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3月25号,手上一只腰斩的三年封基到期,打开了封闭。总算把它给卖掉了。
如图所示,笔者在“XX三年定开灵活配置”放了约6.5万,亏3.11万,-47.38%,接近腰斩。
理论上,大A企稳挣扎,这个时候不是卖基的好时机。大家知道我的操作风格,极其能忍。为何我一定要卖掉这款封基呢?
原因之一出在管理层。我在10年前开始买这家公司旗下的封基们。彼时,这家机构的管理层充满经验、锐意进取。但在2020年前后,创始团队纷纷离开,离开也就罢了,把一些有经验的经理给挖走,留下个空壳子。
我无意于探究他们是为了更好的前程还是出现了内斗。我只知道,在教育投资者要耐心、理性、坚忍的时候。他们脚底抹油,携公募之名气,揾自己钱去了。
吃过一次亏后,虽然有券商向我推荐这些“老将”奔私后的产品,我不为所动。几年过去,大部分所谓的“老将”的表现无甚亮点。
原因之二出在基金经理。这款腰斩的封基,采用的是双经理制。人事频繁变动。有经验一点的那位,2022年9月接盘,从业8.2年。年轻的那位,2023年6月接手,从业才4.3年...
彼得林奇认为没有“天生的大师”,任何杰出的交易者都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我们确实不应该凭“资历”论英雄。但从业4.3年意味着什么?就这样执掌大几十亿的基金,是不是儿戏了些???
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至少要经历一轮完整的周期。从而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原因之三出在策略上。这款封基,之前爱拿白马蓝筹。去年年末,出于护盘缘故,相关企业有过拉升。蹊跷地是,这款封基的净值并没回血,反而走向腰斩。
原来,他们暗搓搓把持仓换成了医药之类的...观察下来,他们欣然“抄底”了医药、军gong、电子等等。与这款封基过往的风格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原因之四是细节诡异。笔者手上有几十只基金,唯有这一只基金,净值不会每天更新,从而图形是锯齿状。这会导致客户不知道这款基金的真实表现——盈亏都严重滞后。我不晓得这是银行的锅还是基金公司的锅,这一点令人很不安——虽然养基讲究持之以恒,犯不着每天看看。
敏锐的朋友不难察觉,上述四个原因,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这家机构人事异动后,陷入混乱,人材培养断层、投资策略失序。
因此,尽管现在绝非卖基的好时候,但我必须把这款封基卖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