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精彩的镜头和精彩的语言,是我国外交史上独有的气魄和风范,这里说的外交史上的“四大”指的是:周恩来的大略、陈毅的大怒、乔冠华的大笑和杨洁篪的大批,这四位外交家的语言艺术、坦荡气魄和高超水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精神、意志和理想,因为启发人和震撼人,长志气、扬威风,真正体现了“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堪称“外交史上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的大略
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在国际联盟大厦开幕。周恩来率领中国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在国际舞台上首次亮相,并以他的雄才大略在日内瓦初露锋芒。在这座美丽的世界名城,东西方由原来激烈的炮战转身舌战。中苏配合,在谈判桌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较量......
出席这次会议的国家有:中、苏、美、英、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等19个国家,其中有14个国家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侵朝的联合国军再加上大韩民国,都是朝中人民军队的手下败将。
他们对中、苏、朝的态度是可想而知了。会议的成员国中承认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没有几个。我们在活动中自然受到了限制,遇到些困难。但正是周恩来这位杰出的外交活动家,在那样的环境中,却丝毫没有感到什么不方便,也没有受到旧时代外交界遗留下来的那些陈规俗套的约束,他以极其机敏的智慧、超凡的目光、宽阔的胸怀、灵活的手法和无产阶级政治家、外交家的气魄,顺利地打开了局面,不仅使我们没有陷于孤立地位,而且还帮助有些国家代表团打开了局面,争取到不少新朋友,沟通了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为了促进朝鲜和平统一,撤退在朝的一切外国军队,举行朝鲜自由选举,朝、中、苏三方代表在会上同以美国代表为首的一方进行了顽强而艰巨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和解方案。
但是,美国根本不顾朝鲜人民的利益,拒不从朝鲜撤军,顽固坚持不解决问题的立场。美国人依仗美国是金元帝国,在会场上蛮横无理,横行霸道。开会时,他们不顾礼节,将两只脚跷在桌子上。有一次,李承晚的代表卞荣泰讲了一句话,不符合美国的口径。因为卞荣泰想多少解决一些问题。美国代表马上跳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呵斥他,如同在家里呵斥自己的孩子一般。弄得卞荣泰尴尬万分,下不来台。真是有强权无公理。、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资本主义各国基本都看美国人的眼色行事。加拿大是跟得最紧的一员。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中国代表团也随之调整了对他们的政策,采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争取多数的策略。
在中、朝、苏三国联合斗争下,美国的恐吓政策失败了。5月30日,杜勒斯就离开日内瓦回国,留下副国务卿史密斯出席会议。史密斯多少有点民主作风,但他不敢破坏杜勒斯不准同周恩来握手的规定。休息时,周恩来同莫洛托夫谈话,我为他们翻译。史密斯一手拿着咖啡杯子,一手空着,在旁边转来转去。不一会儿,史密斯挤进来,同莫洛托夫握手,然后用手拉了拉周恩来的衣袖。这样表示既不破坏杜勒斯的规定,又向周恩来打了招呼。
周恩来始终没有主动和他握手。我国的代表团成员早已知道了他们的章法和规定,所以从容不迫地应付了一切场面。
6月15日的大会,斗争十分激烈,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已是第51天了,这天是由艾登担任会议主席。
首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日外相提出新的六点建议。周恩来发言表示同意。周恩来说:“我们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讨论已经取得了不少一致和接近一致的意见,我们应该把已经一致和可以一致的意见肯定下来,然后对分歧之点,继续讨论,以便对各项问题达成完全的协议。”“照目前会议的情形来看,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对和平统一朝鲜的问题达成协议,我们也应该努力对巩固朝鲜和平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了朝鲜人民的利益,为了巩固远东及世界的和平,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话中,周恩来揭露了美国不容许日内瓦会议成功的阴谋,并呼吁“我们没有理由不可能在南日外务相提出的六项建议的基础上达成适当协议。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建议本会议召开中、苏、英、美、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七国参加的限制性会议,讨论巩固朝鲜和平的有关措施。”
最后,莫洛托夫发言,提议与会的十九国发表关于不威胁朝鲜和平的共同宣言。
这三个建议一下子打乱了美国的阵脚。艾登宣布休会。美国等十五国及南朝鲜紧急磋商。复会后,首先史密斯发言,否决苏联的建议。泰国宣读《十六国共同宣言》,企图强行结束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周恩来再次发言,深感遗憾地说:就连这样一个表示共同愿望的建议,都被美国代表毫无道理地断然拒绝。会议已开了这么久,我们不能功亏一篑,建议“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他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接着又说:“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末,这种拒绝协商和和解的精神,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不良的影响。”
比利时外长、老外交家斯巴克为周恩来的诚意所感动,起而响应,说:周总理的意见有合理成份,可以研究。并说:“周恩来外长的建议和十六国宣言精神不矛盾。希望以后恢复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周恩来抓住时机第三次发言:“如果十六国宣言和中国代表团的最后建议有着共同的愿望,那么,十六国宣言只是一方面的宣言,而日内瓦会议却有十九个国家参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共同协议的形式来表示这一共同愿望呢?难道我们来参加这一会议却连这点和解精神都没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末我不能不表示很大的遗憾。”
斯巴克接着说:“我本人赞成大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这个建议。”
史密斯又气又急,瞪着眼睛看着斯巴克。但是比利时毕竟不是南朝鲜,史密斯不好发作,急忙派人送了一张条子给斯巴克。这时,艾登主席说:“比利时代表认为中国这个建议表达了本会议工作的精神。如果大家同意,我可否认为,这个声明已为会议普遍接受。”
会场短时间的寂静,没有人表示反对。
美国人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史密斯仓皇站起来说:“在请示我的政府以前,我不准备表示意见,也不准备参加对刚才有人建议通过的决议。”
周恩来以缓慢和沉着的语气第四次发言。他说:“我对比利时外长所表现的和解精神感到很满意。会议主席的态度也值得提及。然而我必须同时指出,美国代表立刻表示反对并进行阻挠。这就使我们大家都了解到美国代表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并阻止达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议。”
会场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心跳。周恩来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要求把我刚才的发言载入会议记录。”这马上得到会议主席的同意。周恩来的入情入理、机敏智慧的发言,将美国政府顽固好战的立场揭露无遗。
这场舌战真是妙不可言。后来,史密斯私下向中国代表表示:会议结束后,他就辞职,不愿再干这个副国务卿的差事了。既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又不能根据事实真相办事。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不卑不亢、遇事从容不迫的才略,使全世界对周恩来的外交活动能力、魄力与奶油小生性、策略性及调解的技巧无不称赞、钦佩和敬重,周恩来堪称一代具有雄才大略的外交外交伟人。
陈毅外长的“大怒”
陈毅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期间,在北京举行的唯一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以坚定而灵活地领会党和国家外交政策,以无产阶级外交家的特有的原则立场和直率风格,特别是他体现6亿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迈气势,怒不遏、掷地有声地回答记者提问,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某些国家的威风,至今流传使人难忘。
那是1965年9月29日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北京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迎接建国16周年纪念日的来临。各国朋友以及来自一些国家的新闻记者云集北京,他们之中不少是新中国的老朋友,有的是不熟悉的新朋友。而国际风云变幻,使得许多国际人士瞩目着中国的立场、态度和政策。陈毅同志捉住这一时机,决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打破我们不举行此类活动的先例,顿时吸引了在京新闻界的注意。下午两点多钟,人民大会堂北门,车水马龙,除了穿中山服的中国记者外,身穿各色服装、不同肤色的各国记者,络绎不绝地到来。记者招待会的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3时许,陈毅在外交部、中宣部和新闻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面带笑容,缓步走进大厅。简短的开场白之后,话锋一转,笑眯眯地说:各国记者阁下们可要警惕啊!你们到中国来,存在着被洗一次脑筋的危险。大家一阵哄笑,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洗脑”是西方报刊经常不怀好意地诬蔑新中国对人们进行思想改造的常用词。陈毅接下来,自然地幽默地加以回敬,并赋予新的含意,手法确实与众不同。当会场安静下来后,主持记者招待会的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宣布,记者们可以即席提问,请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答复。
第一个问题是越南通讯社驻北京记者提出的,是关于当时正在逐步升级的美国侵越战争的。他问到:“美国在越南南方的兵力增到13万,在战场上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并且不断升级,你对美国这种做法有何评论?”
陈毅回答说:“越南人民能打败美帝国主义,这一点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问题是美国是侵略者,它虽然拥有不小的军事力量,但是分布在全世界,分散在它霸占着的许多地方,因此能使用到越南的兵力无论如何是有限的,这样,它在越南就处于劣势。越南是一个小国,只有3000多万人,但是,他们在进行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全民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因此,它就处于优势。”最后,陈毅挥舞着有力的手臂,加强了语气说:“有人说,美国的力量还没有用完。我说,越南人民的力量也还没有用完,全世界支持越南人民的力量也还没有用完。怎么能只看到美国的力量呢!”
1964年,中国天空升起红核云,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接着又试验了第二颗原子弹。中国成为核国家,理所当然地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当日本记者问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并具体询问何时爆炸第三颗原子弹?
陈毅以他独特的风趣回答说:“中国爆炸了两个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个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接着,陈毅阐述了我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有关政策:“中国并不是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我重申,大小国家一起来共同协议,销毁原子弹,禁止使用、制造、储存、试验核武器。中国制造原子弹是为了消灭原子弹,是为了自卫。中国保证任何时候不首先使用原子弹。”这无疑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一篇政策声明。
这次记者招待会的高潮,是香港《正午报》、《香港夜报》、《国际文摘》的记者提出有关美国在侵越战争中使用香港作为据点的问题。陈毅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实际,以豪迈的气势回答国际敌对势力的挑战,并引用了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陈毅在回答了这一问题之后,针对当时赫鲁晓夫所谓中国自己不解放香港和澳门,而让亚洲人非洲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让他们为中国火中取栗的反动宣传,义正词严地宣告,“这是恶意的挑拨。赫鲁晓夫想指挥中国的政策。我们回答说,中国的政策要由中国决定,不能由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决定”。
接着,陈毅激昂地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美帝国主义者、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不会准许他们的领导作出这样罪恶的决定。”
当陈毅义愤填膺地说:“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话音刚落,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些外国记者急忙走出会场,抢先向全世界播发陈毅代表中国人民的气势磅礴的宣告。
对于陈毅的这一宣告,当时国外有人认为这是“好战”,诬蔑中国要挑起战争。香港《成报》的评论就另具眼光:“陈毅此番话,显然直接向美国挑战。陈毅在强调,甚至美国连同苏联、英国、印度向中国大陆夹攻,中共亦不畏惧。这种谈话,可谓前所未有。陈毅的谈话,不会挑起战争,他只不过说明中共有胆量面对多面的敌人而已。”
陈毅答记者问,迅速传遍了世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研究,成为许多国外报刊的头条新闻。据当时外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当局正在认真地研究中国外长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目前避免发表公开的评论。”而美新处则在9月30日(即陈毅副总理谈话的次日)发出内部通报,要各地搜集对陈毅讲话的反应。日本的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等均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陈毅副总理答记者问的消息。
《朝日新闻》发表评论说:陈毅“阐明了西方想了解的中国当前的外交政策”,“他所谈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读卖新闻》的评论认为,陈毅的讲话“表明中国要坚决走自己的路”;而《读卖新闻》驻北京记者写道:“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坚决彻底反美反苏。在这一年里,环绕中国的国际形势,不断地发生变化,赫鲁晓夫下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越南战争愈演愈烈,中苏又产生对立,亚非会议延期,印巴发生争端”,“中国增强了它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反帝反修路线,是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展望将来的前景以后提出来的。”这位日本记者的眼光和笔力,都相当不错。正因为陈毅副总理的答问,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外交路线,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具体分析,实际上我们反霸的外交政策,已初具规模。
陈毅过去是精通兵法、威震宇内的军事家,而后在外交舞台上,他是囊括国际风云、能攻善守的外交家。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国际新闻界,认为陈毅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相当轰动了世界”(日本广播协会电台),是一次“热情奔放的接见”(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有的指出陈毅“坦率得惊人”(英国《每日快报》),“具有巨大的逼人力量”(日本《朝日新闻》),“反映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法国前总理富尔)。而外国驻北京记者“一致认为陈毅此次讲话是他们在职业生活中所经历的最激昂的讲话”。
1965年正是新中国诞生的第16个年头,这个在亚洲新崛起的年轻国家,理应在国际民族之林占有应有的地位,发出同自己的地位相称的最强音。
乔冠华团长的大笑
1971年10月26日,联合国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理应由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但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势力的阻挠,20多年来,我国的合法权利一直被无理剥夺。1971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他访华之后宣布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华;10月,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内的美国阵营开始分化瓦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
1971年10月,基辛格访华同中方会谈时,谈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当时他向周恩来吐露的意思是,尼克松总统1972年初春访华后,给中国进入联合国开绿灯,当年秋天,中国可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基辛格访问结束将要离开中国的那一天,联大决议通过了,周恩来到钓鱼台送行时告诉了基辛格这件事,当时基辛格非常尴尬。完全出乎美国人的意料,尼克松还没有访华,中国就进入了联合国。这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遵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即刻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代表团”,由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任团长,调驻加拿大大使黄华任副团长并任中国常驻安理会代表。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主持筹备工作。
代表团出发之前,毛泽东多次接见并指示。最后一次接见他们的时候,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毛泽东是说我们要去联合国这个地方,利用这个阵地。后来乔冠华在赴纽约的飞机上依据主席临别赠言怀着激情写了一首打油诗,“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
时隔20多年后,中国代表团首次来联合国,美国方面也认为是一件大事。各大媒体均派记者前来采访,在中国代表团即将抵达的纽约肯尼迪机场等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这次采访中抢了独家新闻。他们打听到乔冠华一行将从巴黎飞纽约,于是派出以波尼·卡博及大腕记者沃特·克朗凯特及摄影师、录音师一行4人飞到巴黎,购买了与中国代表团同一个法航航班的头等舱机票。待飞机起飞后,卡博走到第一排乔冠华的座位前请求采访。但他很有礼貌,请乔考虑,半小时后再过来。他们没有料到乔冠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卡博和克朗凯特进行了独家采访。当这次班机抵达纽约,乔冠华被蜂拥而至的各国记者包围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这两位资深记者匆匆地悄然离去,赶发他们的独家新闻。
中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后,听到很多趣闻。美国为了阻扰这个提案的通过,其驻联合国大使及美国官员据说同100多个国家的代表谈了200多次。以许诺提供援助或停止援助的办法进行利诱和威胁。一些国家表示不满,你美国人都同中国往来,却要我们反对中国,这是什么道理?美国人说,如果实在不行,你们投弃权票也不能投赞成票。其实,他们连弃权票都不愿意投,投票的时候一些代表缺席。联合国投票按说没有缺席这一说,要么赞成、要么反对、要么弃权。“缺席”是从中国代表团重返联合国开始。缺席代表到哪儿去了呢?有的跑到洗手间去了,所以,有些代表在洗手间里碰面了。这次投票虽然有若干缺席的票,但表决时,提案还是以多数票通过了。当时反应非常热烈,联合国会议大厅里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蒋介石的“外交部长”带着手下一帮人灰溜溜离开会场。
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于11月15日召开,中国代表团将首次参加联大会议。参加首次出席联大有几个“最激动人心”,“代表团到达联合国会议厅时,联合国礼宾司长在门口迎接乔冠华一行,门口的记者更是不得了,都一层层围着,抢‘拍历史性镜头’。”中国代表团落座之后,又一大群西方记者围着拍照采访,一位记者问乔冠华,“乔团长,你能不能讲讲你现在的心情?”乔冠华仰天大笑,记者正不解其意时,乔冠华反问道:“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看不出来吗?还用回答吗?”他这一笑,笑出了中国人的豪情和自信,敏锐的外国记者及时抢拍下的这张历史性新闻照片,这张乔冠华入席后大笑的弥足珍贵的照片后来在瑞士获得了时事新闻类照片奖。
中国代表团的入席是非常轰动的事情。许多友好国家的代表前来表示祝贺和欢迎,大会主席马利克首先致欢迎词,然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相继走上讲台发言,欢迎中国代表团,包括美国、苏联的代表。对中国代表团的祝贺欢迎历时6小时。共有57个国家的代表在大会上致欢迎词。
当天晚上,乔冠华发表重要讲话,也是盛况空前,代表们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欢迎。乔冠华讲完话回到中国代表团位子上,场面十分感人,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过来了,排着长长的队伍,要和中国代表团团长握手,祝贺他的讲话,乔冠华的手握红了,
这一欢乐场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无不感动得直掉泪,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得到确认,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豪,更是人民的自豪。
杨洁篪主任的大批
进入新世纪,特别美国政府在特朗普执政后,采取单边强制手段,对中国的正当权益进行无理打压,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这种局面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损害了世界稳定与发展。尤其是2021年3月17日,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再次升级对中国的所谓制裁。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
拜登执政后,习近平和拜登新年除夕进行通话,双方达成的共识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指明了方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中关系,关注双方能否各自真正显示出诚意和善意,关注两个大国能否从这里向全世界发出积极和正面的信号。
3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这次对话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50多天来中美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对话选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市,这是北京和华盛顿的“中间点”。美方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联袂同中方主管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2+2”对话,这不论对中美双方来说还是在中美交往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双方围绕国内政策、外交政策、双边关系分别进行了3场对话,涵盖双边、地区、全球广泛议题,时长近9个小时。以上都凸显了中美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也反映出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此次对话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美方不顾外交礼仪,超时发言,对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无端攻击指责,企图将中方置于被告席,当着媒体刻意示强给国内看,给其他国家看。在此之前,美方已经搞了一系列“小动作”营造所谓强势地位,包括否认对话是战略对话,拉拢盟友发表针对或影射中国的消极言论,甚至在对话前一天以所谓香港问题对中国官员进行制裁。面对美方恶意挑衅,杨洁篪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针锋相对,义正辞严阐明中方立场,脱稿即席发言,驳斥美方污蔑,详述美方罪状,直击美方痛处,打了美方一个措手不及。美方未占便宜心有不甘,又来一轮狡辩,也被中方完全压制。
杨洁篪主任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掷地有声,王毅国务委员更是直呼美方应彻底放弃动辄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行径,改改这个“老毛病”。两轮交锋在全世界面前全程直播,沉重打击了美方的嚣张气焰。美方本想给中方上堂课,不料中方反守为攻,向世界展示了一堂教科书式的外交反击课。中方表态在国内引发热烈反响,也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被美长期霸凌国家的强烈共鸣,必将载入中美关系史册。
这次对话被外界看作中美双方对彼此的一次重要火力侦察,意在相互摸底。中方抱着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和善意,同时对美国对华政策本质也有着清醒认识。美方在对话前曾表示拜登政府正在拟定对华政策,将利用此次会面进一步研判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对话中,中方清晰展示了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让美方进一步认识到仗势压人、傲慢偏见那一套在中国这里行不通。沙利文说,美方头脑清醒地来,头脑清醒地离开。希望美方是真的清醒认识到中方的决心和意志,改弦更张,而不是变本加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方将继续听其言、观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吵归吵、斗归斗,但并没有掀翻桌子,也不是要一拍两散。从会后双方吹风和有关新闻稿来看,尽管双方都承认两国存在重大分歧,也还是提到要开展合作,都表示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也都认同应在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继续开展沟通与合作。中方与美方进行对话、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任何形式的对话与合作都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新时代的中美互动绝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美方单方面主导,想合作就合作、想停止就停止的不健康模式。中方不会为了对话而对话,也不会接受以解决美方单方面关切为前提的对话。对话不能是美方单方面拉单子,而是要均衡解决双方的关切。这些都是中方通过这次对话向美方传递的有力信息。
50年前,前中美两国领导人打破坚冰,重新打开交往的大门,靠的是跨越意识形态鸿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聚焦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同样需要遵循这种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构筑中美互动新模式,让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从中美合作中不断受益。美方应顺应历史潮流,正确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同中方一道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路,而不是开历史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