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战丢失阵地, 师长带头冲锋! 最后出一口恶气: 活捉敌最高指挥官

陈冠任2024-03-26 19:16:46  81

谭知耕少将,是1930年参军的老红军,参加过长征,是解放军少有的猛将。1948年淮海大战时,他是华野四纵第11师师长。

第11师是四纵组建最晚的师,至今尚没有打过大战、野战。

1948年12月6日夜,华野主力开始压缩对敌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圈,第11师奉命攻击魏家楼。当夜,11师却没打好,伤亡大,进展受阻,只攻占了该村东、西两头阵地。其中,值得一说的是,第32团攻占村西头后,由于火力和爆破配合不好,继续进攻受挫。谁知,天亮后敌人在坦克配合下发起反扑,32团上下没有准备,官兵当即被敌坦克冲垮,丢失了昨晚攻占的阵地。

全团慌乱无序后退,堑壕和交通沟内一时之间拥挤不堪,一派混乱,连一个完整的班都找不到。在这紧要的关头,师长谭知耕一把冲到前沿阵地,下令作战参谋刘涛:

“快去劝止部队,不能后退!”

他本人也一路高声叫喊:“不要后退!不要后退!”

官兵见师长上来,有的人停下来了。谭知耕下令把全部机枪集中起来,抗敌进攻,并且下令:“用炸药包和榴弹,炸坦克!”

然后,他从堑壕里捡起一支冲锋枪,和战士们一起掩护突击队去炸坦克。

32团后退的官兵发现了师长,而且在和他们一起作战,很快就稳住了情绪,恢复了指挥建制。终于,大家一起奋力,打退了敌人的追击。

32团夺取的阵地丢失,使得谭知耕非常自责。他连连拍后脑勺说:“都怪我工作不细,这叫我对陶勇司令员怎么说呢?!"

他紧锁眉头,沉默良久,下达命令:“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

当晚,谭知耕亲自指挥33团两个营、31团和 32团各一个加强营,再次向魏家楼发起了攻击,一举攻克了魏家楼,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歼敌800余人。

这一次丢失阵地,令谭知耕十分恼怒,决心知耻而后勇。

1949年1月6日,全军对敌杜聿明的核心阵地——陈官庄发起了总攻。9月21时,谭知耕接到手下报告:“据俘虏交代说,他们的长官已经逃跑。”

谭知耕立即判断到了决战最后的时刻,马上下令:

“全师所有部队马上进入包围圈中央,最终目标是杜聿明的总部——陈官庄,火速前进!沿途遇到小的抵抗,派小部队包围,主力不得停留,猛打猛冲,越快越好!”

说罢,谭知耕带上警卫排、骑兵通讯班和一个架线班也随军出发了。

深夜,第11师在谭知耕的亲自指挥下突破了敌军的最后防线,楔入敌第8军纵深,在胡庄和朱楼等地遭敌顽强抵抗,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俘敌万余人,然后拐头向南,直插杜聿明的总部陈官庄。10日晨,天色微亮时,第11师与兄弟第12师等部队一举攻占了陈官庄。

5时许,谭知耕也抵达了陈官庄,成为最早到达陈官庄的解放军师长。

6时许,有人报告谭知耕说:“师医疗队通信员生擒了杜聿明!”

杜聿明是淮海战役中敌前线最高指挥官。谭知耕高兴地说:“快核实身份,不要搞错了!”

7时许,谭知耕亲自给四纵司令员陶勇打电话。陶司令问:“老谭,什么事?”

谭知耕说:“我把这几天战果汇报一下:一是我们活捉了杜聿明;二是我师共抓俘虏18000名……”

“真的吗?”陶司令员惊讶地说,“老谭,真有你的!”

战后,陶勇司令员感慨地说:

“11师在我们四纵中组建较晚,缺乏野战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活捉杜聿明,谭知耕真是不容易啊!在参战部队中,11师距离陈官庄路途最远。应该说,没有谭师长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和不惧风险的大无畏气魄,要达到如此攻击速度,取得如此丰厚的战果,是不太可能的。”

确实是如此,整个淮海战役歼敌55万。解放军参战部队为66个师。而第11师除了活捉杜聿明外,还歼敌近2万——占总歼敌人数的1/28。这个战功是很了不起的。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记述了十大元帅及其统率的将士们的征战传奇和性格传奇,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销量已过百万册,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75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