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上将,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在抗战中,他是新四军仅有的几个师长之一。他征战一生,军事才华很不一般。
在抗战时,张爱萍多数时间是在皖东北抗战。这是新四军重要的根据地。值得一说的是,皖东北的根据地,就是他说服刘少奇后迅速建立起来的。
不过,他说服刘少奇的支持,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在张爱萍进入皖东北后,刘少奇正接任中原局书记。1939年12月,刘少奇在中原局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他新的战略主张:新四军的发展方向不是向北,不是向南,更不是向西,而是向东。为此,他说:“应把苏北看作新四军的战略突击方向。”并且,大声疾呼:
“广泛猛烈的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上去!”
三个月后,刘少奇向党中央建议,调华北八路军三个以上主力团来华中作战。毛主席接受了他的提议,指派黄克诚率344旅迅速南下,增援华中。
随后,刘少奇于1940年初来到了皖东。
皖东和皖东北两个根据地只一河相隔。张爱萍长期处于敌后孤军奋战,见刘少奇来了皖东,觉得是个好消息,立即电请少奇同志来皖东北检查工作。刘少奇原本打算把进军苏北的重心放在皖东的,根本没有去皖东北的计划,于是回电婉拒了张爱萍。
张爱萍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认准的事情不放弃,还是不死心,再三邀请刘少奇说:“两个根据地就隔一条河,我到河边去迎你总可以吧。”
盛情难却,刘少奇才决定亲走一趟,但打算是花三天时间。
谁知他一踏进皖东北的地面,就走不了!
为什么?
张爱萍带兵的皖东北是名副其实的敌后!日军马上围了上来,国民党顽固派王光夏也派出四个团抄了他的后路。没办法,刘少奇一行只有跟着张爱萍和敌人在根据地周旋起来,这一周旋,就是一个多月。于是,坏事变好事,张爱萍终于有了和上级领导接触的机会了。在相处的一个多月中,他与刘少奇多次探讨了皖东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趁机游说刘少奇:
“皖东北比皖东更接近华北,为什么不以它为跳板挺进苏北呢?这不仅在地理上更为便捷,也可和向北发展的陈毅、粟裕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同时,皖东北这个地块,西有彭雪枫的豫皖苏根据地,南有张云逸的皖东根据地的掩护,南下八路军跨过陇海线,就可以在此休整,坐待时机成熟进入苏北。这是一块很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啊!”
张爱萍为人聪明。又能言善辞,几次游说,终于使得皖东北的战略价值得到了刘少奇的完全认同:“你是对的。”
于是,刘少奇给毛主席发电,要求黄克诚八路军尽快来皖东北,并且还说:“如能多带兵力来为更好。”
过了三个月,6月20日,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344旅和新2旅共1.2万余人终于到达了豫皖苏首府新兴集,与彭雪枫的部队会合了。
可是,彭雪枫也是胸怀大志,图谋向西发展,拿下整个河南,对皖东北没兴趣,黄克诚来了,彭雪枫哪让他走?把他截住了。这下被张爱萍说服的刘少奇急了,29日电告黄克诚快速东进:
"20天后派三个团过津浦路东活动。"
彭雪枫更急了,起草了一份电报,坚持他的想法。黄克诚也支持彭雪枫的想法,认为皖东北地区狭小,不如向西发展打通联络。他们的思想也与毛主席之前提出的“发展华中,争夺中原”的构想一致。
刘少奇完全认可了张爱萍的战略思想,也不让步,复电说:“你们的建议为全国政治形势所不允许,不能采取此方针。”然后,他于7月15、17、18日连续三封电报,责令黄克诚率部越过津浦路东,进入皖东北。黄克诚于是致电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的回答干脆:“服从中原局胡服(刘少奇)指挥。”
黄克诚把电报给彭雪枫看,彭雪枫无话可说了。但是,黄克诚还是觉得彭雪枫的战略很有战略价值,留下5000兵力给彭雪枫,然后,自己带着7000人到达皖东北。
那么,张爱萍和刘少奇的战略,到底对不对呢?
不到半年,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2月9日。国民党汤恩伯部以9个师14万人兵力与日军配合合围彭雪枫部。彭雪枫的新四军4师陷入重围之中,转战三个月,才好不容易,在张爱萍率领的接应下,撤回到了张爱萍的领地——皖东北根据地。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套)记述了此事。该书以史料和当事人口试历史的方式记述了中共军政高层为何追随毛泽东的真实历史,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