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视频的那半小时,是老人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
他们会穿上“戏服”:一件天津本地负有盛名的中学的校服,或走着,或被推着轮椅,来到养老院12楼大厅,像真正的学生一样,打打闹闹。
午后的大厅里时常会洒下温润的阳光,似乎能把焦虑、恐慌、孤独隔绝在外。在手机镜头的记录下,老人们眉飞色舞地进行着一些和他们年龄不太相符的表演——操着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却说着一些只有年轻人才能听懂的“梗”。
但他们的话语足够有说服力,无数年轻人躲在他们的视频里,寻找祖辈的安慰,得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鲍勃”(左)和“卡尔爷爷”在拍摄中
这里是“养老院里的春天”,是90后年轻人陈卓通过短视频打造的一个乌托邦世界。去年3月,陈卓辞掉了在广州的电商工作,回到了家乡天津,入职了一家养老院。工作中,陈卓萌生了带着老人拍视频的想法,初衷很简单,给老人们带来一些新奇的体验。
拍着拍着,视频火了,老人们晚年“再就业”。他们抛弃了人生过往几十年的身份,变成了“卡尔爷爷”、“爱丽丝”、“鲍勃”以及余老师,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几乎最老的网红,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陈卓说,他想打造一个乌托邦世界,通过拍视频改变老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给予他们平等的注视,更是着眼于未来,让年轻人在自己或家人变老时不要焦虑,坦然去面对。
——1——
“卡尔爷爷”的乐观:
“活一天都是赚的”
不论从什么维度来衡量,“变老”都不会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词语,它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化,日复一日的孤独以及最终的离去。
今年81岁的“卡尔爷爷”,对此有着深刻的感知:变老对他来说意味着不灵快的腿脚,没法伸直的手指,还有越来越听不清声音的耳朵……
55岁那年,“卡尔爷爷”就在鬼门关前面实实在在地走了一遭。他确诊了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当时医生觉得他的生存时间就是“几个月”。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全身瘫痪,只能躺在床上吃流食的人又“稀里糊涂”地活了过来。在20多年之后,还能戴着一个大大的黑框眼镜,成为“显眼包”,在视频里嘻嘻哈哈地告诉年轻人:“你要有勇气,人生很短,你可以大胆地不要脸。”
“卡尔爷爷”把生死看得很淡,之前拍摄的“化学逝验”视频总是他被送上“南天门”,他本身也在用一种近乎调侃的态度去看待死亡。
“我81岁了,医院下过两次病危,老天爷也没收我,所以我活一天都是赚的,我很知足,也很豁达,无所畏惧。因为生老病死根本就不可抗拒,对吧?”
“卡尔爷爷”是个爱好广泛的老人,喜欢游泳,更喜欢唱歌,美声,一张嘴就是纯正的意大利男高音,浑厚的声音中气十足。
拍视频对他来说是对生活的充实和调剂,网友的喜爱让他虽然“不理解”,但也会经常翻看年轻朋友们的评论和私信,遇到想和他合影的粉丝,也会笑着答应。
——2——
“鲍勃”的重生:
“开朗了,生活慢慢地走上正轨”
但“鲍勃”不一样,3年前刚来养老院时,他把自己完全封锁住了,靠不停地吸烟来扛过每一天。他形容那种生活像跟“坐牢一样孤独”。
63岁的“鲍勃”是这里的年轻人。他在视频里的人设是班里那个总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标志性的光头和略显浮夸的演技让他被许多年轻人喜爱着。
虽然“年轻”,但“鲍勃”的身体几乎是这四位老人里面“最吃力”的一个。51岁那年因为糖尿病引发脑梗,住进了ICU,万幸拣回了一条命。
十几年过去了,“鲍勃”多半时间依旧要依靠轮椅行动,起身时偶尔需要旁人帮忙架起,走路要缓缓地挪动,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弯曲地垂在身前。
3年前,一直照顾他的母亲过世了,“鲍勃”被送进了养老院。60岁出头的年纪让他成为了这里的“小孩”,和周围年龄大的老人几乎说不到一起。
▲“鲍勃”床头摆放着老人们的合影
“刚开始住进来肯定不适应,愁闷,一个人老坐着,也想过为什么儿子要把我送到这里来,我在外面多好。但是我知道,儿子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花了很久的时间,“鲍勃”才逐渐适应了在养老院的生活,但是苦闷和孤独依然缠绕着他,一天抽4包烟和不间断的电视,是他排解这些情绪的工具。
在拍视频之后,“鲍勃”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烟也抽的没那么多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性格逐渐开朗,生活也慢慢走上正轨了。”
他从不用智能手机,也不看、不关心他出镜拍摄的视频有多少人喜欢和点赞,他只觉得拍视频是一种活动,参加这项活动让他心情愉悦。
“鲍勃”的变化也给了陈卓很多无关流量的触动,当初把只知道闷在屋子里抽烟的“鲍勃”叫出来拍视频,几乎改变了他的晚年生活,看见一个对生活很消极的人慢慢好转,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3——
“爱丽丝”的忧虑:
“很少有年轻人愿从事养老行业”
“卡尔爷爷”在养老院住了快十年,他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养老院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里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子女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卡尔爷爷”用尴尬和无奈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他对目前养老形势的观察。
他见过很多老人不愿意来养老院,但怕拖累孩子又不得不来,在这里郁郁寡欢。而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又会担心被别人看作不孝顺。“这是个很残酷,而且不能回避的现实。”
“爱丽丝”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认知。这个一头卷发,总是笑眯眯对着镜头的天津“姐姐”,已经在养老行业做了18年。
在四位老人搬来养老院之前,“爱丽丝”是那家养老院的院长。如今,73岁的她退了休,但依旧抢手,不少养老院还希望让她去帮忙打理。
“爱丽丝”说,老人住进养老院,想要的并不是多么优越的环境和豪华的饭菜,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和护工的良好态度就足够了。
“住养老院的好处在于老人能和大家伙一起聊聊天,说说话,打打扑克下下棋。因为老人在家里和子女其实也没什么天可以聊,作息时间也不一定吻合。在这里获得的陪伴,和亲情是不一样的东西。”
但社会上的偏见无可避免,老人们除了怕不适应环境,也害怕被外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甚至有些老人只能“偷偷摸摸”地住进养老院。
“爱丽丝”曾希望叫上养老院中的另外一位老人一起拍视频,但那位老人害怕被熟人看到,笑话她儿子把她送到养老院,而拒绝了邀请。
在养老院,孝顺其实是一件很难谈的话题,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做养老院是一个良心活,做得好坏与否几乎全凭良心。“爱丽丝”也在一些不太好的养老院待过——老板想节约水费,不给老人洗澡;或是把所有老人的衣服堆在一起洗出来。但这样的养老院是少数。
“目前养老行业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年轻人的缺失。”“爱丽丝”说,“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很多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也是50岁左右的年龄,招一个工人有时要等一两个月。如果我们这批人不在了,整个行业不就断层了吗?”
整个行业并不稳定,没有明确的上升通道,又脏又累的工作内容……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但通过拍视频,“爱丽丝”看到了让养老行业被年轻人关注到的可能性。她时常会翻看网友的评论,很多年轻人留言说,想要提前住进养老院。但并没有年轻人说想去养老院工作,她又有些失望。
▲拍摄前,老人们在一起聊天
——4——
年轻人的感慨:
“他们是我们的电子中药”
在养老院工作和生活,变老和死亡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在养老行业干了18年,“爱丽丝”见到了太多生死离别。每一个老人走的时候,都在她的眼前,从买衣服到穿衣服,一直送到火化。
这些年里,“爱丽丝”搬过在养老院自尽的老人,也抢救过突发疾病的老人,她对死亡的态度几近麻木。“有时候他们都说我太冷酷,那是因为我见的太多了。有时候回想起来,那么近的人突然间没了,脑子里也会很想他们。”
“爱丽丝”说,她很想和大家说,不要去害怕变老,老了也可以创造价值,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几名老人的走红,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死有关。
在“化学逝验”中中毒上了南天门,在“生死簿”上被划去名字。作为创作者,陈卓把死亡作为冲突点,他发现老人们并不回避这一点,反而用去调侃它,这种豁达的态度让他感触很深。
“年轻人害怕的是自己内心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但正因为有了死亡,有了变老,才使得生命的一切有了意义。所以在视频里传递的观念也是,不要畏惧死亡和变老,我们要平等地直视那个骄阳。”
后续视频中“人间清醒”系列也是如此,陈卓把生死病痛换成了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不理解,让老人们去表演,除了营造反差感之外,陈卓更想通过视频给年轻人传递一些东西。
“很多年轻人评论说,老人们是他的电子中药,电子爷爷奶奶,他们把自己祖辈的形象投射到视频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他们需要的是曾经那个照顾他的长辈站出来抱抱他们,告诉他们,不要焦虑。”
同时,陈卓拍摄的视频也给了这些老人力量。通过这种小小的表演,老人们找回了曾经遗失的那些角色,也收获来自亲人或社会的关注,弥补变老带来的丧失感。
“我觉得老人并不一定希望作为需要被特殊照顾的群体,所以我在拍视频时不会叫他们爷爷、奶奶,而是直呼其名,我希望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是平等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