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行程结束,中美都谈了些什么?她是否又是空手而归?美国富豪喊出“就算中美可能开战,也要投资中国”的口号,是真心实意的吗?小马科斯突然寻求与中国对话,是服软了吗?
耶伦结束访华,都谈了些什么?
从4月4日开始,美国财长耶伦开启了其长达6天的对华访问之旅。而今这一旅程快要接近尾声,那么除了狂吃一堆中国美食,耶伦是否获得了她真正想要的东西?
筱林注意到,目前有一些声音认为,耶伦此行,可能要空手而归。
为何会如此悲观?其实只要看看出发前,白宫方面对耶伦此行目的的阐述,我们就知道为何了:
除了要与中国就宏观经济政策举行对话,了解中国相关政策的未来走向,耶伦更要当面传达美方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产能过剩”的担忧,也就是变相指责中国政府向相关企业提供“不公平”政策补贴,进而要求中国必须调整相关政策,停止这种“不公平”补贴。
既然是带着这样的恶意前来,中国会怎么回答耶伦,自然不言自明。
但有趣的是,或许也是意识到自己带来的话题究竟有多糟糕,这次访问中的耶伦本人,倒是摆出了一副足够友好的姿态,短短几天之内,从吃粤菜川菜到穿戴的平易近人,着实是争取到不少国人的好感。
而在“谈正事”时,耶伦的态度更加端正:
4月5日到6日,耶伦在广州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谈时,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等问题。
这意味着,拜登政府愿意稳定中美经济关系,并与中国共同助力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
而在与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谈时,耶伦更是非常善意的表示,美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应“负责任的管理我们复杂的关系,必须把双边关系置于更加稳定的基础上”。
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同样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
当然筱林也注意到,在终于谈到“产能过剩”这个核心问题时,耶伦的态度还是表现出了预料中的强硬:
其8日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她和拜登都绝不会允许大量低成本的中国产品再次充斥全球市场,重创全球与美国产业。
但有趣的是,随后美国财政部马上主动跳出来声明,态度的强硬并不意味着耶伦会威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或采取其它打压措施——耶伦真正希望的,只是中国能“改变”相关产业政策。
最后耶伦自己更是重申,美国绝不会与中国脱钩。
既要又要,耶伦是否空手而归?
筱林感叹,耶伦的确是真正懂得如何与中国进行交流的。但这种“既有善意、也有原则”的对华态度,真就能保证耶伦获得自己所希望获得的东西吗?
筱林认为,站在中国利益的角度来说,可能性确实不大。
因为其一,对新能源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在全世界都在强劲增长,中国不可能轻易放弃如此巨大的利润;
其二,中国产品质优价廉,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不是中国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的。
再说了,既然拜登政府依旧笃定要把对华竞争战略继续下去,各种制裁小动作依旧不断,那中国为何要为了照顾美国的利益,主动放弃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要素?
但反过来说,筱林也并不认为,咱们就真的应该让耶伦空手而归。毕竟中美领导人才刚刚肯定要继续缓和两国关系,并且中国如果真的不给美国乃至其它国家“活路”,这些国家愈发坚定的抱团反华,就是必然的事情。
一些该做的让步,现在的咱们确实应该有足够的灵活性。
但是当然咯,这么重大的产业政策调整,不可能在这短短一周不到的访问旅程中就能敲定,耶伦本人对此其实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在这两天的访问中,耶伦也表态称,这些具体问题,美方希望在后续可以与中国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也就是说,若能让中国点头同意进行这种后续交流,这就已经是耶伦这趟访华之旅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了。
但这也是筱林最想问问耶伦和拜登政府的:如果中国真的答应进行这种交流,那么美国届时又应该付出什么代价来交换中国的配合?
这一点,还请耶伦等拜登政府的决策层们,从现在开始就想清楚。
美国富豪:就算中美开战,也要投资中国
然而有意思的是,不等拜登这些政客想清楚,美国的一位资本家,倒是早早就已经站到中国这边——就算中美开战,自己也要投资中国。
什么样的美国资本家,敢说出如此豪言?答案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
1949年,达利欧出生在纽约东南部长岛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父亲是一名爵士乐手,母亲是家庭主妇。而这样一位似乎也应该走上音乐道路的小人物,却在短短26年后的1975年,在纽约市的一个两居室公寓内创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桥水基金。
之所以说大名鼎鼎,是因为自成立后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无论是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还是2008年次贷危机,在达利欧的操盘下,桥水躲过了西方资本世界几乎所有重大危机事件,一路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
而这样一位仿佛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早在1984年,在那个甚至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的年代,达利欧就已经来到中国进行投资考察,并从此坚信,自己的未来已经和中国绑定。
从那之后到现在,达利欧都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坚定的辩护者。就在4月1日,达利欧再次在社交媒体上放言:“对我来说,关键问题不是我是否应该在中国投资,而是我应该投资多少。”
随后达利欧列举了他看好中国的原因:中国拥有高素质的政府领导团队,可以通过明智的投资组合多样化和增持那些最适合任何环境的资产,从而在熊市和牛市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至于当下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达利欧断言,这都是“可以控制的”,并称“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实现‘良性去杠杆化’的方向上展开努力。”
所谓当所有人都感到恐惧时,正是你投资的最佳时机,达利欧最后称,当下几乎被所有西方人看衰的中国经济,恰恰就最适合下重注买入,哪怕这其中包含与美国发生战争的风险,他也不会放弃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实话实说,能被这位华尔街传奇资本家如此看好,筱林甚至多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而这种潜台词就是“我宁愿背叛美国,也要选择中国”的言论,也的确正中很多国人的好球带。
但,我们真就能相信,这位达利欧先生,又是一位“红色资本家”吗?
筱林觉得,真这么认为,那纯属是我们自己想太多。
我们首先要注意,达利欧并非那种来中国投资建厂的实业家,而是货真价实的华尔街资本投机客,也就是说,他对中国的看好,真正能给中国带来的帮助,其实微乎其微——非要说的话,也就只有“华尔街第一对冲基金掌门人看好中国”之类的广告效应;
其次,从2018年起,桥水正式进入中国展开业务,是目前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外资对冲基金公司。既然如此,他怎么可能说中国的坏话;
最后,在2022年,桥水在欧洲遭遇滑铁卢,两个月亏完大半年赚到的钱,为此甚至把全球第一对冲基金的位置让给了别人。
相比之下,桥水同年在中国的资产反倒是翻了一倍,虽然相比公司全球业务并不算多,但也达到200亿人民币的规模。
所以相当程度上说,达利欧已经把公司的未来押注中国,自然更必须全力为中国说好话。
筱林注意到,其实相比在中国受到的热捧,达利欧在美国的光环效应早已退却,比如达利欧自己就经常抱怨财长耶伦压根就不理睬自己。因此在这些年,达利欧非常热衷到美国之外的国家传播自己的神话,通过说好话、套近乎的方式与他国政府高层建立紧密联系,随后向这些决策者提供建议,让自己从中渔利。
就在上月27日,达利欧在社交媒体上谈论中国当下面临的诸多困难,随后警告中国政府,应该削减债务并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否则就将面临“失去的十年”。
这些建议,恰恰是与中国现行的经济政策背道而驰的。所以这种“警告”如果只是一个投资者单纯的意见表达还好说,但如果达利欧还有其他意图呢?
筱林必须再次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幻想这种金融投机客会对中国会有什么“延续四十年的深厚感情”——嘴上亲华口号喊得震天响,达利欧本人可是端坐在美国的豪宅中一动未动。
达利欧真正爱的,不是中国人民,而是中国的人民币,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最清楚的认知。
寻求与中国对话,小马科斯服软了吗?
但无论如何,至少是现在,达利欧确实看好中国,而有趣的是,筱林注意到,一些声音认为,正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全面对抗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似乎也打算向中国服软了。
这里筱林先说一下相关背景:
进入今年以来,菲律宾又数度炒作仁爱礁等南海问题,令中菲关系相比去年更加糟糕。而就在前两天的4月7日,小马科斯又再度主动“上强度”,邀请美日澳三国派出军舰,跑到仁爱礁附近海域与菲律宾举行联合军演。
但在4月8日接受《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采访时,小马科斯居然声称,他“真诚的希望”,这场多边联合军演,能够减少南海的对抗。
也就是说,小马科斯是认为,本国与美日澳三国在争议海域联手耀武扬威一番,反倒是在为南海带来和平了?
筱林不禁感叹,这样神奇的逻辑,小马科斯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但筱林注意到,在随后的发言中,这位菲律宾的总统大人倒也的确是说了一些愿意对华让步的话语:
小马科斯呼吁继续与中国进行部长级、副部长级和民间层面的对话,以防止在南海发生更多船只擦碰和使用高压水枪的紧张事件,避免加剧南海航道的紧张局势。
筱林承认,保持对话,确实是避免中菲关系彻底完蛋、乃至爆发武装冲突的有效方式。但问题是,对话有效的基本前提,是菲方愿意遵守对话成果,但从4月7日的这场演习来看,菲方传达出的,显然是“对话的确得有,但该我行我素的地方,我们菲律宾照样会我行我素”的傲慢姿态。
更何况就在4月4日,菲方还组织多艘船只,跑到距离仁爱礁百公里不到中国鲎藤礁闹事,试图将仁爱礁危机扩大化。那么就这样一种态度,中菲对话,到底能有几分实际效用?
而这也正是筱林最疑惑的地方:一边是坚持联合域外势力对华施压,一边却又对中国大谈对话的好处,声称要避免加剧紧张局势,小马科斯脑袋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在结合各方报道后,筱林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小马科斯的这种做法,多少有点“打一嘴巴给个甜枣”的意思,也就是在一轮伤害中国主权利益、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操作后,马上释放友善信号,避免事态过度升级,也避免中国的打击报复;
其次,小马科斯其实是要把南海局势紧张的责任都推到中国头上。比如其为何认为多边军演能够减少南海对抗?就是因为小马科斯是把“中国在南海伤害周边小国利益在先”当做叙事前提——这样一来,美菲日澳四国在争议海域“一声吼”,吓得中国不敢再“造次”,这不就是为南海带来和平与稳定了么?
而至于呼吁与中国进行对话,那就更显小马科斯的“成熟”与“大度”了。
最后,就在4月11日,美日菲三国领导人还将进行“前所未有的三边接触”,外界普遍猜测,美日菲三国这是在为建立南海反华同盟做准备。毫无疑问,这对小马科斯而言绝对是一场重大胜利,那么在会前对中国说一些关于“对话”、“和平”之类的好听词汇,就是小马科斯展示“自信”的必然表现了。
总而言之,筱林认为,我们若真把这些好听的话语理解为小马科斯在向我们“服软”、“让步”,那就是真正的大错特错了——随着4月11日那场峰会的到来,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斗争,其实才正要进入更加险恶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