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没拿到, 为什么我还要补税?

马上就创业2024-04-17 11:04:01  77

个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无论是纳税、退税、补税等等操作,这其中的弯弯绕可大有门道。

我先举个例子

小马在河北某建筑公司上班,但是这家公司一直拖欠工资不发;同时他在当地另外一家咨询公司也有工资薪金收入。

汇算时,他发现自己收入明细里,河北某建筑公司给自己每个月多申报了1.5万元的收入,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收到钱。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就因为加上这1.5万的收入,导致他自己的总收入税率跳档,不得不补齐一大笔税金……无形中又增加了一笔支出。

明明河北某建筑公司一分钱没发,却还给申报了收入,非但没从河北某建筑公司获得一分钱,却还要因此补税。

于是小马越想越不甘心,去个人所得税APP把这个河北某建筑公司给申诉了。

有些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或效益不好的企业,经常会出现工资几个月发一次的情况。

在几个月没发工资的情况下,很多会计就会按月计提工资把个税算出来。

那么有关个人所得税如何退税和补税的问题,今天小马来给大家按照上述案例详细解释一下。

01

哪些人需要退税和补税?

第一类

纳税人在多家公司,有多份工资。

第二类

有其他收入的人群。

个税收入分为常见的工资薪金收入其他综合所得,而综合所得里又包括了很多其他收入。

比如说后期剪辑师在外接私活的劳务报酬;作者写文章获得的稿酬等等。

这些收入采用单独计税时,由于金额没有那么大,所以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也不高。

不过,年度汇算时上述这些收入都直接计入纳税人的总收入。

这样一加,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也会提高。

第三类

纳税人平时缴纳的税额不够,还需要按照税率计算后进行补税。

02

未获得实际工资,就按计提工资扣缴个税,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计提工资,什么是计提工资呢?

计提工资就是企业当月不知道实际会发多少工资,所以会计先按照核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及配比原则),本月的发生的费用应当作为当期费用,先计提工资算入成本或者费用,等实际发工资时再调整。

那么,申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到底按照计提数还是实发数?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令第707号)规定: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及附件:

你看,关键词给大家圈出来啦!

【工资薪金所得】是以实际发放工资时所取得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取得的”、“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支付”……都是实际支付数,并不是计提数!

如果我们按照计提为员工申报了工资薪金,员工点击了申诉,这个时候税务局就要对被申诉企业启动核查程序。

一旦开启对被申诉企业的核查,就不仅仅核查是否真实支付,还将对支付的名目与支付的对象同时展开核查。

03

被申诉的企业具体会被核查什么呢?

Part.01

核查款项是否真实支付?

这项很好理解,就是核查公司是否真的将工资发放给员工,那么这其中的证实就很重要。

另外这也决定着这项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比如现金支付在证实真实性方面很苍白无力。

01

若这笔资金是通过对公帐户发放到小马的账户,那么税务局就会做出“申诉不成立”的结论。

员工投诉公司未支付,公司财务“啪”把转账回单一展示,一切无需多言,可能是员工误点导致申诉,此时税务局会直接反馈给申诉人。

02

若这笔资金是未真实支付给投诉人的账户,或无法证实已用现金支付。

即使完成对该笔支付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那么税务局也可能会作出“支付未真实发生”,如已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会做出“纳税调增处理”的结论。

Part2

核查款项是以什么名目支付?

这项主要核查公司是以什么名目支付给员工,同时也决定这项费用适用什么个人所得税税目

也就是说,是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这个时候就需要提供相关的合同来证明了。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在预扣预缴时,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40%三级超额累进预扣率;而年度汇算时,综合所得适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预扣率可能高于年度汇算适用税率,因此产生退税。

在年度汇算时,劳务报酬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作为收入额,该收入额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年应纳税额。

如果将投诉人的劳务报酬以工资薪金的名目发放,年度汇算劳务报酬收入没有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将造成投诉人无法退税。

反之,如果将有雇佣关系的投诉人工资薪金以劳务报酬的名目发放,人为增加20%的减除费用,造成汇算退税,也有涉税风险。

Part.03

核查款项是否以别人的名义作为支付对象?

这将决定这项费用适用什么档位个人所得税税率

不少高管申报个税时,将在家相夫教子的妻子、已经退休的父母或子女的身份证拿来分摊收入,力求适用更低的税率档,少申报了个税。

这种情况在账面上很难查到,但是税局可以对上下班的签到签退记录和岗位人员现场走访,也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猫腻”的。

!!!

番外篇

肯定有老板想问?

企业该如何应对个人申诉呢?

企业该怎样应对呢?

小马下期告诉你~

END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674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