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看抗战的电视剧的时候,可以发现我军经常利用地道战来取得战争的优势。而在我国古代,这种挖地道的战术,早就已经被我们祖宗玩的透透的。
古代为了攻城,早就有过挖地道的战术。当年官渡之战,袁绍为了攻克曹操大营,就采用过这种战术,但是被曹操破解。后来还有过通过地道来进行守城的战术,这是当年安史之乱中,李光弼曾经采用的一个办法。
唐至德二年,当时的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驻守在太原。不久后,史思明率领着10万叛军声势浩大地杀了过来。
我们都知道太原这座城在古代的地位,一直都是军事重地,因此城防十分坚固。史思明在当时也算得上是良将,因此采用建飞楼、筑土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攻下这座坚城。
太原城内守军不如叛军,如果任由对方这样做,早晚就被史思明攻下。李光弼在观察土山的结构后,想到了一条妙计。
在李光弼的安排下,有一队士兵开始在城内挖地道,这不是为了逃跑,而是向着史思明的土山挖去。挖到土山下方后,李光弼让士卒在下面用木柱支撑,这样上面的土山就不会塌陷。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光弼就打算给史思明一个惊喜。
史思明如往常一样,命令士卒登土山进攻。突然李光弼派人诈降,史思明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更是称赞李光弼识时务,于是双方约定好投降的日期。
不久后,“受降之日”到了,史思明的叛军没有一丝防备,不少人还登上土山观看受降过程。李光弼带了一部分人前去诈降,又指示留在城里的人让他们看准时机抽掉土山下的木柱。
史思明的军队不少人正看得起劲,没成想突然土山塌陷,一下子上千人没了性命。这些军队还以为是遭了天谴,军心大乱。李光弼趁机率士卒杀向史思明营地,一举歼灭几万叛军。
战后,史思明只能带着残兵落荒而逃。
此战,就是李光弼巧妙利用地道击破敌军。近现代以来,战争基本依靠武器的优势,像我军那样仍旧愿意通过利用有利地形去打胜仗的方式确实少了很多。不管怎么说,这些也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