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高度保密的国家任务: 为原子弹找铀矿

论史近现代2024-04-07 10:51:00  137

1955年初,毛泽东作出了制造原子弹的重大决定。要制造原子弹,没有裂变材料不行,而铀235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唯一容易裂变的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铀矿资源很快提上了日程。一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秘密而有序的铀矿勘察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

01

在广西挖出了铀矿标本

建国初期,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犹如黑云压城。在中央召开的一次国务会议上,毛主席讲过,人家有原子弹,我们只有手榴弹,我们也要向这一方面来进行。为了这个事情,地质部在1954年春天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全国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任务就是寻找铀矿。

东北地质学院毕业的杨士文和曾卓荣在二办的领导下,查阅了国内所有的资料,从中找到了两份有放射性信息的报道:一是伪满时期日本人记述的在辽宁海城大房身长石矿中发现有铀;一是民国时期“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记述的在广西富钟县黄羌坪发现有放射性矿物。

这年7月,二办派人去辽宁海城实地考察,最后计算出大房身长石矿采场这个点只有800公斤的铀储量,价值不大。

东北海城找铀无望,就只能指望另一处地方了。两个月之后,二办又派人去广西的黄羌坪勘探。不久,果真在那里找到了云英岩化锡石脉中的铀矿化带,并且很富集。他们如获至宝,把铀矿标本带回了北京。

毛主席看着放在桌子上的这个铀矿石,说,你怎么样证明它是铀矿啊?汇报的人已经带着放射性探测仪,一探测,发出“嘎嘎”的响声。毛主席很高兴,说我们发现了铀矿了。他紧跟着就讲,现在我们有了铀矿,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铀矿还没有发掘,我相信中国还有很多的铀矿,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1955年1月15日,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出制造原子弹的重大决定。1月18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公开宣布,将帮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

仅仅两天之后,中苏两国就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协议规定,由两国合营,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对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组织开采,所开采的铀矿石除满足中国需要外,其余由苏联收购。紧接着,苏联便向中国派遣了数百名铀矿地质专家,并要求中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迅速展开铀矿勘探工作。

02

警卫人员拎着轻机枪警戒

最早成立的两支铀矿地质勘察队伍是湖南的309大队和新疆的519大队。按照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签署的调干通知,309大队从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4省区选调了193名干部,519大队从山西、河北、四川、陕西、甘肃和新疆6省区选调了294名干部,这些干部均被要求于当年3月底前分别至长沙和乌鲁木齐报到。当时对干部的要求特别高,处级干部要13级以上,而且年龄也有限制。

勘探大队大队长和副总地质师由中国人充任,总工程师和总地质师则由苏联专家担任。来华工作的苏联铀矿地质专家,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

除此之外,中央又从各个部门抽调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309大队和519大队,之后,309大队和519大队又从多个省市和部门调集了上万人的找矿员,其中包括500名从朝鲜归国的志愿军无线电通信官兵。

309大队负责中南地区的铀矿地质勘察,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519大队的足迹则遍布新疆和东北。之后,西南又成立了一个209大队。

勘察大队成立后,首先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勘察区域地形图,制订勘察方案,而后实施野外普查。

实施普查的一般程序是:找矿员到达指定地域后按小队编组,每个小队约六七人,分头到指定地域踏勘。但在进行从新疆库尔勒以东某处至喀什之间这段数千千米区域的勘察时,519大队通常按一千米一组将人员放下车,每组沿一条三四千米的测线朝前走,边走边按规定勘测线上的相应点位,同时记下勘测结果。通常情况下,每组3人:一人用探测仪、辐射仪沿线测探,一人用罗盘把握方向,还有一人是警卫人员,拎着一挺轻机枪负责警戒。

之所以配备警卫人员,一是新疆当时比较乱,尤其是叛乱武装还十分活跃;二是新疆人烟稀少,野生动物较多,碰到凶猛野兽难免受到威胁。

03

铀矿勘探险象环生

中国的核武器与核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十分神秘的情况下发展的,政府主管原子能工业的机构不叫原子能工业部,而是冠名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改称第二机械工业部。铀矿勘察也是如此,非常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还在勘探队初建时,刘少奇就批示,只准省委第一书记知道调集这些干部的真实目的,其他人不允许多问。而从全国各地选调到309大队和519大队的干部皆持中央组织部的介绍信,介绍信上只宣称是执行特殊任务。

然而,勘察队员在各地频繁活动,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有头戴耳机、身背步枪的勘察队员被边防部队怀疑是台湾空降的特工予以扣留,老婆探亲找不到老公驻地,勘察过程中遇到熟人遭突然探班等等……

由于气候环境恶劣,技术手段落后,勘察区域广大,保障条件有限等,勘察队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所经历的困难与凶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即便如此,在勘探过程中,只要一发现线索,勘察大队就马上组织力量去详查,去核实。

一次,有找矿员在库尔勒的一个勘察点发现铀矿化现象。得此消息,519大队七八个苏联专家,加上翻译、保卫、司机,还有中方技术人员一行12人,带上一天的干粮和一大桶汽油就出发了。然而,地图上直线距离100余千米的路程,由于路况不良,行驶速度奇慢,有的地段一小时才能前进五六千米,结果当晚露宿野外,干粮吃光。第二天下午,汽油耗尽。此时离前方驻地仍有十几千米,人皆精疲力竭,又无通信联络设备。幸而警卫战士凭借过人的毅力孤身求援,在第三天凌晨4时搬来救兵,才使一车人最终摆脱困境。

还有一次,时值11月份,一位叫马振海的找矿员在帕米尔高原发现了一些铀矿化点。获报后,519大队马上组织力量,沿着马振海发现的测点方向向两边延展,最终找出了一条铀矿带。

此时已经是隆冬季节,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度,连续进行野外作业,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有人建议待来年再作进一步的勘探,但苏联专家不同意,说是这个矿带类型很好,至少还要再延展五六十千米。就这样,勘察人员在天寒地冻中沿指定的区域一个点接一个点地又测了一个多月。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勘探,519大队终于在第二年找到了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巴斯布拉克铀矿床。

04

最先在湖南郴州找到铀矿床

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1955年9月,一架309大队航测分队的飞机在15号航测点以距地面约6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时,飞机上的航测仪突然发生强烈的放射性反应。飞行员大喜,立即按预定程序,抛下一个石灰包,对发生信号异常的区域进行了标记。该区域位于湖南郴县(现郴州市)许家镇附近一个叫金银寨的小山村。

10月下旬,309大队第二分队陈金陵所在的小队(小队长伍锡祥)开赴金银寨,进行地面勘测,以证实铀矿带的存在。这里所谓的强测,是指使用图上两点间为1厘米,实地该两点距离为20米的1:2000的大比例尺地图,以20米一条测线、5米一个测点的精度进行的勘探。

陈金陵身材魁梧,被所在小组分配了一个最困难的线路,距离倒不长,大约三四千米,但要翻过一个很陡的山头。陈金陵头戴耳机,手握探管在地面上东点点、西点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每隔20米再在手册上记上一个数值。

半小时后,陈金陵到达山顶,不想又碰到一个露头约200余米高的硅化带,形成一道难以攀爬的屏障。此时,陈金陵体力透支很大,只好坚持爬了大概20多米,耳机里的脉冲声突然响个不停,爬到别的地方,也是一样。莫明其妙了一阵子之后,陈金陵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他马上做个记号,回到驻地后,立即向组长张万生汇报。

第二天,大队人马在陈金陵的带领下来到了信号异常点,由张万生亲自进行听测,确定无误后,在一块较平的石头上,用石灰撒了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

当晚,伍锡祥将陈金陵和在其它测线发现异常点的另几位找矿员叫到帐篷内,压低嗓音说:“我们在这里找到了造原子弹的铀矿。除了我告诉你们的这句话,从现在开始,谁也不准对外人说这件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技术手段落后,铀矿勘探初期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第一条铀矿异常地带的发现,就付出了十几条生命的代价。

经过全国大面积的勘察,除金银寨铀矿床外,在其它地方也相继发现了规模不等的铀矿床。这些铀矿床的发现,为中国原子能与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7585.html
0
最新回复(0)