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2日,王洪文突然通知摄影师杜修贤,让他赶紧到钓鱼台来一趟。
杜修贤接到消息之后十分忐忑。
因为这个时候,毛主席去世没多久,杜修贤参与了为毛主席遗体摄像的工作。
他以为又是有关毛主席的摄影任务,要交代给自己,所以,便急匆匆的赶去了钓鱼台。
玩笑背后
然而,杜修贤到了之后,王洪文才对他说:今天叫他来,是让杜修贤给自己拍摄一套标准照。
这番话,却让杜修贤很是摸不着头脑。
他十分为难的对王洪文解释道:“我没有做准备啊,没带灯光。”
王洪文却满不在乎,对杜修贤说:“没关系,就用自然光拍。”
但是,那天天气不佳,光线实在不好,杜修贤生怕自己赶鸭子上架,拍出来的照片效果让王洪文不满意,反而给自己惹麻烦,所以还是拒绝。
但王洪文却异常坚持,反复对杜修贤强调说,自己今天这套标准照,必须拍出来。
杜修贤倒也不是第一次给王洪文拍照了,可以往给王洪文服务起来,那是难上加难。
或者说,此前王洪文给杜修贤留下的印象,是一个不太重视标准照的人。
之前,王洪文当选为副主席的时候,按照政治局的要求,必须得拍摄一套标准照。
作为摄影师的杜修贤,主动联系了王洪文方面四次,但每次王洪文这边都推说有事。
最后,这项工作只得不了了之。
所以,杜修贤想不明白,过去有政治局的标准在,王洪文尚不配合,现在怎么反倒主动要照片了?
还有一点,让杜修贤觉得很不舒服,那就是,现在主席的后事还没有处理完,王洪文突然急匆匆的要拍一套标准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杜修贤实在想不明白,只得问王洪文:“怎么这个时候照,是不是有急用?”
王洪文这天心情似乎很好,面对杜修贤的疑问,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开追悼会用啊!”
杜修贤当时没有多想,下意识的也回了一句玩笑:“开追悼会用也太年轻了嘛。”
当然,话一说出口,杜修贤就后悔不迭,在王洪文面前,可不敢轻易开玩笑,何况是拿追悼会这样的事情做文章。
但让杜修贤倍感意外的是,即便这样,王洪文也没有丝毫生气,照旧是笑眯眯的领着他进了办公室,安排他给自己拍照。
他还说:“老杜,今天的照片一定要照好!你不是几次提出要给我照吗?这次我主动配合你们的工作。光线问题你想想办法补救,相信你有这个技术!”
王洪文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杜修贤确实也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虽然根本没做什么准备,但也只好硬着头皮拿出设备,开始为王洪文照相。
杜修贤能感觉出来,王洪文对这套标准照的确很重视。
在简单拍摄了几张之后,王洪文又取来军装换上,还对着镜子调整姿势,这一下子又花去了不少时间。
杜修贤心里早已暗暗叫苦,毕竟,摄影也是个体力活。
为了配合王洪文,选出一张让他满意的照片,杜修贤只能不断的按动快门,等到拍摄完成之后,杜修贤已经是气喘吁吁。
当然,除去体内的消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紧张,他总觉得王洪文此刻的状态很古怪。
不论如何,这次拍摄到底是给王洪文照出来了十几张标准照,王洪文就在这十几张里反复挑拣,最后选出来了两张最满意的。
他又让杜修贤把这两张带回去,修改放大,务必要做的十全十美。
杜修贤汗流浃背,但王洪文还在喋喋不休自己的高标准。
甚至,他还对杜修贤说:“要按照周总理的标准像修版,放大再送来!”
杜修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连连点头。
走出王洪文的办公室,杜修贤才长舒一口气,仿佛逃出生天一般。
回去之后,杜修贤越想越后怕,他渐渐明白了王洪文的意图。
别看今天这场拍摄,王洪文表现的云淡风轻,随和自然。
然而,如此急切的拍摄标准照,甚至最后还把周总理拿出来做标准,俨然是含着想要上位的心思。
看起来平和的王洪文,此时对于夺权的事情其实已经非常着急,所以才不顾条件简陋,也必须要为自己拍摄一版标准照。
虚伪小人
当然,他再也用不上这一套标准照了,因为,照片还没有做好修整,王洪文便已经被捕。
落得这样的下场,是王洪文咎由自取。
回看王洪文的政治生涯,他的政治素养其实是极其有限的,个人道德更是不敢恭维。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赶上了时代的风口,一步登天。
而他在侥幸得到上升的机会之后,又不思珍惜,反而步步堕落,成为了四人帮的核心成员,贪恋权利,排除异己,犯下了无数罪孽,把自己一步步的推向了深渊。
王洪文是在上海发迹的,而他后来之所以能走入中央,则离不开张春桥的举荐。
60年代末,随着一代革命家逐渐老去,毛主席认为,党内急需培养一批新的接班人。
只是,在接班人的例子上,苏联是个现成的教训。
毛主席认为,苏联正因为选了赫鲁晓夫这个错误的接班人,才让国家越来越偏离红色的道路。
所以,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之后,毛主席觉得,我国将来的接班人,年纪要小,政治立场要坚定,同时,最好还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
而张春桥在探听到毛主席的心意之后,便决定,把上海的王洪文推荐给毛主席。
当然,在这之前,张春桥和王洪文早有勾结,这一次推荐,可以说是一次利益的交换。
1968年,国家邀请全国各地的工人代表,一起参与国庆节典礼。
王洪文作为上海代表团的领队,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当时的王洪文,如果单纯看履历的话,还真是根正苗红。
他对毛主席表示,自己出身贫寒,小时候在家乡务农,16岁就当了兵,在军营里度过了六年时光,还参与过抗美援朝。
离开部队之后,成为了工人,后来又加入了上海市革委会,组织过很多的工人运动。
王洪文还表示,自己虽然进了革委会,但是并没有离开工厂,每个星期依然和厂里的工人一起劳动。
毛主席听了之后,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非常满意,还对人说,王洪文种过田、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干部,履历非常出色,更难得的是,他始终没有脱离群众。
毛主席那个时候,就有意把王洪文当做接班人培养了。
果不其然,国庆观礼结束之后,所有的工人代表都回到了当地,唯有王洪文被留在了北京。
不久之后的会议上,王洪文又得到了毛主席的公开表扬,说王洪文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领导的好,让大家都学习上海的先进经验。
自此之后,王洪文留在中央,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飞速升迁,张春桥有一次还喜不自胜的对王洪文说:“毛主席对你的希望是很大的。”
然而,王洪文身上的种种履历,不过是包装出来的美好表象,真正了解之后,才发现王洪文在上海那些所谓的成功,是如此触目惊心。
王洪文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和工人阶级站在一起的人。
事实上,转业成为工人的第一年,王洪文就闹起了情绪。
因为厂里安排他到车间劳动,这出乎王洪文的预料,他以为自己军人转业,至少应该坐在办公室里享福。
为这件事,他还曾经穿着军装到厂长办公室里去闹过,也并没有闹出什么结果。
1960年,厂里又抽调了王洪文等人前去崇明岛,支援当地的农业生产。
这更是把王洪文气坏了,他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当了那么多年兵,最后却还是要和土地打交道,认为厂长这就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
所以,在崇明岛的那段日子,王洪文消极怠工,整日不事生产,直到后来又被调回厂里,才勉强消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逸恶劳的王洪文,却偏偏成为了“成功者”。
损人利己
随着社会风气愈发紧张,群众之间,互相批判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王洪文意识到,自己报复的机会来了,他纠集了几个和自己一样心怀不满的工人。
声声质问厂区领导,为何将群众的意见当耳旁风?
到最后,王洪文还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上海市委,又跑到市委去四处张贴大字报,而且煽动了许多无知群众和他一起闹事。
市委一旦劝阻,王洪文便立刻唱起高调,说上海市委打压群众,阻碍革命。
王洪文就用这一套玩弄人心的办法,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了工人领袖的位置。
许多群众盲从盲信,簇拥在王洪文的周围,甚至还嚷嚷着要去北京告状。
甚至,为了这次告状,王洪文还纠集群众,直接在沪宁线上拦截特快列车。
司机怕伤及无辜群众,不敢贸然前进,结果导致沪宁线陷入瘫痪,后续的运载列车都被堵在路上,进退两难,产生的损失不计其数。
然而,这样恶劣的事件,在后续竟然被王洪文吹嘘成了自己的革命功绩。
而恰恰就是因为这件事,让王洪文和张春桥结成了同党。
因为,当时沪宁线陷入混乱,被派去解决这件事情的,正是张春桥。
张春桥
而张春桥一眼就看出,王洪文野心勃勃,认为他身上有巨大的利用价值,所以两个人迅速成为同盟。
王洪文听从张春桥的意见,疏散了堵塞在沪宁线上的工人群众。
随后,便在张春桥的指导下,继续为自己的政治生涯铺路。
恶有恶报
他对上海的领导班子大加攻击,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了上海市革委会的核心成员,还煽动舆论,打压了一大批和四人帮意见不合的领导干部。
可恨这些残忍的手段,都被四人帮掩盖了下来。
王洪文踩着无数人的血泪,大摇大摆的来到北京,做起了真正的干部。
而四人帮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也彻底形成。
王洪文进入中央之后,自以为大获全胜,所以也就渐渐露出了本来面目。
他疏于学习,对工作也十分懈怠,整天在北京城内东游西逛,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甚至连接待外宾这种活动,他都大为敷衍。
在工作时,面对许多重大任务,王洪文不先和政治局商讨,反而是将文件在四人帮内部传阅。
这些事情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大失所望,便渐渐的将王洪文排除出了接班人之列。
毛主席也曾警告过王洪文,不要和张春桥等人走的太近。
只可惜,王洪文并没有听到心里去,反而是和张春桥抱团,抱得越来越紧。
四人帮所过之处,人人噤若寒蝉,王洪文把自己在上海的那一套发扬光大,试图把国家变成四人帮的一言堂。
在毛主席去世之后,王洪文更是一条道走到黑,他秘密联络上海方面,打算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武装夺权。
不过,王洪文显然是高估了自己,他并非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虽然,过去他凭着玩弄阴谋,让自己获得了荣华富贵,但他绝不可能再凭借阴谋,去掌控一个大国,人民是绝不会选择这样一个人领导国家的。
在拍完标准照的第四天,王洪文便被党中央抓获,他所想的上位,不过是黄粱一梦。
随着王洪文被捕,他过去在上海所制造的一系列惨案,也一步步被揭露出来。
这个为非作歹的小人,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结局。
参考资料:
顾保孜《王洪文担任中央副主席之后》
徐景贤《我所接触的王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