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与黄宏的采访中,当记者问及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时,他的回答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他并没有提及那些在央视舞台上风光无限的表演时刻,而是深情地回忆起了1993年7月28日的那一天。他说:“我最难忘的日子是1993年7月28日,我们去了宝岛台湾,见到了张学良将军,他给我的家乡沈阳写了三个字。”
张学良、黄宏,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二人似乎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缘分就是这样巧妙。黄宏是怎样见到的张学良?张学良又给黄宏写了哪三个字呢?
历经坎坷,远赴台湾
1993年,对黄宏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就在93年7月,他就接到了广电部的通知,要邀请他以及其他大陆艺术家组成一个演出团,去台湾进行演出。
年轻时的黄宏
他激动万分,他知道,自1987年台湾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后,两岸的关系开始破冰,两岸也开始了一系列文化交流。自己加入演出团去台湾表演,肯定能让两岸的关系更进一个台阶,自己很可能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台湾回归的那一刻,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作为军人的黄宏,在骨子里就有着希望家国统一,国泰民安的愿望。
因此在接到通知后,黄宏马不停蹄地开始研究小品剧本,7月初接到通知,7月底就要出发,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作品,时间实在是紧张。
但黄宏却并不将这些问题放在眼里,那段时间他推了自己全部的工作,将全部精力都用来准备作品,他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地磨台词和包袱,就连吃饭的时候也要念叨着自己的台词,他想将最好的作品送给台湾友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两岸友好的见证,更是代表了大陆的文化的水平。
到了7月25日,他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他也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了。但行李刚刚收到一半,一个电话打的他措手不及。
原来由于黄宏的军人身份,台湾那边比较敏感,考虑到两岸关系目前还是较为紧张的状态,肯定要尊重台湾那边的态度,于是总政首长便将黄宏的名字从赴台演出审批报告上划走了。
黄宏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的情绪都低迷了。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个月的辛苦打了水漂,更是因为他心底有个愿望还没有实现,此次赴台就是自己实现愿望的最佳时机。
考虑再三,黄宏带上自己的小品脚本找到了广电的领导说明了情况,广电的领导带着黄宏找到了当时统战部的部长王兆国,黄宏在王兆国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小品脚本,并表示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敏感的部分,而且现在演出的整体阵容和顺序都已经敲定了,如果现在将自己的作品撤走,那么后面的演出势必要再次调整,时间不等人。
在现实因素的考虑下,广电的领导与王兆林几番讨论,最终王兆林还是拍板同意了黄宏的赴台演出申请。
黄宏也终于如愿坐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当他飞在浩渺无边的大海上时,他思绪万千,他此次极力争取,完全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学良。在得知此次演出团将要拜访张学良时,黄宏兴奋了很久。
作为一个东北人,他从小就是听张作霖和张学良的故事长大的,在张作霖和张学良执政东北期间,东北的近代工业飞速发展,军火、采矿、机械、铁路、航运、港口等行业的发展迅速,百姓生活安稳,后来为了抗日,父子二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管怎样,对东北人来说,他们就是东北人的家人,是东北人的英雄。
在飞机上吃午饭时,他注意到餐刀和餐叉上都印有台湾的标志,于是礼貌地向乘务员提出要求,希望能获得一把小勺子作为纪念品。尽管空姐对此感到有些困惑,但在得知黄宏是北京人后,她热情地为他送来了一副全新的刀叉,并附赠了一些台湾特色的小礼品。
黄宏小心翼翼地收好,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包中。
直到黄昏的时候,黄宏一行人才落地。落地时,黄宏原本以为自己能看到高楼大厦,但是极目远眺,却只能看到远方一个个低矮的平房,道路也坑坑洼洼。
在询问导游的时候,导游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最近几年的台湾一直在备战,没有多余的钱财来修路搞建筑。”黄宏一怔,转而想到彼岸的福建也是这样的情况,战争影响了太多百姓的正常生活了,还好,只要两岸和平,好日子指日可待。
见到张学良
当时剧团里的表演阵容并不庞大,仅有黄宏与蔡明两位演员负责小品演出。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小品作品幽默诙谐、贴近生活,这种表演风格深受台湾民众的喜爱。
观众们被他们的表演深深吸引,每当他们的节目上演,总是能赢得满堂喝彩。因此,在剧团连续两天的演出中,黄宏与蔡明的小品都被安排为压轴节目,他们的节目也成为观众们最为期待的节目。
7月28日的傍晚,张学良的秘书亲自来到他们下榻的酒店,他面带笑容,语气中充满了敬意和热情。他告诉大家,张学良先生对于剧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愿意跟大家见面。
然而,由于张学良先生已经90多岁高龄,年事已高,他的体力有限,所以探望的时间限制在20分钟之内。尽管时间短暂,但这个机会却是如此难得,因此,大家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跟随秘书前往张学良先生的住所。
在前往的路上,大家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次见面会是怎样的场景。这时,有人提议让黄宏担任这次见面的主持人,并给张学良先生表演一个简短的节目。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因为黄宏与张学良先生是同乡,他们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这样的机会无疑更加难得,黄宏也没有犹豫,当即就答应了。他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表演为这次难得的见面增添一份特殊的色彩。
当他们到达张学良的住处的时候,黄宏突然紧张不已,自己该叫张学良将军呢还是少帅呢?叫少帅会不会勾起张学良的伤心事?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房屋的门打开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他戴着墨色眼镜,白发苍苍,身上穿着皮夹克,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铄。
看到面前的老者,黄宏脱口而出:“张伯伯,您好啊,我们大家祝您健康长寿。”
张学良哈哈大笑,说:“不敢再长寿咯,再长寿就是老妖精了。”闻言,众人哈哈大笑,刚刚紧张的氛围也一扫而光。
进屋之后,黄宏等人就开始给张学良表演节目,在节目结束后,张学良问:“听你的口音,像是东北的,你是东北哪里人啊?”黄宏说:“张老,我是沈阳的。”张学良一愣,问:“沈阳是哪里?”黄宏说:“沈阳就是以前的奉天啊,现在已经改名叫沈阳了。”
张学良听到“奉天”二字,整个人都僵住了,“奉天”,自己几十年没有再听过这个名字了。张学良接着着急的问:“你住在奉天哪里?”黄宏回答:“我现在在和平区。”稍微一顿后,黄宏接着回答:“那边有个日本人曾经修的火车站,就是在南边那一块儿。”
张学良连连点头说:“我记得我记得,我还记得……”张学良激动不已,多少年来,奉天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自己只能在梦里见到,记忆都已经开始模糊了。现在突然有人跟自己说起奉天,那奉天的模样突然又开始清晰起来。
黄宏接着说:“少帅,东北的父老乡亲都惦记着您呐,大帅府已经修葺过很多次了,您什么时候回家看看?”
一句“少帅”,一句“回家”,让张学良的眼泪不禁涌了出来,自己真的离家太久了……
张学良嗫嚅几下,继续幽默的说:“东北人民喜欢我们爷俩,是因为我们爷俩不会像别人一样刮地皮、压榨人吧。”话毕,张学良接着说:“我身体不好了,可能还要去美国做手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了……”
见到张学良情绪低落,众人纷纷岔开了话题。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黄宏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跟张学良说:“张伯伯,您能不能给东北的父老乡亲留句话呀,他们都想念您。”张学良拿过纸笔,犹豫了好久,便端坐在桌前,在纸张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张学良”三个字。
他不知道该写什么来报答东北人民沉沉的牵念,他对东北有愧疚有思念更有诸多的无奈。直到他101岁逝世,张学良也没有回到家乡,或许他心中最大的遗憾,一直都是东北的故土。
在历史书中,关于张学良一生的记载,永远定格在西安事变那一年,他才36岁,但在民众心中,他永生不朽,他用后半生换来了民族大义。这种精神,将会被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永远的敬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