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12月,淮海战场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
在豫皖苏三省交界的陈官庄地区,近30万的国民党大军如同笼中之鸟一般,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住,不死不活的做着最后的挣扎。
时至寒冬,一场鹅毛大雪悄无声息降落在黄淮平原上,迎着纷飞的雨雪,战壕里的解放军战士们正载歌载舞的欢庆又一年的新春,以及即将到来的全面胜利,欢乐的歌声与饭菜的香味久久的飘荡在战场上空。
而就在几十米之外的另一侧战壕里,国民党的士兵们个个脸色灰白,瑟瑟发抖的蜷缩在冰冷僵硬的土地上,寒冷与饥饿的折磨让他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许多人甚至连枪也拿不动了。
按理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更应该乘胜追击,一举将国军歼灭,然而,作为华野副司令的粟裕不仅没有命令部队即刻向敌方阵营发起进攻,反而还让人给饿的奄奄一息的国军送去大肥猪,这是怎么一回事?粟裕为何要给敌军送去食物呢?
雪中送炭
1948年12月,中原地区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雪。
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瑞雪兆丰年”之说,对前线的华东野战军战士们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同在前线战场上的国军士兵来说,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12月初,在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的追击围堵之下,国军杜聿明集团近30万人的兵力被压缩在了陈官庄地区方圆百里的范围内,面对我军的包围,杜聿明显然并不死心,左冲右撞,几次试图突围,然而最终都没能逃出包围圈。
12月19日,被围困近半个月的杜聿明集团再一次尝试突围,但就在这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雪,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不仅让杜聿明的突围计划化为了泡影,也让国军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在被围困的那段时间里,国军的后勤补给都是依靠空投,突然到来的雨雪天气,使得飞机空投中断,30万的大军随即陷入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中。
就拿最基本的食物来说,此时正值新年时节,我军这边的前线部队都是每人一斤猪肉,主食管够,而另一边的国军士兵,不要说猪肉,连冷馒头都不能提供,已经断炊好几天的他们只能蜷缩在战壕里,顶着瑟瑟寒风与雪花听着不远处我军阵地上的欢声笑语,闻着飘来的阵阵肉香。
在饥饿的生死考验面前,许多的国军士兵经不住诱惑,趁着夜晚偷偷的爬过封锁线,来到我军阵地寻求食物。
国军断炊,士兵偷跑到我军阵地上找食物,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粟裕这里,得知情况的粟裕立刻向部队下达了一道指令,不仅同意我方士兵向国军提供食物,还让人主动给他们送去猪肉。
命令一下,在国共两方阵地里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要知道,此时正是两方交战之时,虽然解放军向来主张人道主义,但战场上为敌方提供食物,而且还是主动提供,未免有些“过分”,一旦等敌方缓过劲来,向我军发起攻击,那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只不过,粟裕作为一代战神,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所有人都能想到的问题,而他之所以还要这样做,自然是有另一番打算在里面。
瓮中捉鳖
想要知道粟裕为何主动给饥肠辘辘的国军送去大肥猪,还要从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开始说起。
1948年9月,淮海战役在中原地区正式打响,战役之初,粟裕原本的打算是打一场“小淮海战役”,然而,随着战局的不断演化和双方投入兵力的增多,到了10月下旬,作为华东野战军军事指挥官的粟裕,又再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大淮海战役”的设想。
即整个淮海战役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先消灭黄百韬兵团,然后再消灭黄维兵团,最后,就是杜聿明集团。
在粟裕的出色指挥下,前面两步都进展的非常顺利,11月下旬,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在碾庄之战中被全歼,黄百韬本人也在兵败之后举枪自尽,半个多月后的12月15日,黄维兵团也在双堆集战役中被我军歼灭殆尽,兵团司令黄维在逃跑未遂后被我军俘虏。
而就在歼灭黄维兵团的同时,在豫皖苏交界的陈官庄地区,华东野战军按照原定的计划,围困住了实力强劲的杜聿明集团。
相比于黄百韬与黄维,杜聿明集团的实力更加强劲,这支部队由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亲自率领,下辖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不仅武器装备优良,人数更是高达30万之众。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粟裕所采取的依然是围而歼之的办法。
在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主力包围于双堆集之时,粟裕也出动了华东野战军的11个纵队,围追堵截南逃的杜聿明集团。
原本杜聿明是有一定希望逃出我军的包围圈的,但就在这时,蒋介石的一封电报却打断了杜聿明的南逃之路,蒋介石强令杜聿明北上救援被围困的黄维兵团,此时,黄维兵团被歼灭已成定局,无非早晚而已,向北折返无疑是死路一条。
然而,不敢违抗蒋介石军令的杜聿明还是选择了停止南下,继而向北折返,如此一来,恰好被紧随其后的野战军赶上,一头扎进了我军布置的口袋里,没有救出黄维的杜聿明自己反倒成为了瓮中之鳖。
但即便如此,我军想要一口吃下敌军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最初被围困的半个月里,杜聿明依靠着国民党空军的空投物资,几次三番尝试突围,甚至与我军公开叫板,而华野也是依靠着强大的阻击能力才没能让杜聿明逃脱。
到了12月19日,杜聿明集中手下的优势兵力,想要再度尝试突围,应该说,这一次,杜聿明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几乎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他们决定突围的这天晚上,一场大雪悄然而至。
天气的突然变化,不得不让杜聿明搁置了突围的计划,与此同时,由于雨雪的影响,国民党原本的空中火力掩护也不得不取消,更重要的,负责空投物资的空军也出于安全考虑减少了空投的次数,如此一来,围困于陈官庄的30万国军便迅速陷入到了无衣无食,饥寒交迫的绝境。
如果能够趁此机会发动攻势,无疑能够一举歼灭杜聿明集团,但是,看着饥肠辘辘,不时前来投靠我军的国军士兵,粟裕突然有了一个更好的歼敌办法,那就是主动给敌人送去粮食,利用政治攻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攻心为上
应该说,粟裕的这种做法是极为高明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国军的基层士兵们来说。
在被围困之初,国军还能勉强靠着空投与我军对抗,然而,随着空投的不断减少,30万的国军士兵迅速陷入了饥饿状态。
杜聿明的参谋长在事后回忆道:
“被围困陈官庄时,部队没有东西吃,就把战马宰了吃肉,骑兵变成了步兵,没有东西取暖,就把木桥、木门拆下来烧,到最后烧无可烧,就连地里埋尸的棺材板都挖出来烧光了”。
深知军情的杜聿明向上级申请了更多的援助,然而,好不容易到来的空投物资却并没有让国军重振士气,反而让情况变得更加混乱。
处于极端饥饿的士兵们一看到物资空投下来,便一窝蜂似的涌上前,抓起包裹里的生米、大饼就往嘴里塞,为了争夺一口食物,甚至相互之间发生械斗,开枪射击等等,死伤者不计其数。
另一边,华东野战军则是完全相反,后方的人民群众推着小推车,源源不断的向解放军前线阵地运送物资,从粮食到衣物鞋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华野司令员陈毅还因此将淮海战役称之为“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一边是粮草充足的我军,一边是弹尽粮绝的国军,作为华野副司令的粟裕很快想到了一个制敌的好办法,那就是允许我军向敌军提供食物,比如当有些国军因为耐不住饥饿而主动跑到我军阵地上寻求食物时,一定要给予他们,如果有因此投诚,愿意加入解放军的,也一律允许。
不仅如此,粟裕还主动派人给国军阵地上送去了大肥猪,这让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军士兵更加心动了。
短短几天之内,大批大批的国军士兵趁着天黑偷偷的越过两军交战的封锁线,拿着武器向我军投诚,在亲身感受了我军官兵一致,人人平等的待遇后,不少人还主动申请,回去带领更多的弟兄过来参加解放军。
一时之间,整个国军队伍里似乎人人都想要投共,这让国军的高层将领更是惊慌,一开始,他们还会采取措施,比如派人监督,禁止在队伍里谈论共产党,一旦有谁犯禁,直接格杀勿论。
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抑制不住越来越多的士兵向我军一方投诚,到了最后,连国军的某位兵团司令也不得不私下里向部队下达指令:
“要投共可以,我们也不阻拦,但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带着武器去投降”。
到了这种地步,可以说,国军的兵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1948年12月29日,陈官庄地区的大雪在下了十天以后,终于迎来了雪过天晴,败局已定的杜聿明仍想着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试图集结部队做最后的突围。
但这一次,我军没有给他这个机会,1月6日,华野大军向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仅仅四天之后,杜聿明便兵败逃亡,最终被我军俘虏。
战后,对于这场胜利,作为军事指挥官的粟裕是这样总结的:
“敌人最后被解决,应该归功于政治攻势的成功,如果没有政治攻势,我们不会胜利的这样快,我军的胜利,证明了政治攻势是正确的,攻心为上是正确的。”
看完粟裕给被围困的国军送大肥猪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陈官庄战役——百度百科
《粟裕建议和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前前后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淮海战役,杜聿明军队被围陈官庄,解放军展开劝降》——凤凰网
《淮海战役,杜聿明计划在陈官庄突围,不料一场大雪将部队困了十天》——凤凰网
《“心理原子弹”瓦解陈官庄绝望之敌》——新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