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央视新闻报道,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某医院的一台电梯维保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了异常现象:负责维保的一名工作人员,带着一个像纸片一样的东西进入监控视野,结合监管平台上的互拍照片,确认这是一个“纸片人”。原来,此人用假的人形立牌代替其中一名作业人员,放在轿顶拍照上传,企图蒙混过关。
《厦门经济特区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实施维护保养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不得少于二人。”更离谱的是,今年截至3月11日的7次半月维保作业中,这名维保人员有6次属于单人维保,其“搭档”实为以同事为原型制作的“纸片人”。对此,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法对涉事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立案调查。
在电梯日常维保工作中,类似的“图省事”操作还有一些。比如,有维保人员在工作时,不仅没有佩戴安全帽,还故意省略非常重要的电梯五方通话系统测试。如此种种违规操作,为电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结合近段时间内,媒体报道的一些电梯事故新闻,人们不能不对电梯安全产生一定的担忧。
质量再好的电梯,也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维护、保养,如此方能健康运转。但是,一些小区、商场等公共设施的相关负责人,为了节省开支,对这项工作并不用心,人为减少维护频率者有之、对操作人员缺乏监管者有之,一些物业单位甚至要等到电梯出现了故障,才会想办法去维修,这就导致很多潜在的风险没有消除,进而酿成更大的麻烦。纵观近年来的电梯安全事故,多数事件都有事前征兆,可惜没能引起重视。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让小错误变成了大悲剧。
电梯维修和养护作业,必须严格依规进行。对于那些罔顾电梯安全管理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必须有严厉的责罚,才能让他们引以为戒。消除日常的零星隐患,提高日常作业的合规性,也是为了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事故。
在谴责和惩罚之外,我们要看到安全风险背后的行业深层问题。有从业者表示,“当前电梯维保行业普遍存在竞争激烈、价格偏低、人员短缺的现象”。对此,有必要提高电梯维保从业者的人才培养力度和收入待遇。
据相关资料,目前市场上的电梯维保人员,或来自电梯制造企业,或来自维保企业,前者比后者的收入要高一些。倒不是二者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是制造企业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补贴下属的维保企业。相比之下,维保企业的员工,往往在收入待遇等方面不太理想。他们的日常工作其实十分辛苦,还要面临一定工作风险,还要保证手机长期“在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如果部分劳动者认为其付出远远大于回报,工作没有获得感,自然会选择偷懒、糊弄。这绝不是要给那些制造安全隐患的违规者找借口,但要杜绝这类现象,还需从根源入手、釜底抽薪。
可以说,要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单纯呼吁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是不够的,加强管理、优化从业者处境,才能真正解决现实难题,在提升行业水准的同时,让电梯使用者的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