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中的奇葩, 倒亏上亿两白银殖民中国, 唯独德国一家

伩蕊历史加油站2024-04-16 19:28:12  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芳

编辑|t

引言

“殖民主义”这个词,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儿,有人说殖民主义在近代史上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但这种发展却是伴随着当时生产力水平更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轮船甚至是文化经济等当做武器,对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掠夺。

(殖民主义在非洲肆虐)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来自于拓展疆土的野心和抢夺资源的贪心,这一点近代的亚、非、拉等国家都深有体会。

但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个奇葩小可爱,不但没有通过殖民主义获取大量的财富,反而倒亏了上亿两雪花银,这个奇葩国家就是德国。

一、加速上车分享殖民红利

在距今180多年前,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西方列强当成了借口,开始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

其实在第一批侵略者中并没有德国,这可不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更为善良,而是当时他们的整体实力不足以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提并论。

(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

这种情况直到1871年德意志统一才开始有了大的转变,德国可以说是西方工业革命中的后起之秀,在统一之后迎来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快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德国,当然就不甘于只当列强们殖民的看客,它也有强烈的加入并分享殖民红利的主观愿望。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中,德国获得了在非洲国家的领土和各种权益,这显然不能满足他们。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疆域广阔、物产丰富,但在当时列强面前表现的非常孱弱的大清。

(柏林会议)

问题是,当时的大清,可以被瓜分的权益几乎已经被抢光了,一旦下手免不了要跟其他的强国起冲突,那该怎么办呢?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出现在了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面前。

二、借调停的名义,占领胶州湾

当时中日甲午战争刚刚结束,日本逼迫清廷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需要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前面说了,当时的情况下,瓜分在华权益,那动的可就不只是清政府的蛋糕了,于是沙俄、法、德三国联手干预,仅在这项条约签订后的第六天,就照会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签订时)

日本觉得自己没有跟这三个强国同时作对的能力。于是答应了这项要求,但白白放弃又不甘心,作为交换向当时的清廷索要了三千万两库平银的“赎辽费”。

德国牵头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他们口中的公平和正义,实际原因是德国自己看上了辽东半岛这块地。当时他们在远东地区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大大落后于英、法等国家的。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威廉二世就已经组建了“远东舰队”,心思真是全写在了脸上。

万事俱备,“巨野教案”的东风在1897年11月到来,威廉二世以德国传教士被杀为理由,下令远东舰队即刻开往胶州湾。

(巨野教案)

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抵抗,德国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胶州湾,于是刚刚花三千万两白银从日本手里赎回来的胶州湾,就这样又被迫租借给了德国,租期99年。

三、花费大量金钱建设

跟其他的列强尤其是日本,仅把中国当成是掠夺对象相比,德国不大一样,他们是认真想要建好这个地方。

首先,他们为这里起了一个新的名字,以德军登陆时山头旁的小镇为名,给这块土地命名为“青岛”。

威廉二世还派了亲弟弟到青岛视察,不管是为了彰显当时的德国国力,还是为了建设一个长期稳定能够使用的高标准远东基地,他对于青岛的建设,都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金钱的。

(德军攻占胶州湾纪念碑)

这从当时德国人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前后历经了三年的时间才最终定稿就能看出来。

这套规划并不是完全严格按照德国国内的习惯直接复制过来,而是在保持德国现代风格的同时,结合了青岛的地形。

青岛现在的道路很有特点,既不是中国传统习惯的像北京城那样的棋盘格,也不是我们去欧洲常见的自由式,反而两者兼而有之。

在景观规划方面,放射状的道路和广场被巧妙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有趣的“同心圆+放射”路网。

(老照片中的总督府)

这种规划的好处在于你既可以看到当时非常雄伟的总督府、火车站等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不至于太过拥挤。

此外,德国人当时对于青岛的定位是港、陆一体的自由港区。

那么港口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只在建设大港码头这件事上,德国人就花了7年的时间,前后投入5000多万马克。

(青岛老照片)

等他们把大港二号码头、三号码头、栈桥等工程全部修建完后,青岛当时的港口规模以及设备,都是领先全国甚至是大部分东亚地区的。这也使青岛超越了烟台港,直至今日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这还不算什么,德国甚至自掏腰包为青岛建设铁路,这可是一项非常巨额的花费。德国人在自己国家内集资,组建了山东矿物公司和铁路公司,并建设了胶济铁路。

这些都为青岛今天在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一战的德国士兵)

四、德国对青岛的建设完全成为“为新中国做嫁衣”

德国在青岛这样巨额的投入和倾力建设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欧洲各国打成了一锅粥,德国也不好过,野心勃勃想要把青岛建设好的威廉二世现在也顾不上这个远东的基地了。

他当时表示,愿意将胶州湾提前归还给中国。大家请注意,这里的德国是玩了一个花样。

根据之前的租界条约,如果租约未满提前归还,那么他们在这里花的钱,中国是要全额赔还的,另外还需要将跟这里差不多的地方让给他们。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

德国显然是在打不承担任何损失,以及战后继续殖民的主意,这生意算是让他们做明白了。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没有上当。

而当时被三国逼迫还辽的日本,用了跟德国同样的手段,假意支持北洋政府,迫使德国无条件无偿将青岛归还给了中国。

历经周折,今天的青岛已经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港口及旅游城市之一,当年德国种种的处心积虑,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网络图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干涉还辽.[OL].

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OL].

百度百科.德军侵占青岛.[OL].

百度百科.巨野教案.[OL].

豆瓣读书.戊戌、庚子和五四的缘起——德国强租胶州湾始末及其影响.[OL].2021.06.09.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793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