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余雯雯
南山,杭州良渚不远处一座海拔不足120米的小山。
南宋时,这里曾是采石场,采集的岩石都去建造了皇宫,留下大片峭壁。元代的僧人们,就在这些岩壁上雕琢了造像。
这些元代浅龛浮雕造像极具特色,分布南山东南的山腰石壁上,延绵360余米,蔚为壮观。按照明代诗人田艺衡《游径山记》的记载,南山原有造像24尊,后因种种原因被毁,现仅存13.5尊,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南山摩崖造像的所在,摄影家方国平一开始也不是很了解。
2022年,被疫情困在杭州的方国平偶然间得知南山摩崖造像的时候,很是兴奋。
他多次探访,深入研究,将这些珍贵的摩崖造像和周边的山体、岩石、草木作为其创作对象,以影像的方式,讲述他所理解的南山摩崖造像与自然互相融合、呼吸与共的故事。两年之后,才有了这场《南山造像》影像作品展。
“南山造像-方国平影像作品展”是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展览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指导,杭州市摄影家协会、萧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萧山区摄影家协会承办,杭州市艺家联合工会协办。展览于3月21日上午在湘湖边的高帆摄影艺术馆开幕,作品集《南山造像》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也在展览开幕时正式首发。
走进展厅,你会发现,很多作品都是夜间拍摄的。
就如主海报采用的这幅作品,峭壁的一角,在创作时人为用光线干预后,形成了一种视觉冲击力,引发人遐想。这也是方国平最喜欢的作品。在展厅中,他特地介绍了黑夜中的一棵树和岩石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在展览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布置,其实在现实空间中,就是这样的。”
方国平把展览的名字取为“影像展”而不是“摄影展”,是因为在作品呈现方式上,除了静态影像,方国平还结合手绘、手工上色、影像装置、墨迹叠加、视频、艺术书等多种媒介来展现,他自己又是创作者又是策展人,展出作品80余幅,展陈方式新颖立体,层次丰富。
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摄影策展人矫健看来,方国平早已跳脱了摄影的创作界限,“他更多地呈现出来了一种摄影艺术家的状态,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创造性,这在当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对此也很是肯定:“他的创作过程我是比较清楚,有了作品后,并不着急展出,先是通过手工书呈现,然后去参加各种展览、交流,反复打磨,把作品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再推出比较成熟的展览,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个创作方式。”
方国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新摄影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新摄影组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文艺家联合工会分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国展、浙江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杭州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多次参加展览,多幅作品被机构和个人收藏。
展览时间:
3月21日-4月21日(每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高帆摄影艺术馆(杭州市萧山区湘湖金融镇慢生活街19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