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续的抗日事迹,有太多资料,此处就不赘述。

倒是蒋介石说那句话挺有意思,可以看出在他心里红军的四大名将分别为刘、陈、林、左,里面有三个黄埔学生。

为何老蒋会对这四人另眼相看呢?

蒋介石对刘伯承的评价一直非常高,毕竟刘帅早在参加革命之前,就已是川军名将。

1926年12月,我党在四川泸州、顺庆等地发动起义,史称“泸顺起义”,这是我党首次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而起义总指挥正是刘伯承。

1927年8月更具影响力的南昌起义,刘伯承也是参谋长。这种高级别将领,敌人肯定也会想方设法摸清他的信息。

后来刘伯承去往苏联,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都深造过,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

回国进入苏区,刘伯承又担任过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红军总参谋长等职,他用自己所学,努力去提高红军指战员的军事素养。

虽然土地革命时期,刘伯承没有直接指挥多么出彩的战绩,但让红军战斗力整体上升的功劳,同样当过校长的蒋介石是清楚的。

后来老蒋还给出过一句极高的评价:论战术之奇,刘伯承数中国军界一绝。这也就无怪他会把刘伯承排在红军第一名将的位置了。

蒋介石第二个说的是陈赓,其实两人渊源非常深。不仅仅是黄埔师生情谊,陈赓对老蒋还有救命之恩。

1925年蒋介石发兵东征陈炯明,并亲往第三师督战。当东征军攻破陈炯明老巢惠州后,蒋介石非常高兴,命令部队继续追击。

然而,追着追着,第三师在华阳一带被陈炯明主力包围,损失惨重,蒋介石闻讯连忙赶去华阳,企图挽回战局。在出发前,他特意带上了陈赓。

第三师是由粤军改编而来,战斗力不算强,且被伏击后士气已衰,即便蒋介石在指挥部里接连组织三次抵抗,都没有改变局势。

正当蒋介石再度部署时,陈炯明麾下林虎部将第三师击溃,局面相当糟糕。那些溃兵逃跑时都恨不得多生两条腿,根本就没去顾及蒋介石。

本想捞些战功树立威信,结果兵败如山,蒋介石又羞又怒,当敌兵将近时,他准备开枪自尽。

这时,正在一旁的陈赓连忙把他拉住。见情况紧急,陈赓也没时间去劝,就强行将蒋介石背起一路狂奔,最终冲出包围圈。

等到达安全地带后,陈赓又是不眠不休找到了何应钦所率的第一师,搬来援兵这才把蒋介石接出来。

有这个情义在,蒋介石也是想重用陈赓的,但两人思想不在一个境界,最终分道扬镳。

1932年底,陈赓因为腿伤前往上海治疗,不幸被叛徒认出逮捕。如果是别的“赤犯”,蒋介石肯定一句话不说就杀了,但对于陈赓,他还是想拉拢的。

他先让黄埔同学去帮忙游说,没效果就自己出面,也是打感情牌:你是我的好学生,虽然犯了错误,但改过之后我可以原谅你。

陈赓则冷然回答:我没犯错,无需你的原谅。蒋介石见这条路没用,就换了策略,许以高官厚禄:

“你在大别山当了共军的师长,仗打得很不错,不少黄埔同学都吃了你的苦头。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过来指挥一个师,假以时日指挥一个军也不成问题。

陈赓对这些很不屑,只说绝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可想而知,两人最后谈崩了。然而即便到这一步,蒋介石依然没想对陈赓怎么样,最后还默许他逃走了。

有如此感情在,排在第二也属正常。

至于林总,蒋介石在校内就曾想拉拢过。在黄埔第四期优秀学员战术分析会上,林总等数十位学员纷纷上台,对东征陈炯明的一次战役进行分析。

但是大多数学生说了半天都只是说中皮毛,只有林彪对着地图仅用寥寥数语就指出胜利的关键所在。

此战是老蒋有了自己嫡系后的第一战,眼看这个学生能契合自己心意,就让侍从在分析会结束后把人带到办公室来。

结果林到了他办公室后,还没聊上几句,陈立夫进来报告了一个消息,说汪精卫派人过来想要顶替党代表的位置。

老蒋听后破口大骂,当即跟陈立夫出门,把林晾在一旁。林总在办公室等了半天,好不尴尬,最终退了出去,蒋介石的举动也给他留下善变的印象。

后来还有一次,蒋介石突然想起林总,就把他叫到身边问:你愿不愿来总司令部,到我的身边来工作?林总没有立马答应,就说等毕业后再去任职。

事情本已经定下,可有人对蒋介石说:林是左边的人,这种危险分子留在校长身边,不等于埋了颗定时炸弹吗。老蒋一听有理,之后对林总就不闻不问了。

让反动派没想到的是,林总在红军队伍中表现得极其出色,后来长期率领着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多次击败国民党中央军嫡系。

对于这个自己错失的学生,蒋介石自然是一直铭记于心的,所以把他排在第三。

至于左权,很多人估计不会将他跟蒋介石联系起来,但他也是黄埔一期学生,且老蒋非常关注他。

1936年5月,左权担任红一军团代团长,三大主力会师后,他与政委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在山城堡战役中歼灭胡宗南78师两个团。

蒋介石看到战报时气得大骂:三个胡宗南也对付不了一个左权。

能有如此评语,老蒋把左权列入红军四个难得的将才中,就再正常不过了。

或许有人奇怪,既然蒋介石这么看重黄埔学生,那为什么一期的徐向前他没有提及呢?概因他对徐帅的印象不太好。

还在黄埔之时,老蒋曾一次跟十多位山西学生谈话,其中就有徐帅。其他同学在面临老蒋问话之际,都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唯有徐帅,问什么就答什么,绝不多讲一句。

这个样子让老蒋很不高兴,没把他放在培养对象里。事实证明,蒋介石看走眼了,徐帅只是不喜表达,个人能力极为突出,进入鄂豫皖后,多次率部战胜国军。

这时蒋介石有点后悔,让人去徐向前老家找到徐帅,妄图用这层关系再拉拢昔日的学生。徐父也是聪明人,推说儿子报考黄埔后没再回来过,不知是不是被那校长抓了起来。

蒋介石听后只是说了句“不识抬举”,就再也没有找过徐向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990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