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油车时代”的保守出行生活方式。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1日-14日,整个市场零售51.6万台乘用车,其中新能源的零售量为26万台,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首次突破了50%!
中国品牌的发展速度,其实就是电动化发展的完美折射史,借助电动、智能化发展,快速在工薪阶层板块颠覆了过去的燃油车市场。
50%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新能源产品可以良性的,不用借助任何补贴,来在用车板块中获得用户的更高肯定。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电动化发展分裂出来的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架构,带来了燃油车给予不了的日常用车体验。
目前市场比较认可混合动力系统,以小排量发动机为基准点,提供长途、高强度用车支撑,长途综合油耗只有5L左右。
日常使用情况下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短则30km,长则100km的纯电出行同样能够将经济性能拉满。
如果将时间轴拉回到十年前,合资车掌控的燃油车时代不仅仅购车成本极高,同时日常使用成本较高,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电动化产品还有另外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个是,电机驱动能够让动力更加丝滑、平顺,同时响应速度更快加速也更好,这种体验感是顶级燃油车都很难做到的。
另一个是,伴随而来的智能化表现,让用车生活多了一些色彩,比如说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辅助,这些产品力是燃油车时代都不曾提供的。
最为关键的是,伴随电动化崛起的中国品牌,凭借着自身想要冲破外资企业束缚的“专利高墙”,成功立足市场,为市场消费者提供了配置更好、更安全、更全面的电动化产品。
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新能源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选择国产车,这是大工业时代崛起之后的必然结果,只有“本土化品牌”才能够真正推动市场发展,日本的丰田、美国的福特、欧洲的大众,都为当地的汽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市场的乘用车发展速度,也是中国企业带来的。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这对于产业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这意味着还有另外50%的消费者没有选择新能源车。
主要是认知信息差,这部分消费者认为油车更加可靠、稳定,并且因为合资车运营了几十年的市场也的确庞大,想要转化这一部分市场也的确需要时间。
但事实上,从技术上来说混动要比燃油车拥有更好的体验感,用户接受度更高。这种没有续航焦虑的混合动力车型,综合油耗要比油车节省50%甚至更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之所以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新能源车辆,就是厌倦了油车过于传统的驾驶方式,并且本身不环保、用车成本高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借助新能源赛道强势崛起的中国品牌,已经涌现出了巨头。
比亚迪去年完成了300万的年销量成绩,成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车企,很快通过规模庞大的生产力,快速调整全体系产品价格,将新能源产品的价格拉低到了油车水平。
另外,长城、吉利、长安的成绩同样出众。今年年初喊出的“电比油低”,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临门一脚。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是,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买燃油车的人成为少数,2024年伴随着更低成本电池、更出色智能系统的落地,新能源产品将会逐步形成虹吸效应。
分别在5万、10万、20万乃至更高市场,快速转化燃油车消费群体。
与其说这是新能源和油车的对抗,不如说是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强势对垒,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品牌为主导的电动化板块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不仅仅是消费者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体验感更好的新能源车辆,同时油车的价格也在下调,无论如何都要承认中国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当下,全世界也都在进行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路线的强势突围,对于全球消费者来说,他们因此也能享受到全世界最实惠最好的产品。
另外,苦苦坚持油车的人,有可能和当年坚持诺基亚的是同一群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