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标准像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吸取中国历代农民领袖和“山大王”割据的经验,提出了“上山”的思想。
早在1927年6月,毛泽东针对“马日事变”后的形势,就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7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农军“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8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个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瞿秋白邀请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婉言谢绝:“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正因为有了“上山”思想,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最终引兵井冈山,实现他决意“上山”的宏图大略。
黄洋界保卫战保卫了毛泽东“上山”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为此,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赞美此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轰,报道敌军宵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曾引起当时文化革命主将鲁迅的关注。1934年1月,冯雪峰到瑞金时,对毛泽东说,鲁迅读过他的《西江月·井冈山》等词,认为有“山大王”的气概,毛泽东听后开怀大笑。看来鲁迅这句戏评,与毛泽东要到山上去做革命的“山大王”,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