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人的迁徙历史
俗话说,"山山水水,都是家乡;朝朝暮暮,何处不是故乡"。土尔扈特人原本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新疆大地上,世代繁衍生息。
然而,17世纪初,为了避开部落间的纷争,土尔扈特人踏上了漫漫西迁之路,越过中亚大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最终来到了遥远的伏尔加河下游。
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土尔扈特人重新安家落户,建立起了自己的汗国。140年间,他们在异国他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然而,好景不长,18世纪,强大的沙俄帝国开始了对土尔扈特人的奴役和压迫。沙俄强征青壮年充当雇佣兵,榨取牧民的血汗,甚至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进行迫害。
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土尔扈特汗国首领渥巴锡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带领全族17万人东归故里!1771年,怀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土尔扈特人踏上了艰难的归程。
沙俄骑兵的追击、严酷的自然环境、疾病和饥饿,都没能阻挡他们返乡的决心。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留居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
然而,在土尔扈特人东归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族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踏上归途。这9万多人就是今天卡尔梅克人的先辈。他们被迫留在了伏尔加河西岸,继续承受着沙俄的统治。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幅。"留居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在异国他乡经历了种种磨难。
沙俄政府对他们实施了长达数十年的围困,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阻止他们东归。这些土尔扈特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飘零。
尽管处境艰难,但这些土尔扈特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1920年,他们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开始了民族自治的进程。
1935年,卡尔梅克自治州升格为自治共和国,成为苏联时期少数民族自治地位最高的行政区划。
如今,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主体,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南角,里海沿岸。
这里幅员辽阔,总面积达到了7.6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约14.6万卡尔梅克人,占全共和国人口的45%。虽然远离故土,但卡尔梅克人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信仰。
他们是欧洲大陆上唯一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首府埃利斯塔更是欧洲最大的藏传佛教中心之一。
卡尔梅克人的独特性
卡尔梅克人虽然长期生活在俄罗斯,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是蒙古人的后裔,血脉中流淌着曾经驰骋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的基因。
时至今日,卡尔梅克人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母语——卡尔梅克语,这是蒙古语族的一支。当你漫步在埃利斯塔的街头,仍能听到店铺和路人之间用卡尔梅克语交谈的声音。
与其他俄罗斯民族不同,卡尔梅克人信奉藏传佛教。这源于土尔扈特人在17世纪迁徙途中,与藏传佛教结下的不解之缘。
如今,埃利斯塔不仅是欧洲最大的藏传佛教中心,这里还矗立着欧洲最大的藏传佛寺——黄金寺。
寺内供奉着土尔扈特人的保护神——白衣佛母,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
除了宗教,象棋也是卡尔梅克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下棋如品茶,棋盘似故乡",卡尔梅克人对象棋有着深厚的感情。
埃利斯塔素有"象棋之城"的美誉,这里不仅诞生了世界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卡尔波夫,更有数以千计的象棋爱好者。漫步在城市的公园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围在一起下棋的老人和孩子。
卡尔梅克人始终把民族英雄渥巴锡视为精神领袖。这位带领17万族人东归的首领,在卡尔梅克人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埃利斯塔的中心广场上,屹立着一座渥巴锡骑马的雕像,他面向东方,目光坚毅,仿佛在召唤族人勿忘家园。
每年的12月26日,是卡尔梅克人的民族英雄纪念日,人们会在雕像前敬献哈达,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