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消失了五年的商业传奇马云再度闪互联网。
正当大伙儿期待这位大佬要整什么新花样时,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是来认错的!
就在前几天,阿里内网传出一封内部信。
据说是已经退居幕后的创始人马云写的。
信的大致意思是,阿里巴巴集团错了,现在要改正过来,重回正轨。
错在集团没有认清自己,忘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公司内部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向大公司病开刀。
并且他还鼓励新一批年轻领导班子放心大胆地去做。
落笔署名:风清扬。
这篇帖子一出,很快被网友们疯狂转发。
不少人感叹马云就是马云,一个发声价值万金。
但也有大量吃瓜群众不忘自己消费者的身份,纷纷抓住机会吐槽淘宝。
其中,“拼多多”这三个字更是多次在评论区被提及。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提到淘宝,后面必然会跟着拼多多。
大家乐此不疲地拿着这两个老对手进行比较。
直到有网友兴冲冲地挖到底,才发现早在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市值突破1924亿美元,首次短暂超过阿里巴巴。
再细看马云写的那封信,大佬也罕见地肯定对手“要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
这时大家才猛的反应过来。
“什么时候开始,拼多多竟然反超淘宝了!”
当初那个谁也看不起的“砍一刀”,如今竟变成了连淘宝、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都要追赶的存在。
2015年,一款“流氓”app横空上线,掀起了一股“全民砍一刀”的热潮。
是谁还没有收到过好友发来的“帮我砍一刀”链接。
又是谁在帮对方砍完之后,再心照不宣地把自己的链接发回去互砍。
为了能0元购,有人甚至厚着脸皮喊上了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平时不太热络的同事、隔了好几代的远房亲戚…
一直拉人一直砍。
而这就是当年拼多多为了夺得市场想出的“流氓”策略,也叫病毒式营销。
也正是这个人人唾弃的套路,让拼多多完成了第一批原始流量积累。
仅成立的第一年,拼多多就创收了8000+用户和10亿的月商品交易总额。
下一步为了留住用户,拼多多选择用“低价”去吸引消费者。
他们在2019年推出了“百亿补贴”,并且采用拼团的方式,直接对接源头厂家,砍去中间商环节,省出来的部分让利消费者。
价格下去了,用户数量也上来了。
不得不说,拼多多把消费者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就如创始人黄峥所说,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留住消费者还不够,让顾客满意才是真本事。
针对前期平台上泛滥的的“假货”“盗版”“残次品”等问题,拼多多决定好好整改这一块,严打严惩。
在保证低价的同时提升质量。
这就是拼多多第二大经营策略。
然而最令用户们直呼真香的是他们的售后服务。
不满意不喜欢一键极速退货退款。
尤其是“仅退款”服务,消费者们能真正感受到“顾客就是上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用户们在享受到拼多多的实惠便捷后,默默选择了“冷落”淘宝。
毕竟淘宝的退货退款是出了名的麻烦。
也因此,不少淘宝老用户转战拼多多,纷纷调侃“以前有多嫌弃,现在就有多喜欢!”
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拼多多的全年活跃买家数就已接近9亿!
那句广告口号“3亿人在用的拼多多”还是谦虚了。
反观淘宝,对比发展势头迅猛的后起之秀拼多多,好似提前进入了中年危机。
阿里2019-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营收增长逐年放缓。
销售净利率也从从2019年的21.29%下降至2023年的7.55%。
阿里集团股价严重下跌,市值也缩水了近80%!
这也惊动了此刻本该在安安稳稳退休的马云。
毕竟这位创始人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毕生心血付诸东流。
其实,阿里集团面对如此紧迫的境地,也不是没有想过挽救。
只可惜,都收效甚微!
当初拼多多在打价格战时,淘宝作为电商老大哥自然不甘落后。
在2020年3月,阿里集团便对标拼多多衍生出了“淘特”这个业务部门。
主打的就是“你补贴我也补贴,谁怕谁。”
失去了低价的优势,在品类这块有明显短板的小弟自然比不过得天独厚的淘特。
仅3个月,淘特便取得了4千万月活跃用户的好成绩。
而拼多多却用了整整21个月。
并且淘特用户中有78%是与拼多多是相重合的。
可以说,淘特的用户大多数是从拼多多那边薅过来的。
不得不说,当老大哥放下身段后,简直就是一次降维打击!
显然,那时候的淘特让阿里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还没有松完,钱就烧完了。
原来,淘特能走低价路线是因为背后有阿里在不断地投钱支撑。
直到2022年,阿里财报显示集团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16亿元,营收远低于投入。
阿里犹豫了。
毕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成为一个烧钱的无底洞,更何况淘特并没有给出突破性成绩。
后面阿里提出“降本增效”,逐渐减少对淘特的投入。
没有了金主的支持,淘特也开始走向下坡路。
也就是那年,拼多多守住主阵地,完成了绝地反杀,崛起于下沉市场。
眼看小弟隐隐有超越自己的势头,阿里集团渐渐坐不住了。
2023年3月,秉承“要想革别人的命,必须先革自己的命”的观念,当时的阿里CEO张勇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们宣布要进行大规模的改组,将阿里拆分为六大业务集团,即“1+6+N”的组织变革。
其中的“6”分别是“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大文娱”。
每个业务集团都会配备一名CEO,各集团相互独立,领导者们拥有着平级的决策权。
张勇是这样认为的,阿里太大了,这样免不了大家都混在一起吃大锅饭。
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去攻克难题,而是都坐着等吃老本。
到时候对手还没出招,公司内部就先垮了。
所以还不如拆分成六个业务集团,CEO们各自自负盈亏。
让每一个阿里人重新回归到一个创业者的状态再出发。
解决完自身的毛病后,阿里把重点放在淘宝上,再一次回归低价。
他们很听劝地效仿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仅退款”“1元购”等玩法。
那么问题来了,淘宝能靠模仿超越拼多多吗?
其实这只是仿其“形”而不得其“神”。
因为拼多多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本质上靠的不是便宜。
毕竟,谁都能烧钱打价格战。
说到底还是一个词“消费者服务”。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最直接的消费者就是普通老百姓。
第二消费者则是入驻的商家。
商家能赚钱,老百姓可以买到低价物品,平台自然发展得好,这是三赢。
但要平衡好三方,却不容易,淘宝就走偏了。
2019年淘宝看京东商城改版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也跟着大力发展自营和天猫。
卖家想要入驻天猫每年必须上交几万甚至十几万,并且要经历平台严格的品牌审核。
相对应的,淘宝会提供流量倾斜来帮天猫卖家引流。
另外还有不少商家选择购买“直通车”,让自己的产品在用户搜索时被优先展示,从而提高订单量。
而这些多出来的营销成本自然是嫁接到消费者身上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产品,用户总是吐槽淘宝卖得贵。
甚至网上还出现了“教你省钱”的小妙招。
就是把你在淘宝里看中的宝贝截图,然后拿到拼多多上一键搜同款。
学到就是赚到,用户很开心自己又省下了一笔小钱。
这波操作给拼多多赢麻了!
也因此,大量淘宝用户流失到拼多多,不少消费者路转粉。
没有买家,就没有生意。
那年淘宝店新店倒闭率高达95%,其中绝大部分店长也把阵地转挪到了拼多多。
而买家、卖家都跑到拼多多那边了,淘宝的营业额自然下降!
和淘宝不同的是,拼多多从始至终走的就是低价路线,主攻下沉市场。
只要用户能拉到人一起拼单或者和其他人拼单,就可以享受低价。
就跟那句口号一样“拼得多,省得多。”
拼团的人越多,商家利润也越高,主打的就是薄利多销。
如此一来,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就实现了三赢。
归根到底,有消费者的地方,才有更多商机。
这个道理马云早就悟透了。
从他创立淘宝开始,到推出支付宝这张王牌…
为什么曾经备受大众质疑的应用能变成现如今的爆款app?
这都是因为他的创业初衷一直离不开保障用户的切身利益。
他习惯于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想用户所想,思用户所思。
而市场也给出了答案。
淘宝和支付宝走进千家万户。
阿里巴巴集团越做越强,稳坐中国第一大电商集团的交椅。
但时过境迁,阿里却忘记初心,忽略了真正的客户“消费者”。
你不把消费者放心上,消费者也不会记住你。
好在如今,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承诺“阿里会改,阿里会变。”
但无论创新到哪里,阿里还得要回归根本。
否则一旦脱离了这个点,消费者就会择良木而栖。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可以维持102年企业寿命。
现在25年过去了,还有77年。
阿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