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再次提速升级。5月1日起,全市公共图书馆借阅规则将调整,除引入积分制,积分可抵扣逾期费之外,可外借册数由现行的30册(件)提升到40册(件),外借期限由目前的31天调整为21天,续借次数由1次提升为3次,借阅总期限则由现在62天提升至84天。调整后的规则将先试行两个月。
同时,根据广州图书馆发布的《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3》,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首次超过3000万人次,达到3263.39万人次;全市外借文献量为3613.25万册次,为历年来最高;全市11个区图书馆中,外借文献量超过两百万册次有南沙、黄埔、番禺、花都、越秀等5个区图书馆。另外,番禺区新馆和荔湾区葵蓬分馆开放后,两区外借文献量增长幅度均超过100%。
此外,《2023年度广州市“图书馆之城”读者阅读报告暨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研究》研究发现,广州市成年读者和未成年读者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为全国国民的2倍以上。
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首超3000万
4月21日下午,广州图书馆在负一层报告厅举行“2024年广州读书月”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布会,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发布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3》,并正式公布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最新借阅规则。
据陈深贵介绍,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首超3000万,到馆人次合计为3263.39万人次,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人均到馆次数为1.73次,同比增长96.59%;全市外借文献量为3613.25万册次,亦为历年来最高,较2019年的3263.51万册次增长10.72%。
此外,注册读者量559.07万人,同比增长9.34%,注册读者率达29.70%,即近1/3的广州市民为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共举办线上线下读者活动24758场,参加线上线下读者活动人次为2502.17万人次,每万人参加线下读者活动人次为5090人次。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18702.22万篇(册)次,同比增长4.31%,人均利用数字资源9.93篇(册)次,同比增长3.76%,数字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据陈深贵介绍,2023年广州市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保障投入与2022年基本持平,全市公共图书馆总经费略有增长,合计约为54137.12万元,人均经费28.76元,同比分别增长1.08%、0.59%。文献购置费为6930.61万元,人均文献购置费为3.68元,同比分别下降29.55%、29.90%。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达3370.65万册(件),人均藏量为1.79册(件),同比分别增长3.92%、3.66%;年新增藏量为183.51万册(件),年人均入藏文献信息资源量为0.097册(件),同比分别下降5.57%、6.73%。市级公共图书馆与区域总馆和镇、街道分馆年人均入藏文献信息资源量分别为0.047册(件)和0.050册(件),与《条例》规定的0.06册(件)和0.14册(件)标准差距较大。
全市13个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全市11个区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数据统计也显示,市民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强劲,例如各区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外借文献量、注册读者量分别为2367.10万人次、2030.03万册次、214.06万人,分别占全市的72.54%、56.18%、38.29%。各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到馆人次均超过100万人次。
其中,黄埔区的读者到馆人次位居各区首位,达408.45万人次,创历年新高;而外借文献量超过200万册次的有南沙、黄埔、番禺、花都、越秀等5个区,其中,南沙区公共图书馆外借文献量为294.56万册次,连续2年位居各区外借文献量首位,而番禺区和荔湾区则得益于新馆开放,服务效益显著增长,外借文献量增长幅度均超过100%。
此外,黄埔区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以36.86万人居各区第一;继花都区、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在2022年突破20万人后,白云区、越秀区公共图书馆的注册读者量也在2023年超过20万人。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广州13个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分馆的服务效能提升显著。全市分馆读者到馆人次、外借文献量、新增注册读者量、举办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场次、参加线上线下读者活动人次分别为1344.33万人次(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910.40万册次、15.05万人、12587场、311.24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41.19%、25.20%、23.62%、50.84%、12.44%。
2023年,全市各区大力开展馆校合作,学校分馆数量大幅度增长,成为分馆到馆人次的重要增长点。全市服务效能排名前50的分馆,馆均外借文献量为9.64万册次,较2018年的3.21万册次增长200.31%;排名第50的分馆外借文献量为4.86万册次,较2018年排名第50的分馆外借文献量(1.03万册次)增长371.84%。
全市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外借量为2443.68万册次,举办线上线下少儿读者活动场次为15617场,参加线上线下少儿读者活动人次为771.26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67.63%、63.08%、30.82%。
全市可外借册数提升至40册
在发布会上,陈深贵亦公布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最新借阅规则。
据了解,根据最新的借阅规则,自5月1日起,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可外借册数将由目前的30册(件)提升到40册(件),是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可外借册数最多的,与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公共图书馆的可外借册数保持一致,仅次于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的最多可外借50种一般资料。
实际上,近年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了3370.65万册,人均藏量为1.79册,为满足当前市民的阅读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保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举措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阅读爱好者、引领者的需求。
更新后的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借阅规则还将引入积分制,即5月1日起,全市已注册和新注册的公共图书馆读者获得900分的原始积分,在原始积分基础上,设置读书加分项,即外借(或者续借)1册(件)文献加1分,参加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讲座、展览等知识服务及学习等亦可加分,所有积分可用于抵扣逾期费。
单次外借期限调整为21天,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和全民阅读
除了可外借册数之外,此次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借阅规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将外借期限由现行的31天缩短至21天,同时将续借次数由现行的1次提升为3次,即最多可借4次,总借阅期限将由现行的62天提升到84天。
据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介绍,此次调整外借期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图书流通率,更好地保障市民的图书借阅需求。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期限最短为14天,最长为两个月,例如香港和东京板桥区公共图书馆借期均为14天,澳门和东京荒川区公共图书馆借期均为15天,新加坡、纽约皇后区、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借期为21天,广州和巴黎公共图书馆借期为30天(或者4周,其中暑假期间巴黎公共图书馆借期为8周),伦敦公共图书馆借期最长,为两个月。广州此次调整外借期限为21天,亦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不影响广州本地读者服务体验的情况下,希望能与港澳等大湾区内主要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保持一致,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
广州图书馆技术部负责人表示,将努力为新的借阅规则顺利实施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包括优化、简化续借操作流程,利用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在图书外借到期前提醒,并指导全市各馆完成系统设置等。
广州读者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全国国民的2倍以上
发布会上,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唐琼也发布了《2023年度广州市“图书馆之城”读者阅读报告暨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研究》,该研究发现,广州市成年读者和未成年读者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为全国国民的2倍以上:
首先,在纸质阅读方面,2023年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报显示,成年读者2023年人均阅读纸质图书13.12本,未成年读者人均阅读纸质图书38.75本,分别为2022年全国成年国民(4.78本)和未成年国民(11.14本)的2.74倍、3.48倍。
其次,在电子书阅读方面,2023年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报显示,成年读者人均阅读电子图书9.37本,是2022年全国成年国民(3.33本)的2.81倍。未成年读者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为8.69本。
此外,成年读者日均纸质图书阅读时长44.91分钟,是2022年全国成年国民平均水平(23.13分钟)的1.94倍。
研究报告亦显示,广州有数字阅读习惯的读者听书率近八成,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活动的知晓率为56.37%,广州的读者家庭阅读氛围浓厚,日均亲子共读时长近一小时,读者充分感知阅读及利用图书馆重要性,超六成(65.80%)读者满意个人阅读情况。
唐琼表示,广州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实力“圈粉”读者,其研究显示:读者阅读的纸质图书,超七成数量来自公共图书馆;读者参加的阅读推广活动,超八成数量来自公共图书馆。而广州读者选择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最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馆藏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能满足各种阅读需求,选此项的读者占比达78.90%;二是“书刊借阅免费且便利,能有效减轻购书负担”,选此项的读者占比达64.08%。此外,研究显示,读者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获得良好阅读体验,总体满意度达86.74分。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实习生罗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