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半个世纪,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封? 明明能活又为何偏要自刎?

换种方式看历史2024-04-14 10:03:20  70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血性男儿,抗击匈奴半个世纪,大小作战70余场,更是中国古代神射手的代名词。然而这样的一位名将却始终没能完成封侯的心愿,最终因为夙愿破灭而抽建自刎。此人便是西汉的抗匈英雄飞将军李广。元寿四年,汉武帝发动的距离中原最远且规模最大的战役,主要由卫青和霍去病各带5万精锐深入漠北,其战略目的是要彻底捣毁匈奴单于,史称漠北之战。在与匈奴决战前夕,由于卫青抓住了一名匈奴士兵,从而得到了匈奴单于的准确位置,这一情报使得汉军还未开战就已占据了上风。此时的李广正是卫青的前锋将军,当他听到这一消息也是非常的激动,因为李广自汉文帝一朝从军以来,到现在的漠北之战,一生经历了70多场战斗。

也被汉朝立下很多功劳,但是征战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他却从未封侯,而这次得知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他作为先锋将军已是胜券在握,实现封侯的愿望指日可待,所以这时的李广非常激动。可是就在决战前夕,卫青却把李广从前锋调至右路,让他与右路将军赵一机会合,然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合集,匈奴先锋将军则由有恩于卫青的公孙敖担任。这一决定几乎浇灭了李广的作战热情,最终带着愤怒接受了卫青的命令。此战卫青打破匈奴,匈奴单于仓皇远遁汉朝,取得了这场漠北之战的最终胜利。但在开战期间却发生了意外,右路大军的李广河、赵一基竟然因为没有向导而弥补,并未按照约定的时间与卫青会合。按照当时的军法规定,应是务齐当斩,所以李广与卫青会合之后被查。

戎马半生的李广认为这是莫大的屈辱,随即拔尖自刎。李广死后,军中的将士和百姓无不落泪,可见李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是这位将军至死也没完成封厚的夙愿,包括后世的很多文人墨客都为李广的不幸感到惋惜,比如滕王阁徐中的李广南丰李广是历经了三朝的老将,刚一从军便在匈奴入侵时斩杀了很多匈奴士兵,从那以后得到汉文帝的重用,文帝还曾亲眼见过他与猛兽格斗的场面,最后给予李广一个极高的评价。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把他放在高地时期封格万户侯也是轻而易举。在汉景帝时期,负责防御匈奴的李广几乎与匈奴天天作战,一个名叫公孙回爷的官员就向景帝汇报,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庶与鲁迪战孔王之。意思是说,李广的能力无人能比,但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过于自负,不停地与匈奴作战,早晚失守。通过两段评价看出,李广显然是一位极其勇猛的将军。史书记载他精通骑马射箭。对此还有一段射虎入食的记载,是说李广在狩猎之时,误将石头看作猎物,然后一箭射出,箭头直接扎进了石头之内。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花荣,他之所以能被称为小李广,就是因为掌握着高超的射术。可见李广的名字已在古代成为了神射手的代名词。除了勇猛和精准的剑法之外,李广在智谋方面也相当的出色。汉景帝曾让身边的宠焕跟随李广整顿士兵,这名宦官却私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到城外骑马,不巧遇到三名匈奴,结果全被射杀。李广德豹猜测这3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率领百名骑兵急行追杀,最终射死2人,活捉1人。

但当李广正要返回时,不远处却突然出现了数千匈奴,面对如此之多的敌军,不过贸然进攻必然战死,转身逃跑也会被身后的匈奴追赶射杀。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李广则是选择疑兵之计,原地不动,并让士兵卸下所有马鞍,目的是让匈奴以为他们是汉军的诱饵。果然匈奴知道天黑也没进攻,生怕中了汉军的埋伏,为了避免汉军在半夜偷袭,最后全军撤离,李广和百名士兵得以全身而退,还在抵御匈奴期间,被匈奴赋予飞将军的称号。包括李广带兵也是非常的不同其他将领,对队伍编制和队列要求的非常严格,李广却并非如此,目的是让士兵以非常轻松的状态面对战争,所以当时的士兵都愿追随李广上阵打仗,也是非常的卖力,这也说明李广在治军方面的独到之处。

既然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又被国家建立过不少的功劳,却为何始终没能被皇帝封侯?其实他也有过不错的机遇,就是之前视频提到过的七国之乱,李广在主帅周亚夫的手下担任骁骑都尉,作战期间直接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这在古代军事作战当中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按说立下如此大功,李广封侯应该十拿九稳,但他作为中央政府的将军,偏偏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奖赏,而梁王与景帝之间还有矛盾,所以李广在回朝之后也就没被封赏。不善于衡量关系是他错失这次良机的主要原因。当然,漠北决战对李广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在汉武帝下令出军之前,李广就已基本注定不可能战后封侯,因为把李广调离并非卫青的主意,也不是卫青重用亲信,故意让公孙敖代替李广,而是汉武帝同意李广出征之后的授意安排。

当时的李广已经年老,漠北之战又非常重要,出于年龄的考虑,武帝并不想让李广参与行动,奈何李广的一再坚持。不过李广不知道的是,武帝还专门告诫卫青,一旦遇到匈奴,就立即将李广调离。史书记在调离的理由为庶基,意思是说李广的命不好。庶基主要体现在一些作战记录,比如李广在龙城之战全军覆灭,遭遇俘虏,还有袁术六年从定襄出击,很多将领都因杀敌达标获封,只有李广自己无功而返。而这些不好的记录恰恰全部出现在了武帝一朝,也侧面反映出了李广的适应能力。因为在文景两帝时期,汉朝对待匈奴主要以防守为主,武帝时期则是变为由守转攻,李广在防守期间可以令匈奴闻风丧胆,但是到了主动进攻时,却无法适应卫青长途奔袭的作战特点。

所以李广失取两次封侯的机会,一方面在于景帝和武帝的排斥,另一方面则是在于自身的问题。李广和赵一机迷路之后按罪当斩,包括汉朝有着一项拿钱赎罪的规定,比如李广之前被俘,逃回之后就是拿钱了事,包括赵一机也是用钱财保住的性命。那么这一时的李广为何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在他看来,卫青任命公孙奥为前锋,完全是出于私人交情,将来也不可能再有机会实现封侯的愿望。所以他在受审之时说道,我从少年至今与匈奴作战70余次,如今有心跟随将军出征,却先被调离,又迷失道路,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况且我已60多岁,实在无法忍受刀笔小吏的审讯之辱。这段话表现了李广在精神追求方面的绝望,最终把所有的罪责揽在自己的身上,在屈辱和死亡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在史记当中给予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赞美,体现了飞将军李广的真诚赌石以及英雄男儿的血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064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