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 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 他们都是谁?

张司马讲历史2024-04-19 07:54:32  141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前言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的排外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清朝这几百年间,汉臣大多都是不受重视的。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在位几十年间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名臣,今天要说的就是被康熙重用的五位汉臣,他们都为大清的江山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帝师陈廷敬

首先要说的就是陈廷敬为什么将他放在第一位,因为他是康熙的老师。

在年仅14岁的康熙大婚之际,索尼恳求其尽早亲政,然而,权臣鳌拜极力反对。时势艰难之下,陈廷敬挺身而出,坚决表示:“皇上已然成年,依规应向全国宣告此事,百姓翘首企盼皇上亲政。”

鳌拜虽强横,却未敢与陈廷敬争锋。

被捕入狱的鳌拜,大多数人主张严惩,然康熙心中怨恨,本欲即刻处死,陈廷敬却建议公正审讯,依法处置。

陈廷敬的宽宏大量和正直之心,使康熙采纳其建议!

康熙决定削藩之时,索额图以国库空虚为由反对,陈廷敬却立誓筹足银两,不影响削藩大计。

索额图抓住陈廷敬去年为孝庄太皇太后建慈宁宫时曾言无钱之事,质疑其突然有钱。陈廷敬坦荡回应:“若为修宫殿,仍言无钱,但若为整军备战,必竭力筹措。”

如此明辨是非、以朝廷大事为己任的大臣,怎能不受皇帝喜爱?尽管陈廷敬地位尊崇,却从未涉足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故而成为康熙最信赖的汉人大臣之一。

然而,陈廷敬在康熙二次亲征噶尔丹期间因劳累过度离世。他在位53年,历经28次升迁,终至文渊阁大学士之位。自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以来,明朝及清朝均未再设宰相,故大学士相当于宰相。

陈廷敬陪伴康熙半世纪,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臣与心腹。

陈廷敬不仅在政务上尽职尽责,且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他一生编著众多书籍,如《午亭文编》《河上集》等个人诗集,以及《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康熙字典》等国家典籍。

陈廷敬的一生堪称完美,然而,在真实历史中,他是否真正担得起“一代帝师”的美誉呢?

二、总督于成龙

被康熙誉为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字北溟,明末时生,家庭虽非富贵之门,然双亲仍竭力让孩子接受最佳教育,可惜母亲早逝,于北溟出生后不久其父续弦,继母视如己出,呵护备至。

于北溟天资聪颖,勤奋不辍,1639年荣获副榜贡生之名,惜遇不公考官,以父年迈为由婉拒仕途,返回家乡来堡村。

随后清朝立国,于北溟在崇善寺潜心研读四载,顺治八年赴乡试,未中,此时已届而立之年。为照料患病父亲及家庭开支,暂搁科举,谋求生计。

待父离世,顺治十八年入国子监深造。毕业后,赴广西罗城县任县长。罗城地处偏远,野兽肆虐,毒瘴弥漫,且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治安混乱,盗窃抢劫频发。随行四位仆役皆逃,唯余于北溟孤身一人。

然而,于北溟并未退缩,反而积极寻求改善民生之道。兴办学校,设立养老院,整顿政府机构,使当地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因其在罗城县的卓越政绩,广西总督对其赞誉有加,康熙六年,升任合州知府,时年52岁。离任之际,罗城百姓依依不舍。

合州与罗城相仿,于北溟的“招民垦荒”政策成效显著,两年后晋升黄州府同知。在黄州的优异表现赢得湖广巡抚赞许,再度获荐,自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十九年,于北溟在黄州、福建等地均被誉为“廉洁”楷模。福建巡抚更称其为“闽省廉能第一”。

康熙十九年,于北溟荣膺直隶巡抚,康熙帝赞其为“大清清官第一”。不久擢升江南江西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彼时已年近花甲,尽管大学士纳兰明珠担忧其威胁,屡次寻机弹劾,康熙帝深知于北溟品性,未轻信谗言。

康熙二十三年,于北溟在任内抱恙辞世,享年68岁。遗室仅数破瓦罐及糙米,南京市民闻讯悲痛不已,纷纷洒泪悼念。康熙帝亲撰祭文,赐予“清端”谥号,表彰其卓著功勋。

三、治河名臣靳辅

1633年,即崇祯六年,靳辅降生人间。

时光流转至1649年,清朝顺治帝在位第六年,17岁那年他踏进官场,担任笔帖式,后于顺治八年升为翰林院编修,直至康熙九年,持续任职内阁中书、兵部员外郎、通政使司右通政、国史院学士等多个要职。

然而靳辅真正的人生转折,开始于康熙十年的大任——安徽巡抚。

在那片土地上,靳辅花费了整整六年时间,为当地百姓办了诸多实事,赢得了广泛赞誉,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将其召回京城,委以重任——河道总督。

此举令众人惊愕,因为靳辅在此之前从未涉足过治水领域,如何能担此重任?然而,靳辅并未让人失望,他上任后立即投身治水工程,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证明了即使身为门外汉,只要勤奋学习,同样可以成为治水专家。

靳辅的治水之道独树一帜,他深入实地考察,每日撰写八份奏章向康熙汇报,广纳众议,最终制定出最佳治水方案,在他的领导下,治水工程成效显著。然而,在康熙二十一年,他的治水策略引发朝野争议。

康熙帝为探明实情,召见靳辅共商对策,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推进治水工程。

靳辅刚被革职不久,便接连发生两大事件,漕运河道堵塞,亟待靳辅出手解决;而中河已顺利开通,这实际上正是靳辅的功绩。

康熙帝陷入两难,遂命人调查,结果证实应按原定策略继续治水。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视察河流,特邀靳辅同行。康熙三十一年,靳辅再度受重用,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仍心系治水事业,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可惜同年七月,靳辅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岁。

靳辅逝世后,康熙帝下令在黄河岸边为其修建祠堂,供后人祭拜。自此,靳辅的名字永载中国水利史册,成为一代治水名臣。

四、姚启圣

康熙太子时期,有一位名为姚启圣的官员,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皇上的注意。

耿精忠起兵作乱时,姚启圣携子姚仪并同康亲王杰书出征,因其卓越战绩,次年升任浙江温处道佥事。康熙十七年,再次立下赫赫战功,获封福建总督。

此后,姚启圣全身心投入收复台湾之役,康熙十八年,攻克金门、厦门,劝降朱天贵等人,因而晋升为兵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再度攻占海澄、金门等地,获封骑都尉,世袭罔替。

然而,康熙二十二年,姚启圣回福州后旧疾复发,不久离世。

尽管因修船、制器之事多报银四万七千两,按律应追回,然康熙念及平定耿精忠叛乱、收复台湾之功,特予豁免。

姚启圣,浙江绍兴人,自幼怀揣英雄梦。康熙二年,以乡试第一名入仕,初任广东香山县令。

综观姚启圣一生,虽官运坎坷,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卓越智慧,使康熙对其刮目相看,成为清朝史上的重要人物。

五、施琅

这个施琅自幼生长于福建沿海地带,家境殷实,父亲施大宣人品淳朴,深受乡里敬仰,施琅的容貌肖似其母,英勇神武,引起了父亲深深的期许。

少时的施琅热衷武艺,热爱战争策略。

十七岁那年,他追随当时的名将郑芝龙,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频繁的行军打仗使他迅速崛起,成为郑芝龙部下耀眼的新星。

顺治三年,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成功却坚决反抗。施琅因此加入郑成功阵营,成为其得力干将。

后来两人的矛盾日渐加剧,导致施琅全家遇难,对郑成功的恨意也愈加强烈。于是,他选择再次归顺清朝,与郑成功决裂。

尽管再次归顺清朝,施琅的生活依然艰难,他被派往京城任职,生活困顿,甚至需靠妻子手工艺维持生计。

直至康熙元年,他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此时,郑成功已逝世,其子郑经承袭延平郡王爵位。

郑经即位后,郑氏家族内讧不断,郑经亦因病离世。冯锡范拥立年仅十一岁的郑经之子郑克塽为延平王。施琅洞悉郑氏家族纷争,于康熙三年请旨出征台湾。然而,康熙皇帝并未应允。

康熙七年,朝廷再度试图招安郑氏集团,仍告失败,施琅抓住机遇,立即上书请求出征台湾。然而,此议遭到鳌拜等人反对,计划遂搁置。

然而,施琅并未就此沉沦,依然关注台湾局势、探寻海域气象与风向,坚守等待再次受任的机遇,最终在康熙二十一年,皇帝成功扫除鳌拜集团,三藩之乱得以平息。在此之际,皇帝决定收回台湾领土。

在李光地与姚启圣的积极推介下,施琅重新获得康熙皇帝的重视,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全权负责对台湾岛屿的进攻计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当属1683年的澎湖之战,这场战役由东海岸名将施琅亲自指挥。

施琅率领清军战船在澎湖海域击败郑氏水师,郑克塽见败局已定,只得率众归降清朝。

此次胜利使施琅成为历史传奇人物,其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朝廷的大功臣。

康熙三十五年,施琅因病离世,康熙皇帝赐予他“襄庄”的谥号,以表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及深远的政治眼光。

康熙所倚重的五位汉族大臣均有卓越表现且忠诚坚定。

这些元勋在康熙的英明领导下,肩负重任,协力同心,使康熙盛世得以和谐稳定。

此等英勇事迹令人赞叹不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215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