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伦纽瓦最被低估的作品, 《边境杀手》该上8分

Idlemovie2024-04-12 21:29:52  78

维伦纽瓦的名字在国内为人熟知是从科幻片开始。

如《降临》《银翼杀手2049》《沙丘》,但其实他在转拍科幻片前的最后一部犯罪片《边境杀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在本片中,与罗杰·狄金斯的合作更是让《边境杀手》更上一层楼。

在摄影上追求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格,也就是藏一半露一半,不直观地展现血腥或暴力场面。

《边境杀手》开场装甲车撞破大门那场戏,如果按照一般犯罪片,导演会极尽突出破坏性,但维伦纽瓦仅用了三个镜头便叫人身临其境。

第一个镜头是急速行驶的装甲车,给人以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的观感,第二个镜头是门上的玻璃,让人透过小窗口看到装甲车的影子,想到可能会撞门,提前有个预设,第三个镜头是撞开后的画面,破坏突如其来,让观众措手不及,并为之惊吓。

这样的镜头语言,维伦纽瓦给观众留了充足的想象空间,让观众有了参与感,像是影片中的某个角色,本片中类似的镜头特别多。

如亚历桑德罗逼供吉列莫尔,先是一个低镜头,特写停在亚历桑德罗手中的水桶上。

进入审讯室接一个全景,构图是规整对称的,但左边有人,右边没人,看起来又不对称,表示不遵循规则之事即将发生。

随后亚历桑德罗靠近吉列莫尔,用下体顶着他,此时摄影机一直聚焦在亚历桑德罗的背后,有没有对吉列莫尔做其他事情,观众并不知晓。

最后,镜头向后拉,焦点在排水口,画外音是吉列莫尔的惨叫,镜头也随着惨叫的节奏慢慢移向排水口,具体发生了什么,都让观众去猜测。

总之,后边的剧情是亚历桑德罗和马特证实了吉列莫尔的口供所言非虚。

根据这一情节,观众可以想到前边的审问肯定是惨无人道的,不然吉列莫尔也不可能招供。

维伦纽瓦用1+1>2的方式产生了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是让影片没有沦为B级血浆片,二是不刺激观众的感官,但让观众感受到刺激,三是规避了审核与分级。

镜头语言不直白,叙事风格也一样。

《边境杀手》不同于传统的犯罪片,正邪对立、黑白分明,正义永远占据上风,叙事遵循五幕剧,通俗易懂,给人以爆米花的爽感。

没有突突突、炸炸炸的枪战,也没有天降神兵的救赎,大部分时间里,观众就跟女主凯特一样处于不知所以的状态,不知道行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剧情该往何处发展。

故事行进到中段,借由马特之口才知晓原来一路上搞事情是为了让索诺拉犯罪集团的老大阿拉孔召回迪亚兹,马特他们趁机跟随迪亚兹找到阿拉孔的藏身之处,一网打尽。

虽然计划已经明示,但还有一个问题,凯特的作用是什么?

她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要怎么做”,游离于任务之外,有她没她似乎并不影响行动,宛如一个工具人。

但她又是主角,不可能仅仅是个工具人,这是观众的认为,事实上,临近结尾,维伦纽瓦证实了观众的想法,凯特就是工具人。

马特领导的小组是隶属于CIA,需要有FBI的参与才能让他们的行动符合司法程序,而凯特是FBI的人,充当吉祥物。

等到片中的两大疑问被揭晓后,最后一个隐藏的秘密也被打开。

马特他们根本没想抓住阿拉孔,这次行动的主要人物其实是亚历桑德罗,他原本是一名检察官,但妻女被阿拉孔残忍杀害,为了复仇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

与CIA的合作是三赢,美国需要秩序,亚历桑德罗背后的哥伦比亚集团需要生意,亚历桑德罗需要报仇,三方一拍即合。

索诺拉集团不听话还滥杀无辜,惹的边境永无宁日,美国又不可能把国内所有吸毒者都枪毙了,便扶持听话的哥伦比亚集团建立新的秩序。

因此马特和亚历桑德罗在行动时根本不考虑汇报、审批之事,主打以暴制暴的快准狠,这对一直在规则之内办事的凯特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凯特的冲击、思考与愤怒也引出了本片叙事的第二大特点,写实。

《边境杀手》兼具文艺片的属性又不乏严肃题材,同时在最后复仇阶段又有娱乐爽片的特质。

尤其是亚历桑德罗对别当着我孩子的面的顶级理解,直呼过瘾,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可痛快并没有持续多久,镜头一转,亚历桑德罗就用枪抵着凯特的下巴逼她签字,证明马特他们的行动是合乎法规的。

如此一来,本来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比较沉闷,直到后边节奏才加快,结尾又让观众陷入人性与秩序的沉思,看着太累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写实了,世界不都是绝对正义的,这是一个伪命题,有太多灰色地带正义根本无从落脚,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就是大国之道,代理人比自己直接下场好用,既不用担心舆论,又能够平息国内反对声量,还可以稳定局势,一是三鸟。

除此之外,人文关怀也是《边境杀手》写实的一部分。

尘埃落定了,维伦纽瓦又将镜头对准了墨西哥,黑警的儿子还像往常一样叫父亲带他去踢球,但面对空无一人的床,他并没有表现的很诧异或伤心。

到了球场上,比赛踢的激烈之时,不远处有枪声传来,所有人只是短暂怔住,回头望了一下,随着教练的一声哨响又继续踢球。

这种习以为常和麻木不仁才是犯罪不断滋生的主因,人们对待死亡不再反抗,而是选择接受,看待未来也是多活一天是一天,没有人想去改变,没有盼头的生活才是最绝望的现实。

维伦纽瓦的犯罪片跟他的科幻片一样需要细细品。

但摄影师由罗杰·狄金斯换成了其他人,在视听上确实逊色不少,如若《沙丘》系列也能由他掌镜,也许质量上会提升不少。

可惜这种遗憾难以补全了,毕竟《沙丘》已经有了固定班底,而罗杰·狄金斯也无需其他作品来证明自己,维伦纽瓦离了狄金斯也能有《沙丘》也说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这是一场双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719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